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他人、他物规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01.
我第一次参加《孙子兵法》的学习,是在今年的3月。
当时的我对《孙子兵法》还不是很了解,之所以会来参加,是因为在花花故事会上认识了曹哥,被他的精彩演讲所折服,想和他有更多的接触。
于是,我在看到他朋友圈发的《孙子兵法》的学习笔记过后,便来参加了。
说真的,第一次的参会体验,其实非常糟糕。
刚一开口,便被巴哥连珠炮似的发问,问得哑口无言。随后,又发现自己无论谈论什么,都得不到大家的重视,过去两年里,我读过的那些书就像是白读了一样。
但好在,我并没有放弃。
回想起来,倒不是因为自己多么热衷,只是不想被曹哥看了笑话。
然后,便到了五一。
巴哥在小群里发出邀请,问大家要不要出来喝个茶,一起讨论下《孙子兵法》里「作战篇」的内容。
当时,就我和佳哥两个人去了。
与其说是想讨论《孙子兵法》,倒不如说是为了见巴哥。毕竟,人家是学社里大佬,都放低架子发起邀约了,我怎能不应?
然后,便是4个小时的讨论。
讨论中,我们梳理了《孙子兵法》的行文逻辑,以及对个别关键词的理解。期间,我深深地体会到了沉浸在一件事里,全然忘了时间流逝的快乐。
之后的活动中,我便开始有意识地复刻巴哥的提问模式。
他在小灶上是怎么发问的,我便在讨论会在如何发问;他让我和佳哥去思考文本内某些关键词的含义,并提出的自己的想法,我也在会上提出某些关键词,和大家一起讨论。
虽然讨论依旧热烈,但我却总感觉少了许多。
直至半个月前,我们开始了《军争篇》的学习。
所谓的「军争」,就是两军对于有利形势的争夺,对于战争主动权的争夺。
它之所以复杂,不仅仅是因为里面包含了两个及以上的主体,还因为敌方所表现出来的未必是其真实的战略意图,有可能是引我们上当受骗的圈套。
我们若是想立于不败之地,唯有时刻谨记自己的战略目的,不被敌方蝇头小利所诱惑,自乱阵脚,露出破绽。
好巧不巧的是,《军争篇》里讲的这些,正是我寻寻觅觅终日,可望而不可得的。
于是,为了将「军争篇」里的内容,与我相结合,我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不再纠其对错,不再论其是非,而只是去感受它带给我的感觉。
随后,有一股力量在我心中苏醒了。
02.
这一股力量的名字,我在这里将其称之为「自我」。
所谓的「自我」,是一种有别于「无我」和「他我」的状态。它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我微信号的签名:自己规定自己。
刚出生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一种混沌的「无我」状态之下,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满足自己当下的需要。
此类型的「需要」,即我们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它虽然充满了力量感,但又常常因为不受控制,而给周围的人带来不快。
于是,便有了「教育」。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里的教育,我们了解到了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以及,该什么时候说或不说。
仅仅有这些还并不够。
它们无论有多么的好,都是别人的东西。

你虽然从字面上知道了它们是什么,却要经过反复的、周密的思考,才能够真正地掌握它们。
很多被他我规定的人,是虽知其然,但却并不知其所以然的。
举个例子。
研读经典,很多人都会觉得「该」。毕竟,老祖宗们留下了的东西,经过了几千年的东西,再怎么说都能起到点正向作用吧。
但是,你若压根就读不进去,又该怎么办呢?
慢慢地,我们对生活的困惑,越积越多。
这时,有的人便会开始想了。
我既然对生活有疑惑,那可能是因为我知道的还不够多吧。我就多向厉害的人学习请教,多去看看大佬们写的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吧。反正现在获取知识又方便,动动手指便能够搜到。
这条路上走得越久,越是容易为「他我」所困。
尤其是对那些急于寻找到一个答案的人,就易因为习惯了从别人那里轻松地获取知识,才使得自身的思考能力逐步退化,迷失在了信息的洪流里。
没有自己的生活,既缺乏主心骨,又容易被他人摆布。
03.
但好在,我们还有第三种状态,自我。
反观我自己。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是处在一个由「他人」规定自己的状态下的。
以开篇《孙子兵法》的学习为例,我一开始是因为受了曹哥的影响,而后又觉得和巴哥在一起学习有收获,所以才一期一期地跟了下来。
然而,这样的状态,于我来说,是相当地不稳定的。
正所谓「靠山山会倒,靠人人会跑」,一个人再值得你的托付与信任,他也不是全能的。倘若有朝一日,你发现,对方并非如你所想的一样,能够承载你的所托,那可该如何是好?
然后,还有建立在「他物」之上的自我。
比如,建立在容貌、身材、金钱与事业上的自我。此根基一旦出现了动摇,同样也会诱发「思想地震」,让当事人寝食难安。
既然将「自我」建立在「他我」与「他物」之上皆有风险,还有别的,更稳妥的选择吗?
答案是,当然有。
建立在「自我」之上的自我。自己规定自己。
我做是因为我,我不做是因为我。我遵纪守法,重视你的感受,希望能够与你相处融洽,但不会被你的感受所左右和摆布。
因为,于他人、他物以外,我还有一个要去保护和珍视的人,那就是,这世间上独一无二的我自己。
以上。
与大家共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