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回忆录] 大学(十一)

大        学(十一)

当时我就想,无论是在人力和财力上,以一个农村生产大队的力量,这种宏大的涵洞工程是很难完成的。先不说那近万立方米毛石的来源,就是那砌近万立方米毛石的水泥,怕也有百吨之多。再想一想那厚厚的足有几万立方米的回填土,得多少人工才能填完。

当然这都是我当时的想法,毕竟我们看到的是已经完成的工程,其中详情就不得而知了!

那天中午是在一个小县城里吃的午饭,县城的名字已经忘记,(绝对不是昔阳县城)。小县城建在一座平顶的小山上,山高大约有80多米,山顶平平,面积大概有几十万平方米吧,狭窄的平顶山上,盖满了明清时代的古老建筑,一条土汽车路贯穿县城的南北,却没有东西向的道路。山的四面全是近九十度的悬崖。山南面有一条进城的土路,和城里的土路连在一起。由于山太陡,汽车走了两个之字形才爬到山顶。这个县城在古代应该是兵家必争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

午饭在县城唯一的一家饭店吃的饭,买饭时同学们发现后厨里有一大盆熟牛头肉,足有四、五十斤,一问还外卖。而且牛头肉的价钱让我们大吃一惊,才0.36元一市斤。我们几个能吃的男同学全都买了一斤,剩下大部分男同学都买了半斤,女同学有的买了二两或三两,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吃牛头肉,所以也不买。

我先买的两个馒头只吃了半个,一斤牛头肉几乎全部下了肚。好在牛头肉很清淡,吃时还得沾点酱油。剩下的牛头肉留到晚上和剩下的馒头一起吃了。

我们很愿意在外地实习,因为在外边实习,学校还给我们每人每天一元钱的出差补助。这对每月只有17.5元(15元伙食费,2.5元钱零花钱)助学金的我来说,无疑是很大的一笔收入。这也是我一顿饭敢买一斤牛头肉的关键所在,否则哪有闲钱来买牛头肉呀!这顿牛头肉让我终身难忘。

从昔阳县回校后,一天上午,正在机械系大阶梯教室上课的我被叫到外面。

找我的是土木系《给排水》教研组的两名老师和学院总务处的一名处长。他们手中拿着一份图纸,一看正是我上学期《给排水》设计课的一份作业。

当时这份作业,是我校的一处排水系统出了问题,我们进行了实际测量,并要求每个同学拿出一份可行的改造计划和施工图纸。我们都按时完成了作业,以为再也没有什么用了。

没想到总务处的改造计划批了下来,而且选中的正是我的排水方案。给排水的老师在我的图纸上进行了几处小的改动,并向我做了说明,同时要求在描完的正式施工图纸上签上我的名字。

这是我的第一个真正开始实施的工程设计。虽然工程很小,却让我体验到了设计工作的乐趣,也让我在今后的设计工作中受益匪浅。

到了1975年5月我们开始了民用建筑的设计,我分到第二组,一共15名同学,由《工民建》教研组的一名《建筑学》老师和一名《钢筋混凝土结构》老师,负责指导我们的设计工作。

我们小组的设计任务是,太原市陈醋酿造厂的一座办公、生产两用的办公楼,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酿造厂已经和我校签完了设计合同,目前,酿造厂办公楼地址正在动迁。

我们学校是先拿到太原市城市规划局的审批文件后,才开始正式进行设计工作。

办公楼是在原厂址上扳倒扶起,呈L型。中间主楼四层,层高3.9米。L型的一侧办公楼三层,层高也是3.9米。主楼和办公楼单独形成一个独立使用单元,和酿造车间不发生横向往来。

L型的另一侧为两层的酿造车间,每层高4.5米,单独设有楼梯,单走另外一个车间门,也不和办公楼部分有任何连通。(未完待续)

清风细雨(赵雨祥)

2012年11月28日    于   铁岭银州

1、这张照片是1974年10月,太院工学院土木系工民建7301班部分同学,在山西省大寨村参观时拍摄的,背景是大寨的胜天灌溉水渠。

前排左起:刘淑华、张训聪、王散心、申三鱼、赵雨祥、土木系指导老师、指导老师。

中间排左起:汤福丛、贺志、仇丽娜、魏克平、吴龙、朱党、颜廷建。

后排左起:路振光、严海潮、邵新、张存印、李补俊(已故)、王书民、赵贵田、郭建平、李荣喜、赵延成(已故)、李先来、刘永槐。

2、这张现代版的照片,就是当年大寨村的胜天水渠,也是当年我们同学拍照留影的地方。当年“农业学大寨”的红色标语还历历在目!照片来源于网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