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胡光波评过山雨中篇小说集《三折玫瑰四剪梅》:蒙太奇和荒诞变形

蒙太奇和荒诞变形

——评过山雨中篇小说集《三折玫瑰四剪梅》

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的黄石,人文发育虽然较早,境内的山水湖泊亦有古代文化留痕,但整体说来此地昔日骤然兴起,皆拜自然赏赐地矿之故。基于此种自然资源与人文环境,决定此地历来经商逐利者众,而创生文化、助思世道者较少。不过,仍有一些隐士贤人,看似和光同尘,与世沉浮,实则被褐怀玉,弃绝凡俗,其为人处世多能本其心志,抗逆时流,以遂平生夙愿,过山雨即为其中之一。
过山雨生长于大冶,自本地中专学校毕业后,曾从事物流十六年。工作虽然稳定无虞,但不免单调乏味,并非平生之所喜,因其所望一向在于文学。缘于此,他乃于工作余暇,读写甚勤。修读既久,屡困于心,为弥补一己之阙,即于省内大学进修,几年间补济政经,饱览文史,尤于中西现当代小说经心。三十多岁后,亟于改变家境,遂辞职醵金开办工厂。因经营有方,八年之间,竟成气候,生意兴隆,收入丰盈,为众人所艳羡。
一俟经济状况改观,过山雨即不顾亲友苦劝,毅然弃职闭户,以写作为生,其时年已四十有三。十多年以来,他穷诘苦求,计日以程,以小说为突破口,已创作长篇七部、中短篇三十多个,另有部分诗文杂谈等,总字数已达三百万。近几年,其作品或频频见之于省内外杂志,或为大型门户网站所推介,或被当下文学选本收录,部分佳品获得几类文学奖项,一时之间声誉暴起。《三折玫瑰四剪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0年12月)为其最新出版的小说集,从中自可见作者近期的写作旨趣。
《三折玫瑰四剪梅》收入七个中篇小说,集中展示在社会急剧变动的当代中国,一部分女性情感历程的坎坷,人生路途的多舛,从而启示人们若非整体民族素质的提高,社会观念的转变,真正的女性觉醒独立尚有待于未来。从全书内容来看,可大体可分为两类:《油菜花儿黄》《不混北京》《相约白夜的老情人》等三篇,着意表现农村青年男女的纯情苦恋与城市女性的爱欲煎熬;《彼岸花开》《七个和一个》《软硬都是水》《投胎不做人》等四篇,则以长辈尤其是母亲为中心人物,极写其一生甘苦备尝,虽经历种种波折,试图改变命运的摆布,终因种种情势难逃苦难折磨。正如书前题记——献给依旧活着的伊人和才将过世的母亲——所言,作者通过透视我们民族母性一隅的柔情坚韧刚毅,对那些生活于社会底层而挣扎不休的女性百折不屈的品性赞颂,这其实是对在重重忧患中生生不息这一中国民族传统精神的形象演绎。
从过山雨的创作历程来看,他一起手即以小说为先,并没有像一般作者那们,有一个从散文到小说、从写实到虚构的推进过程,这可能与其善于组织故事的天性有关,也与其长期以来的文学接受有关。其实,这一举动实属大胆冒险,因为人对事理的洞悉明辨、语言的感受把握,往往需要从眼前景、所触事入手,经过不断的试错训练过程,方能具备以有驭无、化实为虚的能力,最终进入随心所欲的自由想象王国。写作起初,如果就心立基,一无所傍,这对作者来说是巨大的精神挑战,其间难免困惑四起,举步为艰,我想过山雨对此一定感慨良多。好在他熬了过来,如今已有三百万字的积累,对各种文笔做了多方探索,因此不管对小说的结构布局、情节安排,还是人物对话、环境设置,以至于节奏快慢、叙事修辞,都有独到理解和一己选择,因此其作品犹如密织的网状格局,依据各类虚实关系,将各种人物镶钳在整体坐标之中,既展现其不同的心浪情波,也见出社会时潮的起伏不定。
就《三折玫瑰四剪梅》来说,过山雨的叙事方式,已摆脱习见的平铺直叙写法,不追求时序的线性流动,而是选取一个个的生活情景场面,依思理的逻辑,有序地安排组合,从而造成叙事的跌宕跳跃,这就省去了老套单一叙事节奏的繁冗迟缓,使故事的进展轻速流畅,以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而在各生活场景的组合之中,则采取镜头剪辑组合,从而达到多义效果。这一特点,可从集中每篇作品的结构可见——各节都设置一个小标题,揭示本节主旨引导读者,省掉了各节叙事并不必需的衔接铺垫。从这个角度来说,作者的艺术技法,颇借鉴于现代电影镜头的蒙太奇剪辑组合艺术,比按部就班地平铺直叙,更能使情节紧凑相映,读者从各篇的章节中可感受到。不过,划分章节有其优势,但是否一定要设置小标题点明题旨,则有商榷余地。如能省去可能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其自行理会意旨为好。
如前所述,这本小说集以城乡女性为题材,不管是年轻人情恋纠缠、物质欲望对人的侵蚀,还是老年人在时势急转中处境的尴尬不堪、甚或悲凄而亡,都能透过社会生活的表面繁荣,而准确地捕捉到女性生活的实况。这些描写,既是作者宏观地感受生活,发挥艺术想象的结果,也不乏与个人生活的联系,如《彼岸花开》所出现的磁湖公园、金虹商场等,而《七个和一个》里所写的砖厂,正是作者昔日生活的折射。沈从文曾说,写小说是写语言,写回忆。完全的面壁虚构,也可尽呈神思,固然也有成功者,如历史小说、悬案小说、科幻小说等,但即使这类作品,也要事先搜集相关资料,作为艺术想象的逻辑基石,任何艺术都带有现实的影子,虽然表现时显隐不一,过山雨在这方面处理得宜,起到实虚互为表里,相得亦彰。
通览七篇故事,令人惊异的是,在毫无社会动荡的环境中,作者让其主人公几乎都以非正常死亡而终,即使《相约白夜的老情人》的主角到最后也不知所踪。如此情节安排,是否流露出作者内心深处,对人生处境甚至前途所持的犹疑不决、悲怆苍凉心境?一般来说,小说中人物的死亡,当然是出于情节发展的需要,不到万不得已,作者不会让其突然消失。过山雨让笔下的人物,都以这样的方式凄然退场,并非是为了尽快结束故事,而是以此来揭露在这个玄机莫测的社会中,个人的命运有时难以自主,若非社会局限就是自身缺陷,导致那不可逆转的负面因素,从而扼杀人生的欲望,仅用真善难以抵抗残酷,因此死亡反倒是人性中最决绝的抗议!作者以人物毁灭这极端方式,所要达到的悲剧效果,远远超越温和的“软性处理”。
当然,如果仅仅是现实生活的模写,艺术的魅力会大减其彩。中国当代文学不乏这类作品,虽然也有不少成功案例。但是,时至今日,如果我们仍依据传统小说的写实套路,创作惰性最终会扼杀了创新欲望,将大大消减读者的阅读兴味。因此,有效借用心理描写、荒诞变形等手法,将反讽、双关等修辞手段渗透进叙事之中,甚或像曾经的先锋小说那样,尝试时空错位、形象叠加,造成意旨的模糊多向,更能透露现代人复杂的心态,就能刺激读者的思考,这才能彰显艺术追求的意义。可喜的是,过山雨在小说中都有成功的借用。
本集七篇小说,虽然主题重心有异,但前六篇叙事方式较为接近,写实的成分比较鲜明,而最后一篇《投胎不做人》的思路,则与前面数作迥然相异。可以说,超验地运用奇异的变形,赋予人物以隐喻寓意,显示了作者狂放不羁的想象,也给情节的发展提供更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阎王爷、雷公、孟婆这些只有在远古神话民间传说中才出现的人物,冠冕堂皇地步入人世,装模作样地做起人事,有板有眼地说起人话,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期待,而借用这种超乎现实的结构形态,作者实则想隐曲地表现,一个生前受尽苦难的老妇,死后屡屡借腹投胎,相继变幻为牛、马、猪、狗、鸡、鸭、猫七畜,重新来到阳世,其所受到的各种遭际,表明现实生活之中人们本已淡薄的伦理关系已不复而存,而在刻画世风日下之中,寄托了作者对当前社会道德沦陷的隐忧。因此,透过这篇真幻参半的讽谕作品,反而体现出作者巧妙处理题材的创造力。
在不久前的小型聚会时,过山雨说久已成稿的一部长篇《宠与辱》,立意恰与几年前陕南发生的一桩命案相似,因触及社会敏感事件,一时恐难以面世。这酷似现实生活真实的写作,看似为作者个人的悬思虚构,其实是他潜意识已积累了类似的社会事件,经过思想的再三酝酿发酵,才生成这一创作主题。这种“预见性”,恰恰说明任何虚构只要合乎生活的逻辑,不管是必然或然可然,都能达到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契合,而其所揭示的现实意义可能高于现实本身,也许这就是创作所带来的理智喜悦。过山雨目前的创作势头仍盛,不过已从长篇转入中篇,我想提出一点建议。
有位中国当代作家曾言其短篇不过夜,中篇不过周,长篇不过月。这当然归于天赋早熟,才思敏捷,但创作当重质轻量,姑援一则实例以证。小小说家许行名作《立正》,通过一个国军连长在三个人生阶段(早期在国军受训、中期被解放军俘虏、晚年受迫害身残坐轮椅),听到“蒋介石”三字即立正敬礼的故事,说明一个人奴性早年一旦养成,即便后来形势异样,仍积习难改。后来,作者仍写了不少作品,但很难达到《立正》的高度。有人访谈问其原因,他说像《立正》“也不是随时可以写出来的”(杨晓敏《人老文亦精——许行小小说印象》)。这说明个人阅历和知识沉淀等毕竟有限,要想突破已有的创作模式,即使对于成熟作家,也实属艰难。过山雨已有数百万字积累,若能铭记清人袁枚“万卷山积,一篇吟成”的训饬,适度放慢写作的速度,腾出时间以体察时世,修炼文笔,往后的写作境界提升则不可限量。

                        2021年2月15日上午

胡光波,陕西蓝田人。大学毕业。曾任中学、大学教师,现为某学报编辑。发表论文 若干。近几年,写点随笔之类,纯属业余爱好,于朋友间交流。无大志,不期名;拙于文,多草作;再练笔十年,看有无长进。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0)

相关推荐

  • 评论视野 |彭艳:梦笔生花话苍凉——万雁中篇小说《两地分居》读后感

    梦笔生花话苍凉 --万雁中篇小说<两地分居>读后感 文|彭艳 去年,我曾为万雁的中篇小说<折断的炊烟>写过一篇评论.时隔数月,又读到她的中篇新作<两地分居>,感觉其 ...

  • 【柴进笔记】读余华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

    感觉的魅力 --读余华中篇小说集<我胆小如鼠> 文.柴进 周末在家,有些放松,就读了一本小说.余华的<我胆小如鼠>是一本不厚的书,作家出版社出版,三个中篇的合集,周六读了第一篇 ...

  • 《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特点分析

    吴雁汶   阮崇友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摘要:<在细雨中呼喊>文中没有一条清晰的时间主线和情节线索,大量运用插叙.倒叙,同时有时间交叉和时间错置的安排.在叙述人性的丑陋.家庭成员之间感 ...

  • 精神平衡术:论莫言的梦魇叙事

    " [摘要]狂欢化的梦幻叙事与幽闭型的梦魇叙事,是莫言小说风格"轻"与"重"的表现.<怀抱鲜花的女人><拇指铐><生死疲 ...

  • 文学评论|中篇小说《贵妃芒》评论(三篇)

    [编者按]著名作家马竹先生于2017年12月发表于<长江丛刊>的中篇小说<贵妃芒>,在不少热爱文学的读者中产生了较大共鸣,据我们所知,马竹每一部新作出来都有很多读者写有读后感或 ...

  • [今日头条]汕头大学教授谢龙新为过山雨的中篇小说集《三折玫瑰四剪梅》作序:从文如其人到货比三家

    从文如其人到货比三家   我们大抵上从语言.故事性.思想性.艺术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来评判一个作品的优劣,以完成一次审美. 读过山雨的小说,无论是长篇,还是中短篇,让我产生一个强烈的感觉:没那么简单!这 ...

  • [黄石文坛]胡光波读曹旭先生《斗鼠记》有感:赢者之败

    赢者之败 --读曹旭先生<斗鼠记> 在与人审美相关的动物中,有的象征意义几乎固定化:褒义者如牛勤劳("老黄牛""孺子牛").狗忠心(东方虽多含贬义, ...

  • [黄石文坛]胡丹的小小说《2080》

    2080  玻璃窗投射的光线把我叫醒,到处都是白色,白色的窗帘.白色的椅子.白色的桌子上摆放着各种仪器,管线接入我的身体.哦,床和床单也是白色的,人生中没有哪一刻让我这么讨厌白色!我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 ...

  • [黄石文坛]胡丹的随笔《求求你,表扬我》

    求求你,表扬我 早上七点多,70岁的老妈又来"视察工作",我马上拿出六点多钟就烤好的餐包给她尝,她吃一口后说"差把火",我急忙说不会呀,里面的汤圆汁都流出来了, ...

  • [黄石文坛]胡金华的随笔《蝈蝈儿》

    蝈蝈儿 每到夏季,市劳动路附近就能看到有人叫卖蝈蝈儿.也许蝈蝈儿这玩意儿真正不属于城市,小孩子们倒是倍感新奇,卖蝈蝈儿人的周围总是围满了大人小孩.那蝈蝈儿也不认生,十几只叫成一团,于是整条巷子便都是它 ...

  • [黄石文坛]胡红琴的随笔《雨思》

    雨思   雨一滴滴落下,我的思绪逆流成河,汇成清清溪流,载着对外婆的思念,犹如缕缕清晨的雾,朦胧又美好.   儿时,外婆溪水边洗衣我总是跟着,夏日里烈日透过云层的光芒,看着射入水面形成的波光粼粼的动感 ...

  • [黄石文坛]胡咏梅的随笔《木工名匠》

    木工名匠  在湖山农耕文化物件的征集收藏中,发現许多工艺独到的生产工具和农家生活用具.这些老木匠人的杰作手笔至今灿放依然.   在走巷串户寻访的交谈中,一位名匠很快浮出水面――他就是胡安训.   胡六 ...

  • [黄石文坛] 柯秋燕的随笔《第三种色》

    第三种色 一   跑上五公里.阴.时有微雨.没几番好用功,酿不得麦田的醇熟.天,非得下几场雨不可,麦田的味道更浓厚了.似这等五月微雨天.不仅麦田令人醉,还有无尽夏!   昨晚,雨,我坐在院内听雨也赏花 ...

  • [黄石文坛]熊海玮的散文《老家三件宝》

    老家三件宝是奶奶保存的记载有爷爷名字的喜报.地契和光荣证. 喜报 第一件宝贝: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部.政治部给曾祖母刘文英发来的爷爷在朝鲜学文化中荣立三等功的喜报. 这说明志愿军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