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2 2024-06-05 13:42:13 【注】本文为《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附录1“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32篇文言文全文背诵篇目之一。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pù】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译】秦国(除了)用攻占(的方法)取得(土地)以外,(还得到诸侯贿赂的土地),小的就获得城邑,大的就获得城池。比较秦国(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别国而得到的土地,它(指受贿赂的土地)实际上多百倍。诸侯(贿赂秦国)丢失的土地,与战败丢失的土地,它(指贿赂秦国的土地)实际上也多百倍。那么秦国最想要的,诸侯最担心的,本来就不在于战争了。想到他们的祖辈父辈,暴露在霜露之中,披荆斩棘,才有尺寸大小的土地。子孙对待这些土地却不十分爱惜,拿来送给别人,就像丢弃小草一样。秦以攻取之外:以,用。以攻取,用攻战(的方法)取得。较秦之所得: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所,代词,用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的词组,代指人或事物。诸侯之所亡:亡,失去、丢失。诸侯之所大患:患,忧虑、担忧。固不在战矣:固,本来。思厥先祖父:厥,相当于“其”。厥先祖父,他们的祖辈父辈。暴【pù】霜露:暴露在霜露之中。和下文的“斩荆棘”连起来,形容创业的艰苦。以有尺寸之地:以,才。子孙视之不甚惜:视,看待、对待。举以予人:举,拿。以,来。予,给予、送给。举以予人,拿来送给别人。通假字:暴霜露(同“曝”,暴露)古今异义:其实百倍/其实亦百倍(其,代词,它;实,实际上)思厥先祖父(祖父,泛指祖辈、父辈)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译】今天割掉五座城,明天割掉十座城,然后(才能)得到一晚的安稳觉。(但是第二天)起床一看四境,而秦国的军队又到了。既然这样,那么诸侯的土地是有限的,强暴的秦国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越厉害。所以不打仗,而强弱胜负就已经决定了。以至于国家灭亡了,从道理上说,本来就应该这样。古人说:“用土地侍奉秦国,犹如抱薪救火,柴不烧完,火就不会灭。”这话对了。然则诸侯之地有限: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奉之弥繁:奉,进献、献上。弥,副词,更加、越来越。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送给秦越多,秦侵犯六国越厉害。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判,决定,确定。至于颠覆: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起下文的结果。相当于“以致”“以至于”。颠覆,倾覆,即指“国家灭亡”。理固宜然:固,本来。宜,应该。以地事秦:以,用。事,侍奉。此言得之:得之,得其理。之,指上面说的道理。此言得之,这话对了。通假字: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分析】第二小节从“赂秦”的角度,通过对比,论述了那些贿赂秦国国家灭亡的原因。(1)“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将秦国通过贿赂取得的土地与战胜取得的土地对比,诸侯送出的土地和战败丢失的土地对比,得出“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的结论。(2)“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将先祖父创业的艰难与子孙对土地的不珍惜对比。(3)“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将诸侯土地有限和秦国的欲望无法满足进行对比,将诸侯给秦国土地越频繁和秦国侵占诸侯越急迫进行对比,表现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越无法满足。通过这些对比论证,作者既说明了诸侯割地的情形、后果,又得出“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4)最后结尾引用古人之语,论证自己的论点。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赞 (0) 相关推荐 秦国能够一统天下,除了自强不息之外,晋国分裂也是重要因素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西周灭亡:太子宜臼继位为周平王,并迁都洛阳建立"东周".在此过程中,昔日的西陲附庸秦部族因救驾和千里护送立下大功,一跃成为诸侯之国,并得到&qu ... 秦非子: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 秦非子(?―公元前858年),嬴姓,赵氏,名非子,号秦嬴,伯益之后,商朝重臣恶来五世孙,周朝诸侯国秦国开国君主,约公元前900年―公元前858年在位.秦非子因善于养马 ... 苏洵 六国论 [原文]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②.赂秦则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③,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④.故曰'弊在赂秦也'.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4(完结篇)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3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2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部编版必修二《阿房宫赋》1 [注]<阿房宫赋>因为文体是"赋",所以字词的理解比较难,大家在翻译的时候尽量做到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就可以了,不要死扣一些不重要的实词和虚词,不然会越学越糊涂.这篇文章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3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译]齐国人不曾贿赂秦 ... 部编版必修二《六国论》1 [题解]六国,指战国时代的燕赵韩魏齐楚六个诸侯国,后来都被秦国统一.文章通过议论六国灭亡,批评北宋朝廷以钱帛贿赂契丹.西夏以求苟安的国策.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儿 ... 部编版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3(完结篇) ③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译]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没有长远打算不是一天(的事)了,士大夫多把不顾 ... 部编版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2 [题解]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 部编版必修二《答司马谏议书》1 [题解]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当时司马光任翰林学士,写信给王安石反对变法,本文是王安石的回信.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①某启:昨日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