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中汤临床新用,建议收藏

01案例1:小儿慢惊风

患者:患儿,男,2岁6个月,2000年7月15日初诊。

其母代诉:近2个月来每天腹泻3~4次,大便清稀不臭,量中等,呈蛋花汤样,夹未消化食物残渣,纳差,偶有抽搐。

即诊:观患儿面色白,精神萎靡,肢冷,腹部柔软略胀,舌淡、苔薄白,脉沉,指纹淡紫透气近命。

辩证:诊为小儿慢惊风,证属脾阳虚衰。

治则:治以温中祛寒,健运脾阳。

处方:理中汤原方水煎服,1剂/d,嘱药后进热粥。

进程:2d后复诊:精神明显好转,腹泻次数减为1~2次/d,抽搐停止,纳增,

遂以原方续进3剂,诸症悉除。

按评:《小儿药证直诀》曰:“ 小儿慢惊,因病后或吐泻,或药饵伤损脾胃…此脾虚生风无阳之证也。”本病例乃日常饮食不节,喂养不当,损伤脾胃,脾阳大虚则泄泻、抽搐诸症变生。故用理中汤温运脾阳,令土实则木无所乘,诸症自除。

02案例2:体虚感冒

患者:女,52岁。

病史:反复感冒5年余,此次受凉后感冒,服参苏饮疗效不明显,就诊我院。

即诊:诊见形体消瘦,面色白。头痛鼻塞,畏冷恶风,身体酸痛,心中不适,时欲呕吐,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而弱。

辩证:脉症合参,证属脾胃虚弱,寒邪外袭。

治则:治以温中健脾,和营解表。

治方:予理中汤 加 桂枝6g,葛根15g,白芍15g,炙甘草5g。

进程:进3剂后,诸症悉减,但仍腹胀、纳差;                                                                                仍用原方,另加枳壳10g,木香6g,3剂而愈。

按评:《伤寒论》第163条曰:“太阳病,外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中痞,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

桂枝人参汤即理中汤加桂枝,原为太阳病误下之虚寒下利所设。本证虽未误下,但中阳素虚,复感外寒,亦属表里兼证,以里证为主,故用此方表里双解,疗效可靠。

03案例3:泛吐涎沫

患者:女,42岁,1999年6月2日初诊。

自诉:因胃溃疡出血手术,后泛吐大量清水痰涎,伴食纳不佳、神疲乏力3年。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故求诊于我院。

即诊:诊见面色萎黄无华,精神萎靡,肢冷,腹部柔软略胀,舌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辩证:证属脾气虚寒。

治则:治宜温中补脾益气,摄津止唾,

治方:方拟理中汤加附子(先煎40min)6g,益智仁9g,乌药6g。

进程:服药3剂,泛吐清水痰涎停止,纳食增加,精神亦转佳。

原方继服7剂,诸症消失,纳食正常,病告痊愈。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评:脾主痰涎,肾主唾液;脾气虚寒,不能摄津,津液上溢于口而导致泛吐痰涎。                        本病例脾肾同治,拟理中汤以暖脾阳 , 附子、益智仁、乌药温肾摄津止唾,而达脾                  肾阳旺,运化水湿,使津液不溢于口而奏效。

04案例4:胸痹

患者:女,50岁,1998年3月5日就诊。

自述:胸痛、胸闷、心慌,每天发作3~5次,发作时伴有气促、出汗,动则加剧; 经口服消心痛和平卧休息后能缓解。

患者素体肥胖,面白无华,形寒肢冷,神疲纳差,常胸痛彻背,间有心悸,经西医冠脉造影诊断为“ 冠心病 ”。舌苔白腻,脉沉迟。

辩证:证属脾胃虚寒,胸阳不振。

治则:治以健脾胃,振胸阳,通血络。

处方:理中汤加桂枝6g,枳实10g,全瓜蒌30g,白15g,半夏6g。

进程:连服1周,胸痛消失,余症好转。

按评:从治本入手----以理中汤温中健脾,培补阳气;用桂枝、瓜蒌、薤白辛温通阳,宽胸理气;寓“ 离日当空,阴霾自散 ”之意。标本兼治,故获良效。

​●05案例5: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患者,女,38岁,1999年6月5日初诊。

自述:反复口腔溃疡5年,每遇劳累发作。经西医确诊为复发性阿弗他口炎。                                    曾用中西药物治疗,外用锡类散,效果欠佳。

即诊:诊见上下唇内、舌边、舌尖上有大小不等之溃疡,大如黄豆,小如米粒,疮面凹陷,呈灰白色,周围淡红略高;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差腹胀;舌质淡胖,齿痕明显,苔薄白,脉沉细。

辩证:证属脾肾阳虚,寒湿上泛

治则:治当温阳益气,健脾利湿。

处方:理中汤加附子6g,竹叶15g,白芍10g,

进程:a 服药3剂后,自觉腹胀好转,饮食增加,口腔溃疡好转。

b 上方加桂枝增加通阳散寒之力,继进3剂,口腔溃疡愈合,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c 嘱其用附子理中丸巩固善后1个月,

d 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评:该患者由于日久脾失健运,寒湿内生,湿毒上泛;脾虚及肾,脾肾阳虚,虚阳上浮,而成复发性口腔溃疡。

朱丹溪说:“ 口疮服凉药不愈者,因中焦土虚,且不能食,相火冲上无制,用理中汤。”    本方用制附子----温补脾肾,引火归源;全方益气温阳健脾,散寒解毒,使上泛之寒湿降伏,口疮得以愈合,可谓求本而治。

(0)

相关推荐

  • 《伤寒论小结之四》太阴病篇总结,干货,赶紧收藏

    一.太阴病提纲: 原文<伤寒论>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中结硬. 病机: 伤寒失治误治,外邪入阴的首站,为中焦阳气虚衰,脾胃机能减退,寒湿 ...

  • 理中丸的合方思路与技巧、医案验案

    [应用导读] 脾胃虚寒证以胃痛.或胃胀.或胃满,不思饮食,喜温怕冷,舌质淡,苔薄,脉沉或弱为主. [方药解读] 理中丸是辨治脾胃虚寒证的重要代表方,由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三两(9g)所组成,以温 ...

  • 解读理中汤及临床运用

    跟王付大师学经方 跟随全国著名经方大师王付教授学经方,用经方,以王付大师的经方理论体系为核心,系统研究.学习.总结.整理,以全新的解读方式,全面剖析理中汤基本脉证,弄懂仲景本意,学好用活理中汤. 1 ...

  • ​下瘀血汤临床新用

    弘扬国学,传承命脉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岐黄国医在国学中具有举足轻重.至关重要的地位,乃国学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凝聚了华夏儿女的智慧,在上下五千年的进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各个时 ...

  • 黄煌经方60首:中医师临床必备,建议收藏转发!

    黄煌经方60首:中医师临床必备,建议收藏转发!

  • 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新用

    □ 伏新顺青海省中医院 葶苈子和大枣两味药作为一首方剂使用,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取名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方中葶苈子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功能泻 ...

  • [影像与临床] 不同'脑血管病闭塞'的临床特点(建议收藏)~~~

    不同脑血管病闭塞的临床特点 1颈内动脉闭塞的表现 病灶侧单眼一过性黑朦,偶可为永久性视力障碍或病灶侧Horner征:颈动脉搏动减弱,眼或颈部血管杂音: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等:主侧半球受累可有失 ...

  • 胃癌:中医药治疗思路与名家经验(临床干货、建议收藏)

    导读:今天学习中医药治疗胃癌的思路与名家经验. 胃癌,病位在胃脘,但与脾.肝.胆及肠有密切联系. 早期正气尚强,邪气较弱:中期邪实而正亦不衰:晩期则邪气独盛,正气大衰.本病起病或缓或急,多数病人无特异 ...

  • [深度学习] '心包囊肿'的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及相关临床知识(建议收藏)~~~

    心包囊肿 影像表现 心包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病变,是心包在早期发育期形成断口的部分所致.心包囊肿可发生于纵隔内的任何部位,但最常见于心膈角.在CT上,典型的心包囊肿无分隔,薄壁甚至不能发现(图1).对比剂 ...

  • 六大茶类最佳出汤时间!(建议收藏)

    要想泡一壶好茶,出汤时间很关键,它影响着一杯茶的口感,而很多茶友不知道一泡茶要多久出汤,造成了泡出来的口感时好时坏. 下面为大家整理六大茶类的出汤时间. 绿茶:12秒内出第一泡茶汤 绿茶是不发酵茶,茶 ...

  • 『古方新解』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新用

    葶苈子和大枣两味药作为一首方剂使用,见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取名葶苈大枣泻肺汤,主治肺中水饮壅塞,胸满喘咳,一身面目浮肿.方中葶苈子辛苦,大寒.入肺,膀胱经.功能泻肺定喘,行水消肿.主治痰 ...

  • 『古方新解』下瘀血汤临床新用

    下瘀血汤由大黄.桃仁.蟅虫组成,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篇,原为妇人产后瘀血内停致少腹疼痛而设,方中大黄荡逐瘀血,桃仁活血化瘀,    虫逐瘀破结,三味合用,破血逐瘀之力颇猛,并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