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众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战国时期的秦国实施的是军国主义?

军国主义是指国家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都为了军事扩张而服务,一旦国家的战争机器发动是无法轻易停止的,因此实行军国主义的国家非常具备侵略性。秦国在战国后期实施“商鞅变法”之后的135年里由弱变强通过不断征伐最终取得了统一六国的成功,有些人认为秦国之所以能够统一六国根本原因是秦国实施的是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军国主义,那么秦国到底是不是军国主义呢?本文将对此进行解析!

秦孝公时期秦国通过“商鞅变法”先是确定了体制上对其他国家的优势,比如郡县制替代了分封制使得中央集权得到加强,这样一来不仅能够让国家陷入内乱的概率有所降低,而且更有利于集中力量对外扩张。秦国率先进入比奴隶制更加先进的封建时代,确立了对其他国家的根本优势。尽管商鞅最终因为触及贵族利益被车裂,但秦惠文王继位之后并没有改变商鞅制定的相关法律,也正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战争机器就发动了。

经济上商鞅废除了奴隶制土地公有制而实施地主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进行买卖,在大力推广铁制农具和耕牛提高生产力保证粮食供应的同时实施耕战策略,民众只有打仗和准备打仗两种状态。军事上秦国法律规定17-60岁的成年男子都必须在国家征召时服役,而且法律规定1家有2名成年男子必须分家,典型的小农经济令秦国不仅在农业生产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而且兵源有了保证。同时秦国按照军功将爵位分为20级,普通士兵只要杀1人就可以升级,等级越高升级难度越大,将爵位直接与军功挂钩的做法极大刺激了秦国的士兵们,这也让秦国士兵成为了虎狼之师。

待秦惠文王继位之后秦国国力已经大大提高,先是北拒义渠、东占河东,接着又夺取巴蜀、大破楚国,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的版图得到了很大扩张,通过扩大耕地面积以战养战的策略也逐步实现。此时秦国面临的威胁基本上只有东面,秦国可以集中力量对付东面的国家,秦惠文王时期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称王,这代表了战国七雄正式出现,秦国的统一大业也是由秦惠文王开始的。这时秦国战争机器已经全面开启,国家智囊团很清醒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下方的民众的积极性也被调动了起来,只要力量积蓄到一定程度就可势如破竹荡平山东六国。

秦惠文王死了之后19岁的秦武王赢荡继位,本来大好的年纪可以有一番作为。可是在秦武王4年的时候到洛阳去看九鼎,秦武王想要把雍州鼎搬回咸阳,结果在举鼎的时候砸坏了腿,当天晚上就死了。而从秦武王要拿走青铜鼎就可以看出秦国的野心已经暴露了出来,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秦国想拿走只是现在还有些力不从心。秦武王死后赵武灵王干涉秦国内政扶持赢稷继位,是为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在位的56年也是秦国崛起的关键时期,长期的政治稳定让秦国避免了内耗损失国力。这一时期秦国任用了白起、范雎、李冰等人才,“远交近攻”的策略成功分化瓦解了其他国家的联盟,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赵军40万让赵国从此一蹶不振,秦灭赵国是迟早的事。而且李冰修建的都江堰让巴蜀之地真正成为了秦国的粮仓,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秦昭襄王灭东周后将九鼎迁往咸阳,进一步显示出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政治图谋。

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只在位3天暴毙而亡,后继者秦庄襄王也只是在位3年,之后秦始皇嬴政继位。先是在政治上清除了吕不韦等权臣继续巩固王权,然后重用李斯等人筹备统一战争。经过多年准备之后秦国在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的10年时间里先后灭掉了韩国、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

由此可见“商鞅变法”开始秦国的战争机器历经7代君王135年的开动最终实现了大一统,不管是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变革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在为统一大业做准备,因此具备了军国主义的基本特点。而当秦国在统一之后原有的军国主义策略已经不适合当时的国情了,没有及时调整政策让民众得到休养生息反而是继续推广耕战策略和严厉的刑法,所以才爆发农民起义反而加速了秦朝灭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