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预习《鸿门宴(下)》

④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樊哙侧其盾撞,卫士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指,目眦尽裂。项王而跽曰:“客何为?”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人如恐不,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遣将守关,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招樊哙出。

【译】于是张良到军营门口去见樊哙。樊哙问:“今天的事情怎么样?”张良说:“很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意图常在沛公身上啊!”樊哙说:“这太急迫了,请让我进去,跟他同生共死(意思是要守卫在刘邦身旁,竭力保护他)。”(于是)樊哙立即带着剑,持着盾牌,冲入军门。交叉着戟的(意译:拿戟交叉着的)守卫军门的士兵想阻止(他),不接纳他(意译:不让他进去),樊哙侧着他的盾牌撞去,卫士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帐向西站着,瞪着眼睛看着项羽,头发向上指着,眼眶都裂开了。项羽握着剑跪直身体问:“客人是做什么的?”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于是左右)就递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后,起身,站着把酒喝了。项羽说:“赏他(一条)猪的前腿。” (于是左右)就给了(他)一条不熟的猪前腿。樊哙把他的盾牌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上,拔出剑切着吃了。项羽说:“壮士!能再喝(一杯)酒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回避,一杯酒怎么值得推辞!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所以)天下人都背叛他。怀王(曾)和诸将约定说:‘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的人,(我们)以他为王。’现在沛公先攻破秦军进入咸阳,一点儿东西都不敢有所接近,封闭宫室,军队退回到霸上,来等待大王的到来。故意/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入关和意外的变故。像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得到)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的谗言,想杀有功的人,这是已亡的秦朝的后继者,(我)私意认为大王不采取(这种做法为好)啊!”项羽没有(话)用来回答,说:“坐。”樊哙挨着张良坐下。坐了一会儿,刘邦起来上厕所,趁机招樊哙出去。

今日之事何如:何如,怎么样。

带剑盾入军门:拥,持。

樊哙侧其盾撞: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卫士地:仆,倒下。

披帷西向立:披帷,掀开帷幕。

瞋目视项王:瞋目,睁大眼睛,怒目而视。即“瞪眼”。

目眦尽裂:目眦,眼眶。

项王而跽:按,握。而,连词,表修饰。跽,长跪,挺直上身两膝着地。

何为:者,句末语气词,表疑问语气。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亦作“骖乘”。乘,四匹马拉的车。

赐之酒:卮,古代盛酒的器皿。

则与斗卮酒:都是酒器,斗大卮小,连在一起泛指一大杯。

赐之彘肩:猪的前腿。

拔剑切而之:啖,吃。

臣死(尚且)不避:且,尚且。

卮酒安足辞:安,怎么、哪里。足,值得。辞,推辞。

杀人如不能人如恐不:举、胜,都有“尽”的意思。

遣将守关:故,故意/所以。者,代词,引出原因。

劳苦(表并列)功高如此:而,连词,表并列。

细说:而,连词,表转折。细说,小人的谗言。

此亡秦之:耳,语气词,表示肯定。

窃为大王不取也: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为,动词,认为。

须臾:片刻、一会儿。

沛公起厕:如,往、到。

招樊哙出:因,趁机。

通假字:交戟之卫士欲止不(通“纳”,接纳)

古今异义:

披帷西向立(向西)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意外的变故)

词类活用:

瞋目视项王,头发指(名词作状语,向上)

人如恐不胜(名词作动词,处罚)

先破秦入咸阳者之(以……为王)

此亡秦之耳(动词作名词,后继者)

宾语前置句:何为者?(何为,做什么)

判断句: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⑤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不顾细谨,大礼不小让。如今人刀俎,我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四十里。沛公则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从郦山下,芷阳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我至军中,公乃入。”

【译】沛公出去后,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叫沛公。沛公说:“现在出来,没有告辞,对这件事该怎么办?”樊哙说:“做大事不必顾及/注意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讲究小的谦让。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何必告辞/告辞什么呢?”(沛公)于是就离开了。只让张良留下来辞谢。张良问:“大王来时携带了什么?”刘邦说:“我带了玉璧一对,想献给项羽,玉斗一双,想送给亚父。正好(碰上)他发怒,不敢献上。您替我献上去吧。”张良说:“遵命。”在这时,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沛公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距四十里。沛公就丢下车辆和随从人马,独自骑马脱身,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徒步逃跑,从郦山脚下,取道芷阳从小路走。刘邦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们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估计我回到军营中,您就进去。”

今者出,未(告辞)也:辞,告辞。

为之奈何:为,介词,对。之,指代没有告辞这件事。奈何,怎么办。

不顾细谨,大礼不小让:行,行为。辞,讲、讲究。

刀俎:方,正。刀俎,切肉用的刀和板。

辞为:辞,告辞。为,句末语气词,常用在疑问句中。

于是遂去:遂,就。去,离开。

令张良留谢:乃,只、仅仅。留谢,留下来辞谢。

大王来:操,拿,这里是携带。

其怒:会,恰逢、恰好、正好。

谨诺:谨,表示恭敬语气的词。谨诺,遵命。

四十里:去,距、距离。

沛公则车骑:置,放弃、丢下。

我至军中:度,估计。

古今异义:持剑盾步(逃跑)

词类活用:

大行不顾细谨(形容词作名词,细小的方面)

芷阳行(道,名词作动词,取道。间,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宾语前置句:大王来何操?(何操:携带了什么)

判断句:如今人方刀俎,我鱼肉

⑥沛公已去,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不能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离开),已至军矣。”项王则受璧,置之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之虏矣!”

【译】刘邦离去后,从小路回到军营里。张良进去辞别/道歉,说:“沛公不能忍受酒杯酒器(意译: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捧上白璧一双,拜两次敬献给大王;玉斗一双,拜两次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什么地方?”张良说:“听闻大王有意责备他,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项羽于是就接受了玉璧,把它放在座位上。亚父接过玉斗,把它放在地上,拔出剑敲破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事!夺取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现在要被他俘虏了!”

沛公不:胜,能忍受。杓,一种酒器。

不能:辞,告辞。

使臣良奉白璧一双:谨,表示恭敬语气。

再拜献大王足下: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足下,对对方的敬称。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

脱身独:去,离开。

竖子不足与谋: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吾属之虏矣:属,类。吾属,我们这些人。

通假字:置之上(通“座”,座位)

词类活用:间至军中(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在什么地方)

判断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

被动句:吾属今之虏矣

⑦沛公至军,(立即、立刻)诛杀曹无伤。

【译】刘邦回到军中,立刻诛杀了曹无伤。

诛杀曹无伤:立,立即、立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