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美女“奥运跳水冠军”再创佳绩,早期经历揭露人生真相

 文丨 优宝
今年的东京奥运会真可谓风云变幻、波谲云诡,日方虽然爆出了不少内幕、猛料,但大家最关心的依然是我们国家健儿们的成绩。
这不,继气步枪一枪命中、击剑一剑封喉、举重力压群场后,女子跳水队再度传来佳讯~
已经30岁的王涵与队友施廷懋,获得东京奥运会跳水女子双人3米板冠军,让中国以6枚金牌,暂列东京奥运会奖牌榜第一!
今年的赛事已经带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喜与惊吓,但当你看到那些健儿们过往的经历与付出就会明白——
人生的功成名就从没有过侥幸两字,侥幸只会带来不幸的结局,只有滴水穿石、聚沙成塔的坚持方得始终。
中国跳水队YYDS!
还不到30岁的施廷懋如今已经是国家队的跳水一姐。
曾与吴敏霞搭档的她已经在双人3米板项目上赢得了4个亚运会冠军、6个世界杯冠军、7个世锦赛冠军和2枚奥运金牌。
从13年开始,连续几个赛季,施廷懋都是所向披靡,拿下了世锦赛、奥运会、世界杯,所有三米板比赛的单人和双人全部冠军,夺冠率100%。
她一度成了令国外选手闻风丧胆的人物,连续5年获得国际泳联跳水年度最佳运动奖,这是连高敏、伏明霞、郭晶晶、吴敏霞都不曾达到的。
但她这个一姐当得并不容易,中国跳水队一向有梦之队的称号,享誉世界的前辈们比比皆是,后来者更是人才辈出。
她也曾无限次靠近过梦的跳台,也曾落选过3次奥运周期,与梦想失之交臂。
当她们站上跳台的那一刻,解说员哽咽了:“看着施廷懋的脚踝,我就心疼……”
可她们背负的已经不仅仅是身体上的辛苦了,还有精神、年龄、周围各种随之而来的压力。
换句话说,你很难再见到一个,年近30岁还在心无旁骛,就为了一枚奥运金牌日夜坚持的跳水运动员了。
她的搭档汪涵也是如此,只是比起施廷懋,汪涵却逊色了许多。
2009年罗马,那是她第一次代表中国队出战世界级的赛事,
那一年她刚满18岁,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只是在王牌云集的梦之队实在太难出挑了。
从那之后她竟与奥运赛场再无缘分,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连续以替补身份随中国跳水队出征,但两次都没能获得上场的机会。
她更被国家队3次退回省队,每次离队对王涵来说心里都像刀割一样,而更让她痛苦的还有越来越大年纪、看不到亮光的前景。
但她依然在默默的日复一日的训练,她相信会有属于自己的机遇,可这一等就是12年,她也为此准备了12年、备胎了12年。
因此汪涵比任何人都更加感慨:
“尽管过去都不算顺利,但我从来没有消沉,更不会屈服于命运。”
“运动员心中都有一个站上最高领奖台的梦想,我也一样,我会秉持着这种信念,让自己更加努力!”
而鼓舞她一直前进的只是前辈郭晶晶对她说过的一句话:“如果现在跳得不够好,就一直练下去。”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你知道该怎样才能见到美人鱼吗?要游到海底,那里的水更蓝。在那里蓝天变成回忆,你就躺在寂静里。待在那里,抱着必得的决心,只有这样她们才会出现。”
这是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在电影《碧海蓝天》中的一段话,同样在映射人生。
如果没有那份持之以恒的决心,我们便只能看见一成不变的海水、千篇一律的风景。
到底是什么能让一个人愿意对一件事“乐”此不疲呢?好奇心、兴趣、使命感,这些恐怕统统不是关键。
施韦泽的大名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不仅有着哲学,神学,医学三个博士学位,他还是著名的管风琴演奏家,巴赫音乐研究专家。
可这么多显赫的头衔却还不是他人生最大的成就,因为这些选择都只是出于他的兴趣,功成名就也只是随之而来的附属品。
他最大也是最被世人知晓、认可的成就——医生,便是他最想去做的事情。
1904年开始,因为看到了非洲绝症病人的痛苦,他立志做一名医生。
于是,他花了9年时间学习,直到38岁才取得行医证和医学博士学位。
1913年,他义无反顾来到非洲建立了丛林诊所,治疗麻风病、黄热病、疟疾病这些高传染的绝症。
你可以说,他是一个天才,因此样样全能。
也是呢,像他一般的人物又有哪个不被世人看做是天才?
可我们或许忽略了,能成为天才的人,都对一些事情有着超乎寻常的热爱,这让他们有了明确的方向、充沛的热情,让他们成为了一个拥有驱动型人格的学习者。
因此不论处于什么样的境地,他们都能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能做出成绩。
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过:一个“自我实现"的人,本会更致力于塑造一个更美的世界。
他们心中有热爱、有方向、有动力,才能够不断地自我超越,而萌发这种自我的需求离不开“自由”的土壤。

优家教育创始人吴臻老师曾在【如何真正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话题中谈到:
最近和几个好友聊天,发现十几年的学校教育没有让我们认识自己。
各自都是在后来人生的某一阶段突然找到了真正的自我,
为什么我们没能在更早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因为传统教育很少去鼓励孩子发展自我意志,
大家都是要求孩子听话、好好读书、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然后结婚生子。
其实每个孩子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人生脚本,
父母们应该尽量提供一个环境,让孩子从每件小事开始自己做选择。
只有在一次次的选择中他才能逐渐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天赋潜能。
选择自己所爱,做自己所想,一步一个脚印,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奇迹。
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与兴趣是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天赋,可人性同样有着喜新厌旧的特性,因此我们总觉得孩子很难专注于一件事情上面。
我们以为这又是孩子“三分钟热度”的毛病,却从没想过对于那件事情也许孩子只是没有足够的热情。
没有热情的事情才会被重复、枯燥的练习轻易击退,会被伤痛、挫折轻易打败。
可对什么事情有热情也不是孩子一时三刻就能说得清楚的,更不是该由父母说了算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尝试才能发现自己最热爱的事情。
而父母能做的,除了爱与支持,还有去看:
看看孩子是否喜欢提问题、善于提问题;是否喜欢演绎和推理,勇于猜想;是否善于观察,善于反思、反省;是否常有可笑的、疯狂的主意;是否在独处时玩得愉快,且爱表达自己的观点……
为孩子提供更多他所热爱的选择,辅助他释放自己的生命力,如此一来,优秀、成才便只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就像那些奥运健儿一样,在一个合适的时机、舞台,迎来属于自己人生的高光时刻。

愿每个孩子都可以得到善意的对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