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病是社会病的集中反映——2016年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思考

这是2016年的高考的一道作文题目:

这是一篇学生的高考作文《每一个生命都无需比较》,因为得了满分,又点出了教育中普遍的问题,公开发表后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全文如下:

从我牙牙学语起,你便开始拿我和别的小孩比较,从中你得到了快乐和满足。

从我上小学以来,你便习惯拿我的成绩与别人论成败,为此你收获了自豪和荣光。

我曾劝你不要比,因为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可你充耳不闻,认定我是你今生最得意的作品,是你最大的骄傲。

我曾反感你的比,因为我也有我的“短板”和自惭形愧,可你乐此不疲,反而嗔怪我不懂你的心。

望子成龙,那是普天下所有父母的共同心愿,我怎会不懂,只是——

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最”,只有“更”。“最”是极限,是尽头,是止境;“更”是无穷,是进取,是新的希望。人类之所以不断地挑战自己的潜能与极限,刷新一次次的成绩,打破一项项的记录,不就是因为信奉“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吗?记得奥林匹克运动会“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吗?记得被誉为“教授的教授”的陈寅恪先生说的“只要能学到知识,有无学位并不重要”的真言吗?我们实在无需时时与人比成绩较高低,做好自己便是王道。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 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你可知道,再美好的人生也经不起比。毕淑敏说:“没有人能替代我,就像我不能替代别人。”因此, 无须拿连小板凳也做不好的爱因斯坦跟“发明大王”爱迪生比,不必拿考清华时数学只得了15分的钱钟书跟“数学天才”华罗庚比。正如每一片叶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种人生也都是无以伦比的。你要做的是尊重和欣赏,而不是比较和责难。因为人生不是宫廷剧,更不是角斗场,非得要比得筋疲力尽,斗得你死我活。人生曼妙的风景就在高低起伏、峰回路转之间,生命的精彩就在山穷水尽、柳暗花明之际。成就非凡人生的是一次次的脱胎换骨,是一次次的破茧成蝶,而非一个个分数,一张张试卷。

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

正如朝霞之壮丽,落霞之斑斓,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天地间每一种生命都自有其美好,你只需要笑着去尊重和欣赏,而不是在简单粗暴的比较中抡起你的巴掌。

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

低学历的自学成才的大师,成为该文的重要论据,他说:“看看民国时期的梁漱溟、金克木、沈从文、钱穆等一大批自学成才的低学历的大师便知,强者从来只用实力说话,无须靠一纸分数或学历来证明。”

这位学生的心声是:“成绩优秀不代表一切”“你可知道,再优秀的成绩也经不起比。从来没有比出来的天才,只有比出来的笨蛋。”

此文尤其对家长提出强烈的抗议:“没必要热衷于一次次与别人较真,那会迷失了自我。也没必要把最好的我和一般的我比较,那会陷入自卑。100分你自豪,98分我同样优秀。56分我无颜,可61分我在进步。100分有100分的特有精彩,61分有61分的别样风情。”这其实也间接地道出了我们现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那就是:在考试和分数的汪洋大海中,学生们经受着痛苦;而家长的心态则太“急”了,管教也太“紧”。只知道优胜劣汰,只知道望子成龙天经地义,可是并不注重方法,往往出现这篇作文题的漫画所呈现的:这次考了一百分,就给孩子一个亲吻;下次考了98分,一个巴掌就打向了孩子!

一定要拔苗助长吗?

其实,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打向孩子的一巴掌比打自己都难受。可是,这些家长就不会反思:你自己能做到每次都100分吗?如果你自己都做不到,为什么一定要孩子做到?

当然,这些家长会理直气壮地说:我就是要让我的孩子比我强!有什么错吗?

当然没错。

可是,这样的结果就是违背成长的规律,是拔苗助长。

家长的焦虑,迁怒于孩子,

孩子厌学、拖沓等负面情绪自然产生,

这恐怕是每一位家长都不期盼的。

学习好,需要一个过程。

家长则需要耐心,

需要松、紧有度。

教育的根本是教给学生为人之道,提高素质和能力,知识其实是第二层面的,而家长则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这篇文章能成为满分作文,也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满分,就是完美呀。这篇文章怎么可能会完美呢?

可是阅卷老师还是给了满分,可见对此文是如何的赞赏!可见此文是如何地道出了当今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用人制度影响着教学及家庭教育

用人制度也值得反思。

这道作文题目以及这篇满分作文所涉及的教育弊端,大家已经在重视了,但如何解决,却依然任重道远。

本来,以学历为重要参考因素,适度地纳入用人制度,无可厚非。

可是,如果下游的用人制度太注重学历、分数,用人机构太形式主义,都以自己机构中有多少博士、硕士为荣(比如,出版社招编辑之类,一定需要在招人广告上写“硕士以上文凭”吗?),那么,上游的教学以及家庭教育就不得不紧紧围绕着学历和分数,也就必然仍会出现大量的这份作文卷子所展现的现象。

整个社会就必然会普遍地重形式、轻本质;重学历、轻能力;学生便自然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压力。

学历和分数本来是第二层面的,是素质和能力的一种体现。素质和能力才是第一位。如果本末倒置,当然会妨害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本书入选教育部组织评选的“2013年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入选2013年全国教师暑期阅读书目,入选《出版商务周报》2012年评选的年度风云传记图书,入选上海市工委向上海市机关干部的首批推荐书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