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时期的能工巧匠,看看他们的本领,现代技术也很难办到
隋唐五代时期的发明创造,让我们从现存的实物来看看隋唐工匠的本领。
至今还跨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城南洨河之上的赵州安济桥,在全世界享有盛名。这座坡势低平的石桥,在两头的拱背上有四个小拱。发洪水的时候,水从桥的小拱中分散排出,便不致对桥身产生太强的冲击力。河北是地震多发的地区。这座桥从隋朝至今,一千三百多年,历经考验,可以说是一个奇迹。它的建造者李春的名字与桥梁一同流传下来,不像许多优秀的工匠姓名不传于世,也是一件幸事。
1970年,在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了两瓮唐代窖藏的文物,其中有金银器二百七十件。1987年,在西安以西118公里的扶风法门寺的地宫里,又发现了大批金银器琉璃器、丝织品等珍贵物品。这些物品的工艺水平可真是了不起。我们不妨举几样实物来看看。
一个银薰球,外层是两个镂空的半圆,合起来成为一个球,顶上装有银链,可以随身携带。里层放香料生了火,香气冉冉而出。既然是随身携带的,又是球形的东西,会不会侧转倒翻,漏出灰烬火星呢?不会的。它的构造,妙就妙在这里,原来中间有两个机环,转轴相互垂直,把生火的里层架将起来。球身转动,里层也跟着转动,始终保持水平状态。现代航空陀螺仪的万吨支架,根据的原理和它完全相同。
两只刻花的赤金碗,都比我们常用的饭碗大一点,花朵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两件有环状柄的八棱金杯,并不大,高5.2厘米,径也不过7厘米,但每一棱面上都刻有乐工舞伎,有浮雕的效果。其余银杯银盘银壶等装饰花纹也都精美绝伦。从焊接、镂刻等情况来看,当时的工匠显然已经有了简单的手摇的工作机。这应该说是近代机床的雏型。
以上几件都是何家村出土的文物。法门寺出土有比它们更精美的物品。
金银丝结条笼子、鸿雁球路纹银笼子,这两件珍品说明唐朝已有用金银丝编织物品的工艺。过去我们以为这种工艺起于宋代,现在提前了。另外一套鎏金茶具,有茶槽子、茶碾子、茶罗子三个部分。这种把茶叶碾碎、细罗,再冲水使成糊状的喝法,现在中国人早已不用了,只有日本“茶道”才保存这方法。唐代茶具的发现,是日本茶道源于我国的物证。
讲工匠的创造,我们当然不能忽略纸和瓷器。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时,用的原料主要是麻和楮。后来又逐渐用桑皮、藤皮等。隋唐五代时,竹纸有很快的发展。我国南方各地,竹子的资源十分丰富,造纸业从隋唐以下都很发达。
唐朝出产瓷器的地方很多。河北内丘是白瓷的著名产地;在今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省,都有唐朝人常常提到的青瓷产地。特别应该提一下的是:在唐代后期,湖南长沙窑首先生产了多彩瓷器突破了仅有青瓷白瓷的局面。
秘色瓷以前认为起于五代吴越,是吴越钱氏对中原政府的贡品。这次法门寺出土的瓷器一批“秘瓷”,同时出土的地宫物帐上写得清清楚楚。因此,秘色瓷产生的年代提前了,鉴定秘色瓷的标准器物也有了,这就为弄清楚秘色瓷的工艺提供了条件。
唐代的纺织品在许多地方都有发现,我只是介绍法门寺出土的织金锦上用的捻金丝。这种捻金丝直径平均0.1毫米,最细的有0.06毫米。现代的工匠看了也弄不清楚唐朝人是怎么搞的,因为现代的技术也很难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