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是享受,不必刻意去懂,”这句话对吗?
“喝茶是享受,不必刻意去懂茶。”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一句话,也是茶老板,茶叶网站,茶自媒体人经常说的一句话。究竟有没有道理,值不值得推崇,我认为还有待商榷。
有一条是无疑的,
无论您是在喝茶还是在品茶,对喝茶深度需要进阶到什么层次,但对自己喝的茶有一定了解,知道它的工艺归属,大体产区及原料信息等,知道在汪洋茶海中它处于什么位置,那么喝起来一定比什么都不知道的盲喝要开阔得多。
喜欢绿茶,知道它的特色是鲜爽,不耐泡不耐存,于是尽量买新茶,寻找它鲜爽的特质。
喜欢乌龙茶,知道它的特色是高香,也知道不同地区乌龙茶之间的区别,轻重发酵度的区别,于是可以选择和尝试寻找适合自己的乌龙茶。
喜欢普洱茶,知道它是一山一味,山头特色多样和丰富的茶,知道主旋律是回甘,茶韵,自然,于是当喝到一家的普洱茶不适口时不会因此否定整个“普洱茶”,喝到一个普洱茶相当惊艳时也不会认为只要是普洱茶就是好茶。
茶有贵贱优劣,最根本的都是树叶子。
但带给人的体验价值是不一样的,有两条路线,一,即使只喝平常普通的茶,知道了解,能更大程度避免买到不健康的茶,找到适合自己的,性价比高的茶。二,喝茶是一种享受,经济允许了,时光悠闲了,或者忙里得闲时,品品茶,都是极为惬意的事,当你把它上升到精神层次,自然也就希望品品更有韵味的茶,愿意付出稍多的经济去找找更深的“茶道”。这个时候,如果没有一定的了解,就不知道“贵”在哪里,感情无法很好的融入。
喝茶是一件深情而简单的事,没有错综复杂,没有恩怨纠葛,只是听见某个茶好,有什么特色,有什么惊喜,然后产生了一种向往,某天喝到这个茶,果然如传说一样,从冲泡到品饮都是一种升华,于是立即产生它乡遇故知,宿愿终得尝的欣喜。
知道班章,冰岛品质好,碍于价格一直喝喝擦边茶,没能见到真面目,某天蹭到一泡正品,果然,“非一般”的感觉,喝出了它的价值,自己高兴,无比珍惜,泡茶人也高兴,茶道遇知己,自己的好茶没有所予非人,必然极大加深彼此的感情联系。
由此,“喝茶是享受,不必刻意去懂茶,”还是有些问题的。只能说不要太紧绷自己,为懂茶而学茶喝茶,而是在喝茶中渐渐懂茶。一生自诩爱茶人,老了,不知道自己喝的茶,未免是种遗憾。
“喝茶不必懂茶,”多出于卖茶人之口,大抵是种安慰,也是怕打草惊蛇,使顾客上帝不高兴,或者形成不利于销售的引导,从而放弃买高价茶。翻译过来的潜在意思就是“没关系,懂不懂不要紧,不懂就更好了,反正我家的贵茶那就是好茶。”
你懂茶,茶才能融入你。
茶不是香烟,一天一包,有钱抽中华,没钱抽红河。买什么价位的全由心情和钱包决定,事实上几十年的老烟民也难说得清究竟区别在哪里,大不了有的烟劲不够,有的便宜烟有点呛喉,贵的拿出来更有面子。
茶是需要品的,健康,适口为前提,能满足日常饮用即可;往上,如果更多的经济付出没有获得更理想的品饮体验回报,这是没有意义的。如果确实的一个好茶,完全不知道它“好”的意义,好在哪里,全凭“贵”这一点,这也是没有意义的。
茶的价值由多方面形成,原料,工艺,品质,品饮体验,稀缺度,市场认可度等。
茶又有多重迷雾,核心正山,还是擦边小树,还是只是蹭个名,或者拼配工艺,或者是劣质冒充甚至化学添加。
喝茶层次是逐级上升的,开端应该是健康茶,喝着舒服;然后是逐渐懂茶,见闻逐广,多喝几类茶,寻找能令自己欣喜的;然后是与茶友相遇,品茶论茶,天南海北,不亦快哉。
茶有贵贱之别,地摊茶,超低价茶,无需去碰,没有侥幸,在口感或健康上总会有缺陷。合理起步,喝我懂的,喝我喝着舒服的,往上,也许在一定区间内价值与品质之间的界限不是不是那么泾渭分明,但不要否认它的意义,也不要盲目追捧,如有意去品品,懂一步上一步,前提是“我喝出来了。”
喝茶路是一条人生路,百十年经历,一点一点累加,老了,才形成一个丰硕饱满的人生,从而睿智地面对沧桑;喝茶路,不必刻意,喝一个茶懂一点,听一段故事懂一些,老了,脑海里形成一幅辽阔多样的中华茶叶地图,经济实力也强大了,悠闲自处,品品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