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咽痛就降火?万万不可!滥用苦寒后果很严重,不可不知
少阴病,下利,咽痛,胸满,心烦,猪肤汤主之。
猪肤汤方
猪肤一斤(或系猪皮)
上一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一升,白粉五合,熬香,和令相得。温分六服。
据黄坤载云:“寒水侮土,肝脾郁陷,而为下利,胆胃俱逆,相火炎升,故咽喉肿痛、胸满、心烦。猪肤、白蜜清金而止痛,润燥而除烦,白粉收泄利而涩滑溏也。”
本证所用“猪肤”究系何物,过去注家意见分歧,至今尚未确定,且编者从未用过此方,疗效如何,殊难臆断。根据临床实践,既属下焦虚寒,相火上浮,水寒土湿,升降不利之证,如舌白润不渴饮者,即应以四逆汤加桔梗、肉桂,温肾扶阳,引火归源;如心中烦热,可稍加黄连,屡治屡效,特提供参考。
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与桔梗汤。
甘草汤方
甘草二两
上一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二服。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分再服。
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外无表证,内无其他病情,反见咽中痛,是为少阴病,肾水下寒,虚火上浮。故以甘草汤和中健脾,清热解毒而生津液。若服后无效,则改用桔梗汤开提肺气,以利咽喉,此亦苦甘化阴,养阴清热之法也。
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半夏散及汤方
半夏(洗),桂枝(去皮),甘草(炙)
上三味,等分,各别捣筛已,合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若不能服散者,以水一升,煎七沸,内散两方寸匕,更煮三沸,下火,令小冷,少少咽之。半夏有毒,不当散服。
少阴经脉,挟咽喉,络舌本。本证缘寒邪内伏,挟湿上逆阻遏少阴之经,以致咽中痛。故用桂枝、甘草辛甘化阳以期祛寒邪,半夏温胃降逆而化湿痰。
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苦酒汤方(苦酒即醋)
半夏(洗,破如枣核)十四枚,鸡子一枚(去黄,内上苦酒,着鸡子壳中)
上二味,内半夏,着苦酒中,以鸡子壳置刀环中,安火上,令三沸,去滓。少少含咽之。不差,更作三剂。
寒水下旺,逼其虚火挟湿痰上冲,致咽中伤,溃而生疮;湿痰阻遏,障碍清升浊降,故不能语言而声不出。主以苦酒汤散结祛痰,消肿止痛而疗咽疮。
以上少阴咽痛数节,虽有虚热上冲之象,而仲景不用苦寒泻药之品,只用猪肤汤清润生津;桔梗甘草汤苦甘化阴,微清其热;半夏散及汤温散寒邪而化湿痰。以上数方,均非苦寒泻火之剂,可见少阴病咽中痛,实属下焦水寒,虚热上浮,湿痰壅滞之证。在治疗上虽清上焦心家之热,但应顾及下焦肾家之寒,若误投滋阴补水泻火伐阳之剂,病必增剧,甚至转危,编者已屡见不鲜,学者须当警惕。
凡少阴邪从热化以及阳明经腑各证,均为亢阳灼阴热极之象,并无咽痛之证,而第一九五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法当咽痛而复吐利”,第二〇三条通脉四逆汤证,俱有咽痛之病情,更可知少阴咽痛多属阴寒凝滞其经络,或虚热上浮所致(即喉头或扁桃腺发炎),而实热为患者极少也。编者经验所及,咽痛一证,如外有表邪,证见恶寒、发热或不发热、头痛体酸困、舌苔薄白而润、不渴饮者,是寒邪闭束,太阳少阴两感之证,即应温经解表,辅正除邪,希参考前面麻辛附子汤证。若舌苔白滑,不渴饮,即渴而喜热饮不多,外无表证,或痰涎较多者,则为阴寒凝滞咽喉之证,又当扶阳温化,以四逆汤加桔梗、肉桂、半夏、细辛主之。若咽喉肿痛,舌干口燥,渴喜冷饮,外无表证,又属于实热邪火所致,当以苦寒泻火,养阴清热之剂,轻者玄麦甘桔汤,重则养阴清肺汤,若邪热内盛者,则黄连、石膏、大黄等药亦可酌加用之。倘无实热邪火足证,则苦寒之剂万不可轻试。
吴佩衡(1888-1971年),名钟权,四川人,1921年至云南行医,云南四大名医之一,当代火神派的重要传人之一。
《伤寒论讲义》是吴佩衡先生遵照当时国家卫生部组织编审中医教材要求,结合自己多年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和临证体悟编著而成。本书从《伤寒论》398条中精选了263条最能反映仲景学术思想的条文进行逐条论述,完整涵盖了《伤寒论》的 112 首方剂,对其中难理解的 133 条条文加以评按,并补充了一些条文缺少的治法方药。,从体例和内容可见作者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教学和指导临床。
本书以1965年吴佩衡先生油印本《伤寒论讲义》为底本,重新整理而成。自1965年以来,该书未再版。
本书分概论和各论两部分。
概论包含:
1.《伤寒论》之源流及其书名之意义。
2.《伤寒》六经与《热论》六经。先生经分析认为《伤寒论》六经以《素问·热论》六经为基础,但较其更为完善。
3.《伤寒论》六经分证及其作用。此处先生引郑钦安关于“伤寒六经提纲病情”的论述,指出明确六经病情,把握纲领对于掌握辨证论治的规律及临床诊疗大有裨益。
4.六经与八纲之关系。指出临证以八纲和六经分证,极具指导意义。
5.六经与五行、六气之关系。强调六气及五行生克对理解六经的重要性。
6.六经与八法之关系,认为八法已囊括在六经治法之中。
7.传经与直中。
8.合病与并病。
各论分七章: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和差后劳复病。
吴佩衡先生在阐释条文提及和有证无方补用方剂中,提到最多的方剂为四逆汤、白通汤(含加猪胆汁汤)、通脉四逆汤、麻辛附子汤,善用回阳救逆之法,具有明显的火神派特色。当然,先生临证注重六经八纲,标本兼顾,绝不是一味地扶阳。本书切合临床实际,是研习《伤寒论》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云南四大名医之首
讲解《伤寒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