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VS圣诞,没有饺子的湖北年味之旅,多样乐趣里却也不见汤圆
年味之旅
中国年味VS西方圣诞
坐标湖北恩施
全世界,不管哪个民族,都有“过年”这样的风俗,只不过叫法与仪式不一样。
其中,最具代表影响力最大的就是中国年和西方圣诞。
圣诞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貌似很强势,就连很多国人都很膜拜这个“蛋节”,但在我看来,圣诞的节日氛围还是要被中国“年味”吊打的。
中国的年味不是一本百科全书能写完的,毕竟,我们民族那么多,地皮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历史那么悠久,因此各地过年风俗各异,比如藏历年和我们汉族年,比如南方年和北方年,都有习俗与文化上的差异,但总言之,味儿都是一样浓!
带着对年味的探寻乐趣,今天我就写一篇关于年味的游记,而所写地区为湖北恩施,正好,它在很接近中国中心的位置。
湖北是南方还是北方,是东部还是西部,其实,这四个方位概念在湖北很不明显,因为它是东南西北四像四不像,但若以秦淮为界,湖北确实是南方,而且生习惯也更偏南方,只有靠近陕西河北一部分地带有点北方味。
恩施,是湖北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境内以土家族和苗族居多,还有如侗族、白族、回族等44个少数民族,有一部分为湖北民族大学暂居少数民族。
恩施位于川渝黔湘陕豫鄂七大地区的相交中心地带,虽然直接交界的只有湘渝,但其它地区的边界离恩施也很近。
恩施深在武陵山北部,境内有清江和长江两江滋润,加上特殊的地理中心点,加上多民族杂居,从而形成了多元丰富的文化与美食,这些文化与美食里,都藏着周边地区的特点,但它又是实实在在的恩施特色,比如,恩施年味。
在恩施,每年立冬后,便开启了杀年猪的美味季。
恩施人的主肉食是烟薰腊肉(绝大多数),所以,家家户户,每年都会喂两到三头年猪。
自家喂的年猪,猪饲料都是以土豆、玉米、红苕、青草为主的,是不会喂含有化学摧长成分的饲料的,所以,恩施人自家吃的腊肉通常都比较油腻,口感纯正。
每年立冬后,各家就会开启杀年猪的美味季。杀猪当天,或一两天内,都会用食盐腌制一两天,然后挂进火坑,用柏树等柴火慢薰,薰制的时间在一个月以上,其实大概在一周后,薰肉就开始有腊味了。
恩施的腊肉色泽亮黄,没有烟味,咸度适中,腊香四溢,所以,每年,我一群江浙沪的朋友都会从恩施至少买一千斤腊肉,不过今年很难买到,而且比以往贵很多。
如果把肉薰得太黑太咸,有烟味儿,说朋薰制过程技术有问题。
其实,恩施从杀年猪的美味季开始,年味也就慢慢开启了,也就是说,恩施的年味至少在过年前一个月以就开启了。
恩施是一个主烧柴火的地区,家家户户都有两个烧柴火的场合,一个就烤火薰肉的火坑,土柴火灶(城镇除外),当然,这是恩施以前的烧柴火的方式,现在多以新式清洁桌炉、省柴灶为主,专有薰肉的炕房。
但新式的烧火场所,烧的仍然是柴火,所以,年前准备充足的过年柴是很重要的事。
无疑,搞过年柴,也是拥有浓浓年味的事情之一。
过年前十天左右,游子返乡的高峰期已陆续来临,这个时候,城镇街市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满眼已呈现出了一股浓浓的年味。
当然,这已是筹备年货的高潮期。
腊月二十四,是老鼠嫁姑娘的日子,传说,这一天家里不能推磨,推了磨后,一年家里就会有很多老鼠。
腊月二十四也是恩施及全国的小年,其实,从这一天开始,就算已进入了过年准备工作的最后几天。
这几天里会做一柴小菜配料和美食点心,比如:打粑粑、打豆腐、打磨膏炸果子、磨魔芋豆腐、熬糖、做臭酱豆、闷酱巴等等。
这几天里,家家户户都洋溢在年味的氛围中,不是年歌四起就是美味飘香。
除夕,所有的准备就为了除夕和接下来的正月十五天。
过年头一天,就是写对子,写备袱,烧肉这些收尾准备工作。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这是恩施过年最基本的年味操作。
三十的这天,火一定要大,以前烧火坑,里面一定会放一根粗大的主柴,名为“年主桶子”,可以烧到十五最好。
从三十的开始(二十九或二十八),也就是过年那天,香龛上一定要点上灯,一直亮到十五。
过年这一天,有些人家会与邻居一起团年,所以,一天有两个年团,早东家,晚西家,但大多数还是各家各团各,通常都在下午三点以后开始。
团年也就是团圆,吃年夜饭。在吃年夜饭前,会先去给祖先坟前放鞭炮烧备袱。
烧备袱其实就是等于给祖先寄过年钱,但传统恩施的祭祖方式是不会烧那种印刷的冥币的,而是将黄裱纸打上铜钱钢印,然后用白纸封装,封皮上写上类似快递的收寄信息,过年那天在祖先墓碑前烧。
也有在家里烧的,烧时通常会在团圆饭前先摆桌子,放四个碗,每碗放适量饭菜肉,一支筷子,一小杯酒,顾名思义请祖先吃饭。
祖先吃过后,才是正式团年,团年时放鞭炮烟火。不过,恩施目前已有部分地方禁了鞭炮五六年,所以省了这个环节。
恩施的团年饭是不吃饺子的,饺子在恩施的日常餐桌上也是少见的,要吃,也只会为了图方便快捷,去外面的小饭店吃一碗。
大块猪蹄肉大火锅才是恩施年夜饭的主菜,除了猪蹄火锅,还会有鸡肉火锅,鱼火锅,总之,因各家略有不同,配锅也有些区别。
除了火锅还会有很多个配菜,其实大多配菜当天都不会动一筷子,因为吃的太丰盛了。
这样的海吃一吃就是十五天,当然三十初一的更丰盛仪式感更强。
年夜饭后,便是一家人的饭后娱乐时间了,比如看电视,给小孩发压岁钱,或与邻居串门拜年。
初一,是一年开始最重要的第一天,这一天有两件事要做,有很多事犯忌。
除夕后,过了零晨零点后,一直到天亮口子上,为出天行的时间。
恩施传统的出天行是有仪式感的,但最传统的仪式感好像已消失得差不多了,能在天亮口一家人起床,站在门前放鞭炮迎新年的不多了。
严格来讲,迎新年到来之时不是在零晨零点,而是在即将天亮的时候,大概也就在早上五六点。
天亮也就意味着新的一年第一天才真意义上到来。
起得早,也就意味着这一年做什么都能与时俱进,甚至超前。
随着时代的变迁,加上局部已完全禁鞭,人们开始看淡了这种仪式,所以,有的人在零晨零点就把天行出了,如果不能放鞭炮,等于没有仪式了。
没有出天行的仪式感,不代表初一的日子不重要。
初一到初三,总之,新的一年第一次出门走亲拜年就是出行。
出行没有太多仪式感,以前去亲戚朋友家拜年带上礼物、红包、鞭炮就行了,现在局部禁鞭也就少了这个环节。
虽然出行没什么仪式感,但还是有忌讳的,忌讳见着不吉利的事,这样是不好的兆头;反之,则是好兆头,好兆头则是一年的希望。
恩施新年从初一到十五,基本就是走亲访友,吃吃喝喝,特别是初五之前,最为高潮。
恩施的年,到正月十五,也就过到了尾声。
这些年,把十五当节过的感觉已经很淡了,到了这一天,该忙的忙该上班的也就上了。
不过,有的家庭客情重,即便过了十五,也还是像过年一样热闹。
不过,以前的十五还是有仪式感的,除了鞭炮烟火,那就是还要扎一个毛狗棚来烧。
毛狗棚是用竹子搭建的一个像茅草屋一样的棚子,有半楼高的,也有几层楼高像塔一样高的。扎毛狗棚的主力军基本是初中大小的小孩,大人主要起协助作用。
到十五月圆之夜,便开始燃放鞭炮再一把火把毛狗棚点了。
当冲天的火光烧起来时,小孩便开始喊赶毛狗的口号,意为将毛狗赶走。
所赶毛狗实际上是狐狸,在恩施多地,都把狐狸称为毛狗。
因狐狸喜欢偷吃家禽,自然不是一种受待见的动物,所以,正月十五,通过扎毛狗棚烧毛狗棚的方式,来驱赶毛狗。
其实,并非到处都有毛狗,这样的仪式主要还是用来祈愿一个好的希望,希望接下来的一年,能有个大丰收。
至于吃的,正月十五的恩施不仅没吃饺子的习俗,而且也没有太明显吃汤圆的习俗。
其实,恩施全年吃上都很丰盛,只不过“年”让恩施变得更有味道!
我写的恩施年味,只不过是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大地上,很小的一块地区代表,甚至,都不是整个恩施各地的年味代表。
如果放眼960万平方公里,中国年味的丰富多彩,那是不计其数的,那是西方年味不能相比的!
朋友们,你们家的年味又是什么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