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词是个好东西

  曾经电视圈的一位同行,刚进台时只是个不显山不露水的剧务,而他在节目暖场时的造势能力,日常交流时的机智幽默,都被制片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后来,他被破格聘用为一档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接地气,说人话,个性、真实的语言风格立即让他火爆当年荧屏,步入事业巅峰。

  不过,这位吃了二十年“开口饭”的同行,现在更多是保持沉默,几乎很难在微博、微信上再刷到他的声音、图像或其他消息。

  电视媒体真的没落至此吗?有朋友私下问他。他笑着反问:“我还能跟正常人一样说话吗?譬如,我到某个面馆吃碗面,拍张图,说一句'这个面条真心好吃’,马上就有人留言:'怎么我不觉得?’'你沦落到这个地步,小面馆也给代言了?’'这个也值得炫?’'又去哪里白吃白喝了?’……现在,我有时最多只说一句'今天早上吃了碗面条’,不敢再用任何形容词了。”

  一个因为语言具有独特魅力而进入大众视野的电视人,最后又因为语言招来网络大军的任性调侃、恶意猜测乃至无端指责,以致不得不闭嘴、封笔。这其实是今天司空见惯的一种网络暴力。有意思的是,不用或少用形容词,其实也是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之一。

  业内学者曾做过专题研究,形容词和副词主要用来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特征或属性,或说明动作、状态所涉及的范围、时间、程度、频率等情况。与名词和动词不同,它们与人或事物之间更多是一种评价或判断性关系,而不是指示或象征性关系。比如消息的主要任务是报道(而不是评判)新近发生的事实,因此在消息写作中,应慎用形容词和副词。

  不仅如此,企业也不提倡使用形容词,据说这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一条。一个只会用形容词勾勒蓝图,夸夸其谈,而不呈现事实、不用事实说话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好员工,至少对于工作任务他就没能完成到位。企业家不喜欢形容词,不需要天花乱坠的修饰语,他们要的是干货,形容词在他们眼里就等同于水分。有专家提醒转型财经方向的传媒人,最需要修正的是从戒掉形容词开始。

  不用形容词或副词,网络暴力和专业要求居然达成了共识,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当然,两者之间还是有大不同。

  一个是不敢用,有那么多双眼睛暗中观察;一个是不能用,专家、学者多次提醒过。

  网络暴力主要适用对象是有一定粉丝基础的网络红人,对于更多的普通网民怎么说话,他们无暇顾及,也没有兴趣围追堵截,跟踪评论。而专业要求只针对新闻从业人员,一般不限制行业之外的人士。不敢用形容词或副词,是一回事,是被动的,是表达不自由的“全豹一斑”“冰山一角”;而不想用形容词或副词,又是一回事,说明已经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是专业化水准的“略高一筹”“别具一格”。

  因此,尽管口头或书面表达上呈现的都是不用形容词或副词,但背后链接的环境、语境、心境却大相径庭,不能一概而论,不可混为一谈。

  形容词或副词,本是个好东西,它可以有幸见证某些使用者境遇的波澜起伏,可以检测个体表达水准是否专业,还可以折射社会舆论环境是不是宽松。但有时形容词或副词却很不讨好,使用有风险,选择要慎重。

  【原载《群言》】

  插图 / 网络暴力 / 佚 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