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说“秋”:“秋”是凉快吗?

这些天被北半球的高温吓着了,在38℃、39℃的数字下,34℃、35℃都不好意思喊热。

听说今天立秋,秋天都来了,是不是会凉快一点点了?

如果你这样想,那可是太不了解古人了,在中国的节气里,立春跟大寒差不多冷,立秋也跟大暑差不多热。

这有篇冷得哆哆嗦嗦的立春文《谁说春天来了,现在明明还是冬天!》正适合在立秋拿来清凉解暑。

这立秋的热和立春的冷,真让我怀疑古人给那么冷的节气取名立春,又给那么热的节气取名立秋就是为了骗人抗住:都立春了,都立秋了,好日子就在前方,抗住,别死在了黎明前的黑暗里!

在没空调的时代,这种精神力量应该还是管点用的吧。

按现代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候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是秋季的开始,人才能感觉到秋凉。

按照这个标准,在一般年份,黑龙江和新疆北部地区也要到8月中旬才入秋,黄河流域在9月以后,秦淮一带9月中旬,长江以南要10月以后才能入秋。

还有一两个月的火烧火燎呢。

古人真是在骗人啊!!

但是,古人好像也没说过,秋天到了就是凉快了。

《说文解字》解释秋字:“秋,禾谷熟也。”

“秋”是庄稼成熟收获,比如小满第三候的“麦秋至”就是在夏天的小满节气后,冬小麦成熟收获。

《尚书·盘庚》说“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意思是农夫在田地里劳作,努力耕种才会有收获,“秋”是收获丰收。

汉代蔡邕在《月令章句》也解释:“百谷名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

百谷刚开始生长是“春”,成熟收获叫“秋”。

《恪遵宪度》:“秋,就也,万物就成也。”

“秋”是“就”,“就”是将要,是成就,秋是万物陆续成熟收获。

古人只要有收获,就叫秋,一年四季什么时候都可以“秋”。但我们现在却总认为秋意味着凉快,这和古人也太不在一个频道上了。

所以,古人好像也没骗人,人家的“秋”本来就不表示温度,只不过收获最丰盛的时候,天气也凉了,加上后来把收获最多的三个月叫做秋季,大家就觉得秋天是凉快的,这其实已经是“秋”的引申加引申义了。

所以,放下凉快的颠倒梦想吧,去田野里看看,去亲近一下“秋”的古老意蕴,去体会一下农人在立秋酷暑里的喜悦吧:春天种下的作物,在这时,成熟得早的已经能收获了,还不能收获的,也基本上都处于生长后期,收获在望。

最后,再看看《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里对秋的定义吧:

“秋三月,此谓容平。”

秋天的三个月,不是凉快,不是肃杀,而是“容平”。

咋不是丰收呢?

别急,慢慢看,“容平”当然是丰收了。

“容”里的“宀”是房屋,“谷”是山谷,是水流汇聚的地方,房屋和山谷表示有空间,能容纳,可包容。

《尚书》说“有容,德乃大。”有心胸能包容,德方为大。

有“容”才能从容,有“容”乃“平”。

“平”是安定、平和、舒顺。

“容平”是万物经过春天的生发,夏天的长养,到了秋天已趋成熟,处于一种丰硕、从容的安定状态,人们备好粮仓,准备容纳丰收的成果。

一般说秋天肃杀,但《黄帝内经》里“秋三月”不谓肃杀,而谓“容平”。如果你在春天生好了,夏天也长好了、秀实了,秋天有成果可收,你的心态就是“容平”的,有足够的成果,才能从容、平和地面对秋天的肃杀。

若春没生好,夏没长好,到秋天没有收获,没有丰收,你“容平”得了吗?你只能抑郁悲秋,秋三月对你自然是肃杀的。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人一生有少、青、壮、老四季,人生的不同阶段也有四季,一项事业的发展过程也有四季,在这各种的“秋”的时候,你都能“容平”吗?

天文历法类:

在你们的月全食里看日全食

三伏天,爱ta就带ta吃热汤面吧

谁说立春了,现在明明还是冬天!

立春到生肖换 VS 年初一换生肖

文字历史类:

隶书和简体字的逆袭上位

蓝瘦香菇是六书中的哪一书?

你知道的介子推是假的吗?

诗词文赋类:

春分,是用来惆怅的么?

雪纷飞的夜,你想起了谁?

都说王维用诗画画  其实他还用声音写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