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多的日子,快来每天按按这里,利水湿、消水肿
这两天河南各地遭遇了千年不遇的特大暴雨,全省几乎都被水淹了,昨天到今天,河北、北京的一些地区也下起了大雨,而全国各个地区也都到了雨水最多的时期。
雨水大,湿气就大,人体内的湿气也会加重,就容易引起人体内部的种种水患,如湿气重、脾胃功能下降、水肿、便溏……,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个专门用来解决人体内部水患、排湿消肿的穴位——水分穴。
水分穴出自《针灸甲乙经》,是任脉上的穴位。“水”,就是水谷;“分”,就是分开。
《循经考穴编》中有一段解释:“水分,一名分水。穴在脐上一寸,内为阑门,正当小肠下口。凡饮食入胃,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
水分位于肚脐上一寸,它的里面是小肠与大肠相接处,称“阑门”。小肠的主要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
简单讲就是,它承接胃腐熟的饮食并进行再一次消化,然后把消化后的饮食分为清、浊两部分。
“清”就是水谷精微和津液,由脾吸收,经脾气的转输作用输布全身。
“浊”的一部分,一部分是水液,归于膀胱,另一部分是糟粕,归于大肠。
由此可见,小肠就像快递的中转站一样,因为“阑门”这个部位是小肠与大肠的相接处,所以在“分”这个功能上更加凸显。
所以当小肠“分”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时,通过水分刺激后面的阑门,就能得到很好的调理。
比如当身上出现水肿的问题,水肿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一种很常见的就是脾胃因种种原因受到了伤害,导致脾胃的运化功能失常,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也受到了连累,所以很多水液潴留体内,导致体内湿气重,当水液泛滥肌肤,就会发为水肿。
当小肠泌别清浊的机能失常,清浊不分,也会出现便溏、泄泻、腹胀等症。
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刺激水分穴,来促进小肠蠕动,恢复它分清降浊的功能,就能处理好体内水液的代谢问题了,自然就能调理好水肿、便溏、泄泻、腹胀等问题,把体内多余的水分通过膀胱排出体外,自然就能利水化湿。在我们儿推教材的“清热利湿”穴方的体穴里就有水分穴,作用就在于此。
因水液代谢不好引起的肥胖,刺激水分也会起到很好的减肥效果。
·取穴:
前正中线脐上一寸。
· 方法:
推拿:
揉法:用指腹以画圆方式按揉,以出现酸胀感为宜,每次15下。
颤法:手指四指并拢放于水分穴,用振颤的手法按摩,坚持30-60秒。
艾灸(纯艾):
悬灸:将艾条点燃后对准水分穴,距离皮肤表面约2-3厘米进行艾灸,以穴位处皮肤感觉温和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艾灸10-15分钟。
雀啄灸:将点燃的艾条对准水分穴,采用类似小鸟啄食的动作,一起一落、忽近忽远进行施灸,每一次艾灸10-15分钟左右,以皮肤温热潮红为度。
药灸:
以水分穴为中心,以3厘米为直径,逆时针旋灸。
拔罐:
每次留罐10-15分钟至拔罐部位皮肤隆起可耐受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