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景
5月中旬,某人去以色列和约旦玩儿了十几天,不时会收到她发来的沿途照片。
这些照片里夹杂着一些意料之外的奇观,不同经验并置在一起时的奇观。
这是荒漠中几个偏野奢的酒店。
一个城市中普通的泳池,几个白色气泡单元组合成的酒店房间,帐篷式的酒店,习惯且品质不错的餐食,当这些被置于不毛之地后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观者的视觉欲望被调动了起来。
旅行者的需求为这些酒店提供了存在的可能。酒店始终扮演者中介的角色,在陌生和熟悉之间完成某种心理上的连接。不同于当地的荒漠生活,也不同于既有习惯和经验。那是一种貌似幻景的实现。也正是这些幻景的实现和传播会吸引更多人去完成一次短暂的体验。如果说到地点,荒漠较之草原森林最大的优势还在于,它可以提供足够大的场地任你挥霍,任何新的存在都是需要的,就看你有没本事了。
看到荒漠便想到了自己的故乡。
我从西北荒凉之地来,也爱回到荒凉之地去。
这些年一直在追问自己,为何对故乡的景致如此眷恋?与其去赋予那些景致雄壮、大气的意义,倒不如说是那些景致始终都在以中立的姿态存在,那些一动不动的沉默。就像眼前的那些照片的背景。在无所依靠的单一和贫瘠后激发的只能是个人意志。个人在此只能回到自己,要么去完成个人实现,要么去安心的隐没在这些景致里。
生活在深圳已近20年,有海、有山、有水,有绿树,人多的地方,也滋生了更多层面上的个人欲望,更多的社会性,更多的社会意识,这些景致在滋养自己的同时也在时刻规训着自己的一举一动。
……
如果这样说来,若是去荒漠里盖房子那便是在实现个人幻景了吧。若是去盖个酒店那便是在实现更多人的幻景了吧。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