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电的出路在哪里:是市场红利还是技术红利?

风电人不易,为了千家万户的光明,为了工厂的机器轰鸣,在首次劳动节五天长假仍然坚守现场,向你们致敬,是你们的辛勤劳动,给了风电未来光明的前景。
劳动节快乐,奋斗的风电人!
今天是劳动节,本来计划歇笔,一想到我们风电场的兄弟们坚守,我还是提笔(打开电脑)写下了今天的主题:中国的风电未来发展出路在哪里?这是一个大题目,但我给的是一个小答案,因为我关注的是中国风电未来能否可持续发展,是市场红利驱使还是技术红利驱动?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过去经济发展有几个因素发挥了巨大作用,一个是政策红利驱动,一个是人口红利驱动。中国改革开发四十多年来,经济一直保持着6-10%的持续增速,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堪称奇迹。我的理解政策红利,是指国家计划经济的驱动下,基础建设的投资,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人口红利,却是过去几十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成本的低廉,导致外资企业的制造中心转移,中国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WTO加入,中国的经济越来越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首先人口红利已经基本消失,用人成本已经同步世界。政策红利因为经济规模扩大,国家负担越来越重,风电就是一个典型案例。风电的发展其实就是政策的驱使。没有补贴,没有国家规划,就没有2019年年底2.1亿千瓦的装机容量,当然也给国家的财政补贴带来巨大的压力。二十年的补贴政策执行基本在各个省市变相取消或降低,这就意味着国家的补贴政策红利消失。人口红利毋庸置疑,同样在风电的装备业,还是电源投资企业,都是消失殆尽。
没有了政策红利的驱使,没有人口红利的刺激,未来中国风电的发展在哪里呢?纵观全球风电应用,欧洲是风电发展比较普及的区域,因为欧洲区域属于全球的第二大工业中心,电力是支撑工业发展的主力,欧洲的风电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可再生能源利用政策的支持,另外一方面得益于风电投资造价的巨大竞争力,也就是技术进步。
中国风电出路在哪里,从红利驱动的角度出发,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1,市场红利:扩大可再生能源比例的战略依然驱动着中国风电的发展。
根据规划,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达到50%以上,而风电在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将达到40-50%,对于风电而言,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市场,2030年,中国的电源装机规划达到30亿千瓦,目前装机不到21亿千瓦,未来火电水电的装机在新增电源中的比例会大幅下降,一方面是环保政策和环保成本的考量,一方面确实水资源已经开发殆尽,而风电存在循环再生的,20-25年后更新换代。2.1亿千瓦的风机会面临一个逐步更新,同时新增规模也会比现有的规模更大,当然新增规模基本在海上风电。
2,技术红利:技术进步的让风电的竞争力一枝独秀。风电的发展到今天,风机装备技术还没有颠覆性的技术进步,尤其是海上风电还没有大规模的批量应用。而现有陆上风电机组的高大上发展态势,有利的推动陆上风电的单位投资成本降低。因此,如果风电技术取得突破性进步,包括智能电网,智慧能源,智能风机,智能运维等,度电成本比水电,火电更有竞争力,无疑在未来的电源竞争中会更加具有优势。
无论是哪个国家,电力工业都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实现完全的市场化是做不到的,只能是通过有效的计划手段,合理的市场调节来保证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电源建设也是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下发展和建设。随着国家经济总量的增大,经济发展的增速也会趋于平稳,电源建设的总体策略也趋于稳定,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会逐步提高,在这样的政策驱动下,风电的市场规模在未来的二十年会迎来一个更加新的增长期;同时,规模扩大的背景下,技术进步的速度会加快,风电的竞争力会更加具有优势。
在市场和技术的双重红利驱动下,中国风电未来前景一片光明,期待风电的明天。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