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啥意思?老祖宗吃出来的经验
俗语:“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啥意思?老祖宗吃出来的经验
近几天以来,相信很多朋友都注意到了一个问题,最近这段时间是天气越来越热,而且是四处雨水充沛,甚至我国的一些地区还出现了洪涝灾害,给我国的一些地区带来巨大损失。
对于我们年长一些的朋友可能还注意到了一个问题,其实这几天还进入到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气,属于夏季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气,也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所谓的大暑,其实和小暑一样,都是用来表示夏季气候炎热程度的一个节气,一般大暑指的是每年公历的7月22号到7月24号之间的这段时间,太阳达到黄经120度,是夏季最热的时候。
除了表示气候炎热之外,我们都知道,二十四节气其实还有一个重要作用,那就是作为古人种植的指导,可以说我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对于古人来说都对古人的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古人也把这些指导意义总结成了各种各样的俗语,所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民俗谚语,可以说很多对我们的农耕和生活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比如在大暑的时候就有这么一句民间俗语:“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从字面意思上我们不难发现,这是说大暑的时候如果不割了禾苗,那么稻米就会一天少一箩。当然,古人未必是这个意思,因为我们这里说了明确的数据,但是古人对于很多数据是模糊的,比如一箩,或许在古人看来是多的意思,那么从字面意思上讲,上面提到的“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指的就是稻谷如果在大暑的时候不割掉,产量就会非常少,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论断呢?
虽然说古代的时候科学技术不发达,但是对于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的指导来说,如今仍然是我们农耕的主要参考工具,可见古人的论断并不会空穴来风,下面我们就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为什么古人会有“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的论断。
水稻的种植方式
用古人的话来说,一般我们说的禾指的就是水稻,而箩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猜到,这是一种古代用来装物件的容器,其实这种东西对于在农村长大的人来说都不陌生, 在农村箩是很多的,一般都是用竹子编织而成的,用来装米或者其他东西的这么一种竹制容器。
现在我们来看看水稻的种植方式,对于水稻不了解的朋友如果只是想到种植水稻一年一次,可能就比较难以理解上面提到的“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的意思了,但是如果我们联系双季水稻来理解这句话,我们很快就会明白其中道理,实际上,这里的“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指的并不是单季水稻的收割,而是双季水稻的收割。
为什么大暑不割禾就会一天少一箩?
好了,知道了“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针对的水稻是双季水稻了,我们再来结合大暑的气候特点来看看为什么古人会有“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的经验总结。
①减少雨水对早稻的影响:尤其是进入大暑之后,我们都发现了一个问题,虽然温度很高,但是雨水也非常多,而对于种植两季水稻的地方来说,到了7月水稻已经成熟,我们都知道,水稻虽然长在水里,但是成熟了也是需要及时收割的,如果不收割,遭受暴雨的情况下,首先是成熟的稻谷容易掉落在稻田里,其次是成熟的稻谷也容易腐烂,最终都会导致稻谷减产,所以稻谷成熟了,要及时收获,否则就算是单季的稻谷,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②保证晚稻有充足的成长时间:既然是双季水稻,早稻收割了,那就涉及到晚稻的栽种,所以这里的“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不光关系到早稻的产量,更是关系到晚稻的产量,其实这是比较好理解的,对于早稻来说,上面已经说了,如果成熟了不及时收割,风雨会对早稻的产量产生影响。
对于晚稻来说也是一样,如果晚稻栽种的时间过晚,很显然晚稻的成熟时间就会受到影响,而这个时间,刚好卡在大暑这段时间,也就是说,在大暑这段时间,农民一方面要收割早稻,一方面要种植晚稻,所以这是一个非常繁忙的季节,对于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时代来说,农业就是整个社会的根本。
所以越是把这个时间控制好,水稻的产量自然就会越高,古人就养成了在大暑的时候晴天收割早稻,雨天栽种晚稻的习惯,同时也根据经验发现了不遵循这个规律的后果,于是有了“大暑不割禾,一天少一箩”的经验总结,一般要求晚稻在7月底种植完成,最迟不超过立秋,这就是古人的经验总结。是不是很有道理呢?你还知道那些古人科学而老土的经验呢?不妨也给我们分享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