长江赋(并序)
作者:靳清华
万里长江浩浩兮,自西向东,奔流到海不息;千年万载悠悠兮,冰川玉滴,源于世界屋脊。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之峰,冰雪连绵,天地造化;众流相汇沱沱河之正源,融汇通天之大河,一泻千里,贯穿中华大地。流域南北相依相望,风景秀丽,恰似一幅山水画长卷,惟中国独属,乃举世无双,苍天有眼兮降我中华国粹。
俱往矣!多少次暴风骤雨冲刷身躯,多少回柳暗花明装点容颜;多少英雄豪杰搏风击浪,一往无前;多少仁人志士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哉。
呜乎!几回回兮从梦醒中来,又回到梦幻中去。跨越时空,寻根问祖,历史轮回,那点点滴滴无不渗透在血脉与灵魂深处焉!上游、中游、下游,形态各异,奇峰峻岭,云岚壑溪,虎跳峡飞,浪涛荡涤,气象万千;恰似龙头、龙身、龙尾,哪一处都不可少,方唤作神州矣;东岸、南岸、北岸,穿云驾雾,天堑相连,惊涛拍岸,帆影不断,楼台城廓,灯火星座,繁衍生息,子孙兴旺,天骄辈出。
嗟乎!这是一条中国龙——母亲之河,孕育了多少龙的传人,汝以甘甜的乳汁,滋养着多少中华儿女,流淌着博大的母爱之情怀;这是一条从天而降神奇的飘带——中国之结,乘载那上天嘱托,飘荡着炎黄之龙脉,生生不息,永不枯竭。
《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两部电视纪录片,可称之为姊妹片。一部是25集1983年与另一部是33集2004年播出的,两部相隔二十年。再次观看,心潮难平,以“雨夹雪”之文赋并序。流不尽长江水,讲不完中国事。此乃仅从相关长江诗画角度,概而言之。
有人说,画家的眼光锐利,诗人想象丰富。都出于客观事物的认知和感受,经过主观意识剖析,在对事物内容与形式的表达上,虽然门类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但是,无论是写实还是写意,其表现物像意境是同样的,画家以图画,诗人以文字来表达,优势互补,形成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景象。
就此而言,千百年来画长江为主题画家不计其数,画长江长卷的古往今来有之,不少成为存世而不可多得的精品乃至国宝。已知存世的就有宋明清代大师所作的万里长江画卷,不少珍藏馆内,而近现当代画长江长卷有之,在此不必赘述。现代中国画大师——百年巨匠张大千1968年创作的一幅《长江万里图》中国画长卷,气势恢宏,风韵十足,贯穿通达,美仑美奂,是现代中国画精品。画作布局宏大,气脉流贯,繁复变化却又浑然天成。在技法上,这是一幅泼墨泼彩画、他既采用了传统山水画的泼墨、积墨、泼墨等技法,又融会了西方绘画的泼彩法,形成了“泼写兼施、色墨交融”的独特风格,难能可贵。由于历史认知的局限,虽然缺少上游源头的景貌,1979.5厘米的长卷足以充分再现了祖国山河之壮美,歌颂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气魄,表达了作者钟情于长江山水的情感。
长江不仅是画家写生的模特,也是诗人抒发情感载体。史上诗词歌赋,大家名作数不胜数,流芳千古。人们熟知的就有不少,有抒情感慨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有寄情思念的“君住长江头,我住江之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有友情送行的“孤帆远影碧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描写战事和浪漫写实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然而,万里长江在画家的眼里,在诗人的心中,有着无限的艺术境界,而在客观实际上,体现的却是自然境界。
素有黄金水道之称的长江,流域广达近半个中国,通十二条支江,伸四湖,流众河,奔海大洋,辐射承载了半壁江山的政治与经济命脉。古来如此,称之长江天险,历代多少战争在此展现,硝烟弥漫,惊心动魄,可歌可泣,载入史册。无论是三国时期,还是唐宋元明清和解放战争时期以长江大大小小的战事众多,从历史遗迹上隐约看到战争的艰苦卓绝,如悬崖运输栈道,摩崖洞穴石刻,围城烽火暸望等等。
换句话说,长江被战争与掠夺,她才是真正的见证者、无辜者和受害者。生态保护和利用开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必然是辩证统一。江与人一样,有时温顺可亲,有时暴躁可怕,比如历史上水患不断,流域泛滥成灾,生命财产损失惨重,难以忘记。但是,人们用智慧才能战天斗地,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不断根治水患,取得了巨大成就,有目共睹。爱护长江,保护长江,是我们守土之责。
常言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平生有过一次长江三日的旅行,感受到万里长江的魅力,见证了流域的发展。那日,从重庆登“鲲鹏号”轮船过长江三峡到武汉。沿途游览或途经了葛洲坝船闸、三峡大坝等地,尤其是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规模宏伟,雄伟壮观,正如毛泽东主席一首词中所说“高峡出平湖”。
在中学读过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对长江有了一些认识,之后又看了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纪录片《话说长江》更加了解长江的基本知识,特别李白的那首《早发白帝城》诗“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读后身临其境,历历在目,印象深刻,终身难忘。
至此作《临江仙·过长江三峡》词一首“登上鲲鹏观两岸,灯光星点阑珊。涛声窗外正犹酣,清晨离白帝,晌午过峡滩。回首巫山云渐远,夔门锁定无还。纤夫号子越山川,忽闻猿在啼,不见是何边。”轮船随波逐流而去,回头看到巫山上的白云渐渐远离,出了夔门,仿佛门已关闭上锁,无可回还。江岸拖船的纤夫号子声与江涛声相应和,在山川回荡,在峡江深处,忽然听到猿的啼叫声,看不到猿在哪个山头发出的叫声,使人流连忘返。
沿江而下,停靠武汉。登上黄鹤楼,极目远眺,所见水天一线,恰逢雾雨,云雾漂流,江水东去,武汉长江大桥隐现跨越两岸,龟山、鹦鹉洲在水天间跃动,好一派天上人间,身处仙境。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七言律诗历历在目,李白和毛泽东也曾经来此地凭吊,写下了传唱的诗词佳作,令人难以忘怀。身临此时此景,陷于沉思许久,情景交融,历史与现实碰撞,迸发出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感叹。作《临江仙·雨中黄鹤楼》词一首“烟雨濛濛江浩淼,凭栏影现孤舟。登楼期待鹤回头,白云刚掠过,添上几分愁。往事如今歌不断,唐人诗意漂流。蛇山头上屹名楼,众星齐捧月,羞愧鹤难留。”
万里长江烟雨濛濛,江水浩淼,登上黄鹤楼,身倚楼栏远眺江面,隐隐约约地看到有一只孤单小船。登楼远望,期待着飞走的黄鹤的回来,这时远处有一片白云刚刚从眼前一闪而过,疑是黄鹤而不是黄鹤,心里添上了几分忧愁和疑问,黄鹤什么时候回来,能回来吗?
黄鹤楼历尽沧桑,往事如歌,连绵不断,唐代诗人崔颢、李白等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诗词,随着时代变迁仍流传至今。在这蛇山头上屹立着江南四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众多文人雅士和名人大腕都追星捧月,作为与大众共舞的黄鹤,羞愧于位卑而留在着显贵场所,只有选择离开,飞向适合自己生存的远方。可叹之,一次短暂的旅行,只不过走马观花,加上才疏学浅,老眼昏花和愚钝,不可能探求之深,只是一种感受与崇敬而已,仅仅记下只言片语供留念与分享。
长江之魂,中国之心。母亲河,历经沧桑,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你以博大胸怀,浩浩荡荡,一路豪歌,奔向大海,走向世界。自古到今,你无时不在讲述祖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曾记否,有首歌唱得好,“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唱出了中华儿女的心声,我们为你点赞,我们为你祈祷,让我们共同欢呼、共同歌唱《我的中国心》!
随着《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两部电视纪录片陆续观赏完毕,耳熟能详的主题歌曲《长江之歌》,依然在心中回荡,“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啊!长江,你是我国第一大河,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永远值得我们赞颂。
2020年5月11日于芜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