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63|环境能育人
环境能育人
今天讲多几句:“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列典籍,有定处;读看毕,还原处;虽有急,卷束齐;有缺坏,就补之”。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读书的环境问题:“读书的房间要干净,书桌上的笔墨纸砚要整齐;写字的心态要端庄,如果内心没有澄净,写字就不能工整;书本的摆放要有秩序,看完之后要放回原处;无论再忙碌,都要把书本摆放整齐;假如发现书本有破损,就要小心翼翼修补好。”
有时候我对学生进行家访,或者去朋友家里玩,我都比较留意他们家庭的文化氛围。所谓的家庭文化,可以分为有形和无形。无形的家庭文化,主要是指家庭成员(关键是父母)的言行,这也是所谓的家风。家风取决于这个家庭的主干,比如一对夫妻,上有老下有幼的时候,这对夫妻的作风便是家风的核心,当然这对夫妻的作风又是源于两个不同家庭的组合;有形的家庭文化,主要就是指家庭环境,比如家庭是否有藏书,家庭是否能够保持干净整齐等等。
一个人在青少年的阶段,在比较大程度上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因为他们处于“拔节孕穗期”。青少年的成长,家庭的氛围和学校的环境起到关键性作用,当然这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说到环境问题,这里有三个问题是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一是青少年的身体健康情况,一般来说,有正常的作息、营养和运动等方面的配合,青少年的身体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最怕就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胡吃海喝、日夜无度,熬夜玩游戏,其实这是对环境的最大“污染”;二是心理问题,现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校、家庭、各级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从另一个角度在说明社会整体大环境存在问题。环境如同一个大染缸,一个人在里面会是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好的环境养育好人,差的环境培育坏人。不过制度似乎比文化更能直接影响人,因为制度对人的约束和保护,如同冬天的羽绒服。文化更多是软制度,而制度是硬文化,其实两者之间都有各自的功能,只有相互配合,才能体现环境的作用和价值;三是网络,现在的青少年是网络的主力军,网络能成就一些人,但会让更多人沉沦,这些年,国家在打造健康的网络环境,投入了巨大的精力。
每个人都生存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都在相对确定的环境中,环境对人的意义如同米饭对身体的价值。但环境的毕竟是“身外物”,环境对于大部分人说是有意义的,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人本身看成是环境的一部分。把人看做环境的一部分,意味着万物相连;把人独立于环境之外,意味着人实现了彻底自由,不过这种人有点类似庄子心中的神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又如同《黄帝内经》中讲述的“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不过人不能与环境协调,终为环境所约。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环境的价值非常直接。一般来说,每个人总是为寻找、创造或者接近好的环境,因为人本身和环境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改变。环境改变人,人的改变也意味着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