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教育家黄济先生
(1921.7.20-2015.1.8)
一生追求光明,
2019年清明,在黄济先生96届博士,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于建福的牵头下,珍藏先生书籍、手稿、书信、笔记、书法、照片等遗存的“黄济学馆”落成于尼山,先生子女、群弟子及生前好友等聚集于斯,深切缅怀先生君子遗风。
在众人眼中,黄济先生是“淡泊名利懿德长留的一代鸿儒”“宽容宽恕宽厚的人格之师”“道德人品学术文章的楷模”“经师人师的榜样”“研究教育哲学的引路人”“竭尽关怀与提携后学的先师”“学而不厌任劳任怨的典范”“当之无愧的人民教育家”;有“值得传承和弘扬的精神品质”“学问家的仁爱之心”“文质彬彬的君子风范”“家国情怀与求真的学问”“融入生命的学养与境界”。
之后的每一年,黄济先生的学生和追随者们都会从天南海北汇聚一堂,感怀先生,共同追忆他的生平事迹;还会在此地开展各类主题的教育研讨会,目的是传承黄济先生的教育精神、发扬优秀中华文化以及探究未来教育的发展轨迹。
“黄济学馆”设于圣地,留下了“文化教育传承的宝贵财富”,“为圣地文化再添活水”,必将成为“为人师表的精神家园”,能“让爱心敬业宽容的品质世代传承”,“为了民族文化血脉的延续”。
值此黄济先生诞辰百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近先生,感怀先生!
黄济,1921年7月20日生于胶东历史文化名城即墨,当代著名教育家,195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位委员会和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儒学联合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届教育学、心理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研究会第二、三、四届副理事长,北京教育学会第二、三届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教育科学”总论编写组副主编,1991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1年荣获“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突出贡献奖”。
2015年1月8日仙逝。被誉为“新中国教育理论的开拓者”,“当代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新中国教育哲学学科主要奠基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守望者”,为中国特色教育哲学学科体系构建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作为具有中华文化自觉的“新中国教育哲学的拓荒者”,黄济先生在完成《教育哲学初稿》的过程中就深切意识到:“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哲学学科体系,就不能不研究中国传统的教育哲学思想”。1994年6月,他合作出版的《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概论》,全面阐明中国传统教育哲学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特点,深入研究了传统教育哲学基本问题,精辟论述了传统教育哲学中“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知行合一”等范畴。1998年11月,新著《教育哲学通论》出版。该书成为20世纪后期中国教育哲学重建的标志性成果。黄济先生深耕杏坛,积淀广博学识,以中华文化教育为根基,深研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倡导五育并举,知行合一,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而不懈努力;主张古为今用,中西合璧,为构建新中国教育哲学体系而夙兴夜寐。恰如所作《六十述怀》:“六十年来荣与辱,喜庆今日又逢时;愿将微躯化春蚕,为织锦绣吐长丝。”曾经在北师大的校园里,总能遇见这样一位骑着三轮车的老人,谁都想象不到,这位朴素慈祥的老人其实著作等身,受众人敬仰。黄济先生对待学生关爱有加,每到冬天,担心学生惹上风寒,他都会骑着三轮车给学生送被子;看到熟悉的学生跑去上课,他都会说“上课去啊?我带带你啊?”每当学生来到家里,他都会热情的说道:“去看看书架上有没有喜欢的书,喜欢哪本就拿。”他的学生回忆时说道:“那时候最喜欢去黄老师家蹭饭,师母总是很热情地款待我们,走的时候,黄老师经常会让我们拿几本他的书。”“这是我父亲常年学习和工作用的书桌,八十多岁的年纪也能一坐就是一天;我常常想,父亲难道不觉得累吗。”黄济先生的女儿感叹道。黄济先生耄耋之年仍坚持伏案写作,作为国学功底深厚的教育家,他经常深刻省思“国学热”究竟意味着什么,并自2006年接连撰文三论“国学热”。在黄济先生看来,要做到“诲人不倦”,首先要“学而不厌”,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成为“经师”与“人师”结合的典范。2007年底以87高龄出席赴青州出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论坛”,表示愿与大家一道毕生推进国学教育。2009年9月为威海长峰小学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读后感”,期望广大教师精心研读《论语》,学习孔子教育思想及其伟大的教师人格。鲐背之年,他仍倾力主编《中华国学教育经典丛书》,撰写了其中的《古文启蒙》和《诸经选读》部分章节;弥留之际,仍牵挂该《丛书》和《四书注解》的完成与出版。为中华文化研究与传承殚精竭虑,守望终生。黄济先生不辞辛苦,把一生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爷爷说:'家务不多,你干完活就可以读读书。’”黄济先生的“家人”——保姆王和平追忆在黄济先生家当保姆的日子时说,直到今日还能回想起黄先生当年的慈祥和善。“爷爷像对待孙女一样对我,教我读书识字,教我学会做人。爷爷送我的那本手抄的《三字经》,我现在像宝贝一样珍藏着。”而如今的王和平在黄济先生的影响下,早已上了大学,成为一名老师。2013年春日,黄济先生撰写了《述志兼遗嘱》:“我生一世似雪鸿,为寻别路奔西东。生时愿为孺子牛,死后难作众鬼雄。与其当作骨灰撒,何如留为实验用。若能救济疑难症,更使无妄了此生。”黄济先生生前宽厚仁爱、谦逊待人。每个见过他的人都觉得,他虽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只要有学生说喜欢黄先生的字,他都会记在心里,抽时间寄几幅字过去。在黄济先生去世后,把眼角膜捐献给了两位盲人,帮助他们重见光明。“唯天下致诚为能化。”黄济先生的人格之诚是至静、至灵、至宁的精神状态,他感通天道、泰然自若、襟怀坦荡、洞悉世事、关怀人间。他沉思至理,事事修为,不为纷杂的现象、外物所扰,在思想上不泥古,不媚外、不教条、不封闭、不固我,在行动上极高明而道中庸,事事以仁、义、智、勇、礼为根本,在平常与细微的行动中体现出对人的关怀与对世界和生活的热爱。他将高贵的道理自然地表现在生活中,行止语默,无不和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