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4)

本篇要目:

*************************************

231东山民居        

明                 江苏省苏州市

232艺圃          

明                 江苏省苏州市

233全晋会馆        

清                 江苏省苏州市

234淮安府衙        

清                 江苏省淮安市

235师俭堂         

清                江苏省吴江市

236莲花桥和白塔      

清                江苏省扬州市

237吴氏宅第        

清                江苏省扬州市

238扬州大明寺       

清                江苏省扬州市

239小盘谷         

清                江苏省扬州市

240高邮当铺        

清                江苏省高邮市

*************************************

231.东山民居


东山民居,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南东山镇松园弄,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东山民居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包含怀荫堂、明善堂、凝德堂等建筑。怀荫堂由楼厅、两厢及砖刻门楼围合成一组独立的四合院。凝德堂坐北朝南,原规模较大,中轴线上有门厅、仪门、大厅、后楼四进,两翼有客厅、小楼、花同以及备弄、厢房等建筑。明善堂临街而建,坐北朝南,略偏西向。东山民居兼用科林斯式柱头、西式铁铸栏杆、“十字架”、彩色玻璃等西方建筑手法装饰,是研究苏州地区明代住宅建筑的典型实例。


东山民居怀荫堂由楼厅、两厢及砖刻门楼围合成一组独立的四合院。楼厅居中,面阔三间12.35米,进深七檩,带前后廊,计7米。抬梁式构架。柱子粗壮,金柱下垫扁鼓形木础,上端有收分,做卷杀,置坐斗;出丁头拱,承四界大梁,饰抱梁云。一梁肩置荷叶墩、大斗,架上金檩,并承山界梁山界梁上义置荷叶墩与一斗三升斗拱。施连机,承脊檩,并饰“山雾云”。


两山面各立木柱七根,置斗承替木与檩柱与柱之间以穿插枋和月梁相攀连,外砌山墙,楼下一统三间,楼上以板壁隔为三间,南面槛窗为五抹头门小方格子“满天星”式。楼下副檐出檐很深,下支斗拱式装饰化斜撑,形制古老,雕工精致,厢房左右对称,阔3.45米,开“满天星”格子小窗。


东山民居明善堂临街而建,坐北朝南,略偏西向。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平面布局分东、西两部分。东部有轿厅、花厅、大厅及左右厢房、备弄等建筑;西部有墙门、耳房、客堂、佛楼等建筑。住楼及花园已毁。各房屋之问均以天井、库门、围墙相分隔,有大小天井、庭院十余处。

东山民居凝德堂坐北朝南,原规模较大,中轴线上有门厅、仪门、大厅、后楼四进,两翼有客厅、小楼、花同以及备弄、厢房等建筑。大厅硬山顶,山墙面饰砖博风。面阔三间13.05米。进深七檩,带前后廊12.58米。屋面较平缓。有收分做卷杀,坐斗四角刻海棠纹,柱下施扁形木鼓、垫磉石。梁扁作呈月形,有刻纹。四界梁下设梁垫,作丁头拱。梁间无童柱,山界梁上施令十字开口斗六升拱以承脊檩,并饰山雾云,檐柱与金柱之间有月梁连接。脊檩和金檩下有水浪机。门厅三间,两侧各附耳房一问,进深七檩,带前后廊,结构与大厅相似。仪门在门厅和大厅之问,硬山顶。两侧砌撇山影壁。面阔一间,门宕宽1.6米,由抱柱、腰枋边挺组成四抹式“目”字形,两侧置门枕石。中楹刻一“福”字。平板枋上施斗拱,抱柱问施实拱以承挑头。

2006年5月25日,东山民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2.艺圃

艺圃,又名醉颖堂、药圃,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天库前文衙弄5号,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41年)。艺圃总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面积仪约1300平方米。艺圃前为住宅区。宅西为园林,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住宅区前后厅之间均有院落,以砖雕门楼贯通。艺圃保存了明代园林的风格、布局和造园手法,以简练疏朗、自然质朴取胜,构筑精巧,园景幽致,可称明代住宅园林中的佳作,且为文震孟等名人故居所在,故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艺圃总占地面积约为3300平方米,住宅占了大半,园林面积仪约1300平方米。艺圃前为住宅区。宅西为园林,面积为3000余平方米。住宅区前后厅之间均有院落,以砖雕门楼贯通。大门朝东,经曲折的长巷可达前厅世伦堂,由此西行人网。园以水池为中心。池水东南及西南两角各有水湾伸出,水口之上各架有形制不同的石板桥一座。

艺圃,园景开朗,风格质朴,既多变化又较自然,故而水面显得开阔流动,绝无拥塞局促之感。艺圃,池水、石径、绝壁相结合的手法,取法自然而又力求超越自然,是明末清初苏州一带造园家常用的叠山理水方式。从山水布局,亭台开间到一石一木的细部处理无不透析出古朴典雅的风格特征,以凝练的手法,勾勒出造园的基本理念。


艺圃西南角布置数座小庭园以为辅景,造园者根据小园的特点,营造一方山色空朦、水波浩渺、林泉深壑、亭榭虚凌的园林艺术景观,以取得“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的效果。此园的住宅部分直接临水,与园林相交融。临水的水阁为住宅的一部分,水阁与两侧附房,形成了水池的北岸线,岸线平直开阔,略显单调,有利于从建筑内部感受对面的画境。

渡桥至山下,分两路。一路人洞盘折登山至六角亭。另一路沿池岸高低起伏的石径西行,过曲桥至网洞门内小院,此为园中最僻静的一区。院中小池与大池相通,占地面积约为600多平方米,布局主要以聚为主,仅在东南角与西南角各伸出水湾1处,各架有石板桥1座,池南以山景为主,临池则以湖石叠成绝壁和石径。


池北以建筑为主,主要厅堂为博雅堂、延光阁等,堂前有小院,院中设有湖石花台,临池而筑5开间水榭。池水于亭东南处汇为小池,池面架以石板桥,桥面微拱,为其他园所少见。

2006年5月25日,艺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3.全晋会馆


全晋会馆,始建于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中张家巷14号。全晋会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以中路为轴,分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建筑是会馆的主体,有门厅、鼓楼、戏台和大殿,西路建筑庄重朴实,筑有两厅一庵。全晋会馆系清末山西旅苏客商集资兴建,全晋会馆对于保护传统历史文化、保护古城风貌,研究中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萌发、研究江南庭院建筑及古典戏场,古为今用,探索中国民族建筑的现代化道路,具有深远意义。


清朝乾隆三十年(1765年),旅苏晋商集资创建全晋会馆于阊门外山塘街半塘桥畔。咸丰十年(1860年),全晋会馆毁于兵燹。光绪五年(1879年)至民国初(1912年),建全晋会馆新馆于今址。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全晋会馆于年久失修,白蚁蛀蚀,梁倾壁残。1958年,全晋会馆曾先后被用作化工塑料厂、眼镜厂、光学仪器厂、照相机厂及机械工业局职工大学,东路及西北隅则散为民居。1976年1月,全晋会馆大殿失火被烧毁,致使戏台濒临倒塌。

1982年,苏州市政府拨款对全晋会馆进行全面整修,整修工程共耗资120万元。1983年10月,全晋会馆动工整修。1984年6月,全晋会馆使用单位全部迁出,中路、西路建筑全面大修,并移建正殿,重建庭园,会馆原貌基本恢复。唯东路及西北隅房屋尚待修复。1986年10月,全晋会馆作为苏州戏曲博物馆馆舍正式对外开放,辟有昆剧、评弹、苏剧、民族乐器等专题陈列,还有古典戏台和清式茶园书场两处复原式陈列兼演出场所。2003年11月,中国昆曲博物馆又正式在全晋会馆挂牌成立。


全晋会馆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以中路为轴,分中、东、西三路建筑。中路建筑是会馆的主体,气势雄伟,富丽堂皇,有门厅、鼓楼、戏台和大殿,是晋商们举行庆典和举办娱乐活动的场所。西路建筑庄重朴实,筑有两厅一庵。楠木厅和鸳鸯厅为晋商们交流商情、相互借贷、调剂资金的场所;万寿庵为停放已故在苏晋商灵柩之处,每年由专船将此处的灵柩迁回故土。东路有房屋数十间,供短期来苏州联系事务的晋商寄宿、存货以及在苏州破产失业的晋商借住。

全晋会馆戏场以大戏台为中心,有戏楼、后台、东西廊庑、正殿及由它们围合的中庭组成。它们又跟会馆门厅及东西吹鼓楼结合在一根主轴线上。全晋会馆戏台门厅进深四界,前后双步,面阔三间。明间脊桁下为黑色将军门,踞坤石一对。左右次间门扇皆落地。地面铺清灰水磨方砖,花岗石台阶。屋面为单檐歇山,龙吻花脊,飞檐戗角,嫩戗发戗。


檐部装修华丽,髹漆殷红、石绿,贴金。斗拱凡柱头铺作、补间铺作(桁间牌科)为丁字一斗六升,凤头昂。门厅脊柱以南的前双步之下,作海棠椽轩;后双步以下为船篷轩。顶部为砖细抛枋,简瓦盂顶,滚筒花脊,开口哺鸡吻头。东、西蝴蝶墙分别与钟楼、鼓楼连接。钟、鼓楼彼此对称,各为一方形二层卷棚屋面。其戗角、檐口与门厅高度基本相当,朝外侧均不开窗。前檐柱间悬垂花兰万字纹挂落;后檐柱间镂空雀替托枋。


作为中国昆曲博物馆,陈列出戏台,戏服等戏剧用品。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全晋会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人2018‎年‎10‎月‎2‎日有幸去参观,摄影。

*******************************************

234.淮安府衙

淮安府衙,始建于明朝洪武三年(1370年),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东门大街38号。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雄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府衙建筑明确的形制规范与等级要求,具有淮安地区建筑文化特色。

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大门对面有七丈长的照壁一座,大门后有仪门,两侧各有牌坊一座,名日“表海明邦”、“长淮重镇”。中为大门、仪门和大堂、二堂,大堂面前两侧为六科书吏房,东为吏、礼、户科,西为兵、刑、工科。大堂、二堂之间有“三槐台”,二堂后为官宅上房,再后为“镇淮堂”。

淮安府衙内大堂,占地500多平方米,进人大堂首先看到的是由皇帝钦赐、宋代思想家朱熹撰写的“忠爱”二字的匾额,意思是忠于皇帝,爱护子民。是淮安知府升堂办案,颁布大典的地方。在大堂前有一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


戏台

镇淮楼


总督漕运公署


2006年5月25日,淮安府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5.师俭堂

师俭堂,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宝塔街12号,始建于清朝嘉庆六年(1801年)。师俭堂,占地面积2746.5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堂以宝塔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师俭堂内共有244幅雕刻,其中砖雕27幅,石雕4幅,木雕213幅。师俭堂主轴的规整、严谨与东西轴的结合在一起,主次分明的建筑将园林与住宅互相融合贯通,形成“西宅东园”的宅第格局。师俭堂,其门屋、大厅前檐有云头挑梓梁檩的做法。师俭堂是一座反映晚清工商绅士坐行经商的时代特点和地方特色的代表建筑。


师俭堂,占地面积2746.54平方米,建筑面积3534.10平方米,大小房屋150余间。堂以宝塔街为界,分南北两部分。从南向北依次为:中轴:河埠、仓库、铺面、宝塔街、门厅、大厅、楼厅、内宅、后天进、河埠;东轴:河埠、铺面、宝塔街、黎光阁、半亭、假山、曲廊、四面厅、梅花亭、佛楼、后天井、河埠;西轴:河埠、铺面、宝塔街、铺面、备弄、走廊、厨房、河埠、杂屋、柴房等。每进之间有石板铺地的院子或天井,路与路之间设置备弄、封火墙。街北门厅南向上部有木雕门楼,宅内三进有砖细墙门;共有六个河埠贴水而建,其中一个商用,一个公用,四个家用;师俭堂中轴前后六进。

师俭堂其单体建筑有南北两路,北路有花厅、附房;南路有门屋、祖屋、大厅、楼厅两路单体建筑之间有备弄贯通。大厅,山墙设五山屏风式封火。面阔三问,进深九檩。为内四界前重轩形式。楼厅,面阔三问带两厢楼。底楼副檐做法。二楼廊柱退半界,骑廊形式。楼厅前塞口墙正中设砖雕牌科墙门一座。花厅,取名凝香书屋,面阔三问,进深九檩。为内四界前轩后双步形式。


2006年5月25日,师俭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6.莲花桥和白塔 

莲花桥和白塔位于瘦西湖风景区的中心地带,是瘦西湖的核心建筑,白塔晴云是瘦西湖二十四景之一。莲花桥和白塔一横一竖,一彩一素,一柔一刚。莲花桥呈“串”字形状,“工”字形桥基为青条石砌筑;桥上建五亭,均为四角攒尖顶,中亭为重,其余为单檐,亭内彩绘藻井,亭之间有廊相连。茎座桥结构独特,遣型优美,具有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莲花桥,别出心裁地将桥和亭结合起来。展现出北方之雄和南方之秀的建筑风格。

莲花桥因其形状从空中鸟瞰似一朵美丽的莲花,又筑存莲花埂上而得名,俗称五亭桥。莲花桥南北两引桥下各为半拱,桥墩列四翼,各有三拱,正侧共15个桥洞。中亭内顶部有彩绘藻井和28根朱红圆柱,桥面两旁栏杆上砌嵌着28只石狮子,《望江南百调》中提到:“扬州好,高跨五亭桥。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

白塔位于莲花桥南侧莲性寺内,为砖砌,系喇嘛塔,高30余米。因塔身洁白,故名。塔建于方形台基上,台基筑台阶53级,象征佛教里的“五十参”,台基正中有砖雕须弥座,座为八角四面,每面3个龛,龛内塑12生肖像,象征12时辰,座上为宝瓶形塔身,南面有壶门(装饰性拱门),内供白衣大师像,其上是13层塔刹,刹上置铜葫芦顶。


2006年5月25日,莲花桥和白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7.吴氏宅第


吴氏宅第建于1904年,坐落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当年宅主吴引孙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


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吴道台宅第现存面积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


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现存的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整个吴道台宅第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的特色;吴道台宅第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与旧时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见古典建筑之一。


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现存的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整个吴道台宅第融入了中国古典建筑与西洋古典建筑的特色;吴道台宅第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化与旧时官府文化的精髓,是不可多见古典建筑之一。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吴氏宅第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8.扬州大明寺


大明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区西北郊,因初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457—464年)而得名。1500余年来,寺名多有变化,如隋代称“栖灵寺”、“西寺”,唐末称“秤平”等。清代,因讳“大明”二字,一度沿称“栖灵寺”,乾隆三十年皇帝亲笔题书“敕题法净寺”。1980年,大明寺恢复原名。


隋朝仁寿元年(601年),皇帝杨坚为庆贺其生日,下诏于全国建塔30座,以供养佛骨,该寺建“栖灵塔”,塔高九层,宏伟壮观,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故寺又称“栖灵寺”。唐朝鉴真法师任大明寺住持,使大明寺成为中日佛教文物关系史上的重要古刹。唐会昌三年(843年),九层栖灵塔遭大火焚毁。后经僧人募化重建,但屡有圮废。

北宋庆历年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建平山堂。明万历年间,扬州知府吴秀重建大明寺,崇祯十二年漕御史杨仁愿再次重修。清康乾盛世,大明寺扩建为扬州八大名刹之首。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乾隆巡游扬州,改题“法净寺”。然而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扬州,法净寺毁于战火之中。同治九年(1870),重建法净寺。


平山堂是北宋大学家欧阳修任扬州太守时所建。堂前花木扶疏,庭院幽静,凭栏远眺江南诸山,恰与视线相平,“远山来与此堂平”,故称“平山堂”。堂前有联曰:“过江诸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是欧阳修当年潇洒流运的生动写照。后来苏东坡任扬州太守时,常来此凭吊,并在后面为欧阳建造了“谷林堂”和“欧阳河”。谷林堂取自苏东彼“深谷下窈窕,高林合扶疏”的诗句。欧阳祠内有欧阳修石刻画像,供人凭吊。


大明寺东侧晴空阁北院东廊壁上,嵌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的篆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碑刻,乃国内罕见的篆书之宝。书写这部心经时,61岁的邓石如住在山寺月余,每日薰沐素食,躬亲监刻,以示脱俗。此碑书刻精湛,章法雄浑,是邓石如的第一杰作。在大雄宝殿的东廊南壁上,还嵌有邓石如的篆书石刻一方:“岂有文章惊海内,更携书剑客天涯。”亦为邓氏石刻珍品。

大明寺最有特色的建筑是鉴真纪念堂,纪念堂是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为纪念鉴真法师圆寂一千二百周年,于1963年中日两国纪念鉴真圆寂1200周年时奠基,于1973年建成的。1922年,日本学者常盘大定在寺前树立唐鉴真和尚遗址碑。它仿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模式,由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设计,共包括碑亭、长廊和纪念堂三部分组成,总面积达七百平方米。

在平山堂之西是一座富有山林野趣的古典园林——西园。西园一名御苑,又名芳圃。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咸丰间毁于兵火,同治间重修。1949年后又多次重修。今园中古木参天,怪石嶙峋,池水潋滟,亭榭典雅,山中有湖,湖中有天下第五泉。据唐人张又新《煎茶水记》所载,这里的泉水在当时被品评为天下第五。宋欧阳修在《大明寺泉水记》中称:“此井为水之美者也。”今天,人们游历大明寺,仍以饮天下第五泉水为乐事。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扬州大明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39.小盘谷


小盘谷布局严密,因地制宜,随形造景。园中山、水、建筑和岸道安排,无不别具匠心。岩壁险峻,谷洞深曲,廊、厅随地形曲直,小径陷现通幽。虽为人工所筑,却宛如天然图画。园内北部临池依墙的湖石假山,叠艺高超,过去一直以“九狮图山“相称。其空间虽小而山峰峻峭,曲洞危崖,濒水有桥,远近成景。


陈从周教授在《扬州园林》一书中,对小盘谷的假山作如下评价:“……山拔地峥嵘,名九狮图山,峰高约九米余,惜民国初年修缮时,略损原状。此园假山为扬州诸园中的上选作品。……叠山的技术尤佳,足与苏州环秀山庄抗衡,显然出于名匠师之手,按清光绪《江都县续志》卷十二记片石山房云:'园以湖石胜,石为狮九,有玲珑夭矫之慨。’今从小盘谷假山章法分析,似片石山房为蓝本,并参考其他佳作综合提高而成。”


园门月洞形,嵌隶书“小盘谷”石额。园门前以火巷将住宅与园隔开。园内以花墙隔为东西两个庭院。西院右首叠湖石假山一座,左首建曲尺形楠木花厅三间,以卷棚游廊连接水阁凉亭,厅后辟一方清池。越三折石桥,即入幽洞,洞在假山腹部,多孔穴,彩光好,上可透入天光,旁可观赏园景。山顶有风亭,可览全园景色,东院粉墙开桃形门,题额“丛翠”。东院有鱼池、花厅、竹树、石笋等。登山可畅怀,探洞可寻幽。


小盘谷占地小,妙处在于运用了“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艺术手法。造园者为了能小中见大,在有限的空间内,应用粉墙分隔,增加景深,以游廊连接景点,一隔一连,使景观若隐若现,给人们造成奇妙的错觉。同时,以通过开池堆山,变幻景观,创造无限空间。设置亭台楼阁,组合巧妙,参差错落,相互借景,组成画面,树木花草点缀其间,增加山林之意。

小盘谷占地不大,也用一道花墙将园子分隔成两个庭院。墙内山池,墙外花木。一边是人工精心构造的琼楼阆苑,一边是绿叶扶疏的自然景色,其间有月洞相通,似隔非隔,而一幽一旷,一密一疏,一文一朴,互为映衬,相得益彰,这也是扬州造园艺术中高超的一手。

小盘谷在扬州园林中有独到之处,与个园、何园相比,小盘谷占地很小,建筑物和山石也不多,但妙在集中紧凑,以少胜多,即小见大。水池、山石和楼阁之间,或幽深,或开朗,或高峻,或低平,对比鲜明,节奏多变,在有限的空间里,因地制宜,随形造景,产生深山大泽的气势,咫尺天涯,耐人寻味,这是其他园子所不能相比的。

小盘谷总体分为三部分,西部为平房住宅区,中部为一大厅,大厅右为一火巷,巷东即花园。花园分东西两部分,进园门,即为西园。园中有湖山颓石,旧名为“九狮图山”,因其山石外形如群狮探鱼而得名。山下有洞,洞出西口,有池水一泓,池上架石梁三折。池西一水阁凉厅,三面临水,山洞北口,临水设“踏步”,石上嵌“水流云在”。东西花园以走廊和花墙分隔,墙南一桃门,上题“丛翠”,进桃门为东园,园南有凉厅三间。整个园林是以小见大之手法中最杰出者。小盘谷宜静观,或待清风于水阁,或数游鱼于槛前;或逍遥于山顶,或徜徉于回廊,或闲敲棋子,或倚楼纳凉。如此,方能领略到小盘谷的佳妙之处。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小盘谷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240.高邮当铺

高邮当铺位于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邮镇人民路19号,又称北门当铺,开设于清代早期。高邮当铺房屋坐北朝南,平面近似方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进深约55米,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小瓦屋面,硬山顶,高邮当铺采用合院式布局。高邮当铺为研究这一特殊行业的特殊设施功能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也为研究清代江苏地区的典当制度及民居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 。


高邮当铺开设于清朝中期,字号同兴,传为清朝权臣和砷私产。当时高邮城内开有几家当铺,以该当铺规模最大,经营时间最久,因地处高邮城北门外,当地人俗称北当典。和砷倒台后,转为民当,并数易其主。清末民初马士杰成为当铺最大股东,后由何梓独家经营。民国十六年(1927年),当铺遭军阀孙传芳部抢劫而破产停业。后由宰姓“朝奉”等筹资。日军占领高邮时关闭。新中国成立后,当铺房产由隶属高邮交通局的新巷搬运合作社第三中队和高邮城镇锚链社合作生产用房。“文革”初期,当铺为造反派占领,成为某派“司令部”。后陆续有职工入住。

高邮当铺房屋坐北朝南,平面近似方形,东西长约60米,南北进深约55米,占地面积约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建筑为传统砖木结构,青砖墙体、小瓦屋面,硬山顶,高邮当铺采用合院式布局 。高邮当铺内风火墙,巡夜值班的更房,多口消防水井设施,构成了完整的防火防盗体系。


2006年5月25日,高邮当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0)

相关推荐

  • 【市博科普】福州古厝系列(75)古田会馆

    古田会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同德路2号,是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由古田县商帮集资建造,曾多次重修,占地面积约683平方米. 馆舍座北朝南,门内依次为戏台.天井.中厅.正 ...

  • 竟陵茶事六记之五·百年古宅茶话沧桑

    从孝子里上雁叫街,一座百年古宅--"胡家花园"隐于老街市井.原为清末洋务派重臣.山西巡抚胡聘之故居. 岁月的风雨早将昔日豪宅铅华洗尽:大自然的循环仍让其充满生机.残垣废墙内树木交柯 ...

  • 清明上河园,体验历史穿越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相约:幸福阳光驿站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园是由河南省开封市人民政府与海南置地集团公司合作建设的一座大型宋代文化实景主题公园,坐落在 ...

  • 九十九间半——甘熙宅第

    < 幸福阳光驿站 >每日经典,良师益友 甘熙故居在南京升州路与中山南路交界地段,处于闹市之中.一条不起眼的巷子里,白墙灰瓦,挂着一串串红色灯笼,也是南京市民俗博物馆所在地. 甘熙宅第又叫甘 ...

  • 典雅篇——扬州吴氏宅第

    建有名冠一时的四大民间藏书楼之一测海楼 底层"有福读书堂",为子孙读书之处 经历战乱和火灾幸存的大型官僚宅邸 建有中西合璧小洋楼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晚清官吏吴道台的 ...

  • 杭州胡雪岩旧居所见所闻所感(2021春江南行之四)

    杭州胡雪岩旧居所见所闻所感(2021春江南行之四) 绵绵细雨 05-12 阅读 278 关注 来自话题 #江南好风光 9609篇 在杭州城内的元宝街上,高达九米的围墙内藏有一座富有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又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1)

    第六批国保--三.古建筑(共计513处) 本篇要目:  序号 编号  名称  时代  地址  298 Ⅲ-1 承恩寺 明至清 北京市石景山区      299  Ⅲ-2 地坛   明至清 北京市东城区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2)

    本篇要目: ***************************************** 11.关岳庙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2.醇亲王府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3.广济寺 清 北京市西城区 14.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3)

    本篇要目: *************************************** 21宝云塔 宋                 河北省衡水市 22修德寺塔 宋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4)

    本篇要目: ******************************************* 31柏林寺塔 元                          河北省赵县 32正定府文庙 元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5)

    本篇要目: ************************************** 41真武庙 明         河北省蔚县 42常平仓 明         河北省蔚县 43蔚州灵岩寺 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6)

    本篇要目: *************************************** 51万全右卫城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2洗马林玉皇阁 明     河北省万全县 53金门闸 清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7)

    本篇要目: ***************************************** 61普光寺 宋至清    山西省寿阳县 62金洞寺 宋至清    山西省忻州市 63安禅寺 宋至明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8)

    本篇要目: ************************************* 71定襄关王庙 宋        山西省定襄县 72妙道寺双塔 宋        山西省临猗县 73禅房寺塔 辽 ...

  • 第六批国保--古建筑(9)

    本篇要目: **************************************** 81东邑龙王庙 金至清      山西省潞城市 82乡宁寿圣寺 金至明      山西省乡宁县 83净因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