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仁汤  治湿温病

​三仁汤

科普中国 |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审阅专家 郑世江

三仁汤,中医方剂名。为祛湿剂,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临床常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中文名

三仁汤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

分类

祛湿剂-燥湿和胃剂

出处

《温病条辨》

快速

导航

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运用加减化裁禁忌附注化裁方之间的鉴别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水用甘澜扬百遍,湿瘟初起法堪遵。

组成

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

用法用量

1、现代用法:水煎服。

2、古代用法:甘澜水八碗,煮取三碗,每服一碗,日三服。

功用

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治

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方义

本方是治疗湿温初起,邪在气分,湿重于热的常用方剂。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再感外邪,内外合邪,酿成湿温。诚如薛生白所言:“太阴内伤,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温热经纬》)。卫阳为湿邪遏阻,则见头痛恶寒;湿性重浊,故身重疼痛、肢体倦怠;湿热蕴于脾胃,运化失司,气机不畅,则见胸闷不饥;湿为阴邪,旺于申酉,邪正交争,故午后身热。其证颇多疑似,每易误治,故吴瑭于《温病条辨》中明示“三戒”:一者,不可见其头痛恶寒,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二者,不可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下之,下伤脾胃,湿邪乘势下注,则为洞泄;三者,不可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两阴相合,则有锢结不解之势。故治疗之法,惟宜宣畅气机、清热利湿。方中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配伍特点

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运用

本方主治属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临床应用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午后身热,苔白不渴为辨证要点。

加减化裁

若湿温初起,卫分症状较明显者,可加藿香、香薷以解表化湿;若寒热往来者,可加青蒿、草果以和解化湿。

禁忌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则不宜使用。

附注

附方1 藿朴夏苓汤

组成:藿香6g,半夏、泽泻各4.5g,赤苓、杏仁、猪苓、淡豆豉各9g,生苡仁12g,白蔻仁、通草、厚朴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解表化湿。

主治:湿温初起。身热恶寒,肢体倦怠,胸闷口腻,舌苔薄白,脉濡缓。

出处:《感证辑要》引《医原》

附方2黄芩滑石汤

组成:黄芩、滑石、茯苓皮、猪苓各9g,大腹皮6g,白蔻仁、通草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清热利湿。

主治:湿温邪在中焦,发热身痛,汗出热解,继而复热,渴不多饮,或竞不渴,舌苔淡黄而滑,脉缓。

出处:《温病条辨》

化裁方之间的鉴别

藿朴夏苓汤、黄芩滑石汤与三仁汤皆为治疗湿温之常用方。其中藿朴夏苓汤以三仁、二苓配伍藿香、淡豆豉化气利湿兼以疏表,故主治湿温初起,表证较明显者;三仁汤以三仁配伍滑石、淡竹叶于化气利湿之中佐以祛暑清热,故主洽湿温初起,湿重热轻之证;黄芩滑石汤以黄芩配伍滑石、二苓,清热与利湿并用,故主治湿温邪在中焦,湿热并重之证。

重要文献摘要

1.、原书主治《温病条辨》卷1:“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湿温。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解,长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汤主之。”

2、方论选录吴瑭《温病条辨》卷1:“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凉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1][2]

纠错

参考资料

[1]  汪昂.《汤头歌诀》.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9月

[2]  邓中甲.《方剂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年9月

(0)

相关推荐

  • 温病方歌

    ​1  .二金汤 二金鸡胗海金沙,朴腹猪通气可达: 外干时令伤水谷,夏秋疸病热湿加. [功用]淡渗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湿热黄疸,失治而肿胀者 2.杏仁石膏汤 杏仁石膏汤半夏,枳实栀柏姜汁加: 通 ...

  • 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八四)临证谈半夏泻心汤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暑39):胡,不饥,不食,不便,此属胃病,乃暑热伤气所致.味变酸浊,热痰聚脘.苦辛自能泄降,非无据也. 半夏泻心汤去甘草,干姜,加杏仁,枳实. 半夏泻心汤是可以加杏 ...

  • 方剂学祛湿剂清热祛湿剂的简单归纳(含方歌)

    第二节 清热祛湿剂 茵陈蒿汤 <伤寒论> 茵陈蒿汤治疸黄,阴阳寒热细推详, 阳黄大黄栀子入,阴黄附子与干姜. 亦有不用茵陈者,加草柏皮栀子汤. 又: 茵陈蒿汤大黄栀,瘀热阳黄此方施: 便难 ...

  • 《温病条辨》:上焦宣痹汤、中焦宣痹汤

    清代名医吴鞠通,是一位杰出的中医温病学家,在坊间,素有"伤寒宗仲景,温病有鞠通"之说,吴鞠通通晓温病,著有<温病条辩><吴鞠通医案><医医病书> ...

  • 杨承岐    第一节 三仁汤所治病种甚广

    第一章 十年一剑用三仁,天下湿热可巧除 第一节 三仁汤所治病种甚广 "湿热缠身,百病由生".是我从事临床工作四十年的切身体会. "湿热",是人们常见而又不被重视 ...

  • 【三仁汤治阳痿】

    我曾遇一位初婚阳痿患者,从病历看,已用过三才封髄丹.五子衍宗丸.赞育丹等,甚至还在每剂药中外加鹿茸粉一钱,可谓是滋阴补肾,温阳起痿,应有尽有.然而不见效. 询问所及,略有所悟.当时,是长夏主气,人在气 ...

  • “三子三仁汤”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湖北老中医:卢新民 "三子三仁汤"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转载) 发表者:赵东奇 1046人已读 便秘,中医也称便闭,泛指大便秘结不通畅,大便坚硬而难排,排便时间延缓,或间隔时间过长. ...

  • 柴胡三仁汤治湿温咳嗽案 – 经方派

    患者H某,男,7岁,2020年1月26号网诊,以"咳嗽一天"为主诉 症见:咳嗽频繁,咳声紧,喉间有痰,发热(37.8℃),汗出,纳差欲呕,全身乏力,四肢倦怠,精神不振,欲寐,头痛以 ...

  • 三仁汤治失眠一例分享一位48岁女性,失眠...

    三仁汤治失眠一例分享 一位48岁女性,失眠一年,入睡困难,早醒,无明显口干口苦,食欲尚可,无腹痛.腹胀,大便2~3日一行,排出不畅,有肝功能不良,高尿酸血症病史.舌淡红,苔白厚腻,脉缓. 处方: 杏仁 ...

  • 三仁汤治验资料

    三仁汤治疗湿热困阻发热 患者赵某,男,58岁.2周前发热,经静脉滴注抗生素9天,发热控制,但仍感周身不适,影响工作,于2010年12月8日邀余至家诊治.诊见:自觉周身困乏无力,晨起口苦,口唇干燥,口内 ...

  • 【郭永来:三仁汤-治荨麻疹】25

    89年7月,我在沂南县建筑公司,工会主席郭宝华,年四十一岁,患荨麻疹,用扑尔敏,苯**,因付作用太大,改用地噻米松肌注,愈后数日又复发,静注糖酸钙也无效,缠绵半月,一日又复发,全身遍布赤疹,间夹白?, ...

  •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24-巧记三仁汤(治胆囊炎)

    <方剂学>是最难啃的骨头,创涛苦笑地说,如果是背唐诗宋词那简单得多,可以会意,也有押韵节奏感,可背这些<汤头歌诀>,方剂组成,完全没有规律感,必须靠死记硬背的功夫. 我笑笑说, ...

  • 【困惑堂医话:三仁汤-治多种皮肤病】

    三仁汤在皮肤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平瑞月,李红毅 三仁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卷一>,由飞滑石.生薏苡仁.杏仁.半夏.白通草.白蔻仁.竹叶.厚朴等组成,功在宣畅气机.清利 ...

  • 我服三仁汤治好了自汗和夜间盗汗

    <我与中医的故事>专栏: 我服三仁汤治好了自汗和夜间盗汗 我一次感冒之后,就开始白天出虚汗,医生说是自汗,夜间盗汗严重,找了五个中医看,说的原因不同,开的方子也不同,但都没起到效果,不想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