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议论文之结构篇2
【知识链接】
递进式结构是指作者在阐述中心论点时,各个层次、段落之间或范围从大到小,或从现象到本质,或从一般到特殊,或从原因到结果,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环环相扣、逐层推进、深化议论。
小贴士:如果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结构的话,此结构一般情况下是分三步追问:首先要针对文章的主要概念或主要观点回答“是什么”,第二步要针对观点分析“为什么”,第三步围绕观点指出“怎么办”。当然,在保留第一步的前提下,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只写“为什么”或“怎么办”。
当你不是世界的中心
天地合而万物生,大自然厚德载物,却从不以造物主自居。江海容纳百川,水以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却从不居功。清风飘送花香,雨水润物无声,自然之物无处不在,却温柔敦厚,从不张扬。那么,自称万物灵长的我们,更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
☛批注:开头从自然界引入,三个排比句,语言优美而凝练,后面紧跟中心论点,观点鲜明。
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时,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只有跳出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朝正是因为几百年来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没有认识到自身存在的各种弊病,才日益落后于其他国家。我们后人再看历史,无不扼腕叹息,因为此时的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东西方的差距,我们没有妄自尊大。故只有跳出自我并审视自我,才能认识自我,完善自我。
☛批注:本段今昔形成对比,主要阐述了“为什么我们不能以自我为中心”。
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2011年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日本民众充分展现出了这种姿态和风度。众多灾民排队等待救援物资,可以想象当时他们内心的恐惧,以及生理上的饥饿、口渴等。令人敬佩的是,等待的整个过程井然有序,领取物资时没有一个人插队。在他们眼中,每个人的生命、需求都是平等的,不能以自我为中心。而在我国,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的感受,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我认为,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都需要学会尊重他人,不以自我为中心,保持自身的风度与姿态。
☛批注:本段将日本和中国形成对比,主要阐述了“我们怎样才能以自我为中心”,即要有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
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单从自身出发。或许你认为自己是万众瞩目的大明星,是舞台的焦点,可是在一个农民的眼里,或许你远不及他的庄稼重要。或许你正逼着自己的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殊不知在孩子们的眼里,蓝天、白云、草地、游戏才能构成最美的童年,而被你奉为金科玉律的东西可能一文不值。所以你要以孩子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以不同的眼光看世界,你将看到更绚丽的色彩。
☛批注:本段继续阐述“我们怎样才能以自我为中心”,不仅要有谦卑的姿态、优雅的风度,更要学会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与上一段相比,更深入了一层。
当你不再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你将明白众生平等,从此不再轻视任何一只蝴蝶、一片落叶。你将以谦卑的姿态去生活,你将读懂无言的自然。
【总评】
递进式结构常常通过追问的方式达到论证的目的。本文首段提出观点:人要学会将自己“边缘化”,即不以自我为中心。接下来,主体部分先谈“为什么”——“只有当你不把自己当作世界的中心时,你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是逻辑起点。接着着眼于“怎么办”——“不以自我为中心是一种谦卑的姿态,是一种优雅的风度”,并且进一步延伸到“不以自我为中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而不单单从自身出发”。这样的结构,使文章的逻辑层次越来越深,主旨也越来越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