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圣"关羽是否真的是完美之人,其实他有个最大的缺点
关羽的形象如今已经深入人心,人们所熟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都是体现关羽讲义气的经典故事。
其中"夜读《春秋》",是《三国演义》专门为关羽打造的经典细节。你可能很奇怪,读《春秋》有什么了不起?原因是,《春秋》最能代表儒家的伦理纲常,也就是"仁义礼"。这就凸显了关羽的忠义形象,让他和白脸的曹操划清界限。
然而,二爷云长,也并非完美之人,在三国中就不只一次地描述过关羽特别骄傲,三顾茅庐之时就看不起20多岁的诸葛亮,更是因为大意,丢失了荆州,结果败走麦城。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夏,曹操刚刚经历了汉中失利,爱将夏侯渊也在此战中捐躯,还没有来得及伤心,又一噩耗接踵而至,襄阳和樊城又被关羽重兵围攻。尽管大将曹仁据城坚守,顽强抵抗,但敌众我寡,形势危急,随时都有沦陷的可能。襄阳和樊城是曹魏在荆州地区的一道重要军事屏障,一旦失守,许都将毫无遮掩地暴露在关羽的兵锋之下,这无疑是曹操最为担心的事情。
随后,曹操命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挂帅,统领七军驰援。不过,于禁出师不利,来到前线不久便遇到了连日暴雨。关羽审时度势,借助水势对于禁来了一个歼灭战。曹操此次救援不仅没能缓解危局,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爱将于禁被擒,庞德被杀,三万精锐被俘,关羽一战威震华夏。
不过,令曹操和关羽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战斗却彻底改变了战局的走势。孙权主动提出偷袭荆州,并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占领了公安、江陵等荆州战略要地。关羽的大本营落入孙权之手,只得撤离襄阳和樊城前线,南下回援。如此一来,不仅襄阳和樊城之围已解,关羽的命运也发生在巨大的改变。当关羽率部南下进至麦城时,遭到东吴大军的团团围困。关羽只得从麦城突围,企图逃回益州,最终兵败身亡。也正因为如此,后世出现了"走麦城"一句,形容从巅峰坠落至谷底。
麦城是关羽生前最后的一处防御阵地,同时也是他跌下神坛之地。其实,综合分析来看,与其说关羽败于"大意",不如说其骄傲自大的性格特征导致决策失误、用人失误、军事失误之必然。诸葛亮也说:"关公平日刚而自矜,故有今日之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