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本草之——浅谈姜与桂

夜读本草之——浅谈姜与桂

作者:端木文

端木文:儒家先贤端木子贡第八十一代后人,古典中医【易医门】传承人,子贡儒商书院山长,中国十佳时装设计师,国之服新中装创始人。

生姜与肉桂,都是我们日常普遍的食材佐料。“百姓日用而不知”。殊不知早在3000年前,药食同源,姜桂已位列《神农本草经》中上之品,乃治病养生的良药。

从中药的角度,先厘清几个品名的概念。


——立秋后采收的为生姜。亦称子姜,紫姜。
——霜降后采收的是老姜。亦称姜母(来年作种用)。
——老姜经水渍日晒陈酿后,成为干姜。
——干姜再经热沙烫至鼓起之炮制,即为炮姜。


——桂树的细枝,去粗皮,为桂枝。本经称为牡桂。
——桂树的皮,干燥后为桶状,称为桂通。
——桂通去粗皮,即为桂心,亦称桂辛,肉桂,官桂。本经称为菌桂。

之所以姜桂并论,是因为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都是药食同源,性味都是辛温。比如在古代都是生姜干姜混用(统称姜),桂枝肉桂不分(统称桂)。

正因为混用不分,造成诸多功用不明。我们就此重点聊聊。

简而言之:

姜之(形)体性,是乃横生(根块皆横向旁生)。故其气为横散之性。

天造地设的万物的形色气味,都不是随意而偶然的。皆有内在的能量与信息的不同属性(中医叫偏性)。这就是万物不同的气(内在的,无形的)。

而“有诸内,必形诸外”。不同的气性,在外必然呈现出不同的形质特征。

故此,我们古人不需要微观研究,化学分析(当然古代也做不到),看到旁生横长的姜,味是辛的(辛味发散开通),性是温热的(温通热散),便知道此物有横向发散的气性(能量特质)。

这是伟大的朴素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这就是物性的人天合一。这就是以简驭繁的高维大智慧。

顺带说一下,维度越高,看事物就越具有全息性。处理问题就越简单。如同站在三维高度看二维问题(比如迷宫),一切都了了于心。

中国文化成熟的太早。作为一个高维文明的遗存,汉唐以降,道法递失。我们先祖的大智慧,了解与懂得的现代人越来越少了。中国人不懂中医了,是丢失了道啊。这正是当今文化复兴的意义所在。

好,我们再来以天赋物性,以中医的哲思观,来看看生姜与干姜的区别。

生姜立秋采收,得夏气(火性)多,火性炎上,故作用于中上焦。因其能横散能量,所以能减轻消散上逆之气。故生姜主治呕吐(胃气上逆)。

干姜霜降采收,得秋气(金性)全。金性收敛,故作用于中下焦。同样因其能横散能量,并兼能收敛能量,故能止下泻之气。所以干姜主治腹泻下利。

生姜气味俱薄,味薄者通,气薄者发泄。清阳出上窍,故能走表趋上,发汗祛外寒。

干姜气味俱厚(采收时间晚,得天地之气更全),味厚者泄,气厚者发热。浊阴出下窍。故能温中趋下,散饮祛内寒。

除了“解外”之功,必用生姜,其他的功用,干姜皆可代替生姜。但生姜却代替不了干姜。

因为干姜得气全(有更多的能量特质),干姜还有两个非常优异的功用。

一是止咳。治胸满咳逆上气。大家这样就知道了,仍然是用其物性的横散之力,以及得秋金之气的收敛之功。

仲师在柴胡剂中止咳用干姜加五味子。在麻黄剂或附子剂中止咳,则加干姜,细辛,五味子。

二是止血。通常我们认为都出血了,再温散,岂不出血更多?这就是只看表面,不究本质了。

(虚证)出血的实质是血不归经而妄行。血之为物,遇寒则凝,遇热则散(行)。妄行的原因是因为体内有寒而使局部血脉凝滞,造成血行受阻,而不归经。

故此干姜大热,温中。温热使瘀血散行,而正血循经矣。血走其血脉正道了,妄行的血就止住了。这就是干姜可治衄血,出血,崩漏,特别是吐血的原因。

记住这个经方:
甘草干姜汤,治男女诸虚出血。治吐血极妙。可加血余炭(头发烧成灰)。不分病证之阴阳,服之可先止血。

最后,呕用生姜,亦可用干姜。但咳只能用干姜。因咳为肺腑病,肺气主敛不主散。

知姜之用,方知中国文化太美。懂中医者,可师法自然,悟道求真也。

接下来我们谈谈【桂】。

首先《伤寒论》中多言“桂枝”。《千金方》中多言“桂心”。

而《神农本草经》中只有“牡桂”和“菌桂”的条目。

名目上可以先明确的是:牡桂即桂枝(桂树的细枝)。菌桂即桂心(现代叫肉桂,桂树的皮)。

桂枝与桂心的差异是什么呢?
还得先从桂说起。

古语云:木得桂而枯。也就是桂树可胜百木。得全盛之木气。乃木中之木。

木气是何气?木者,位在东方,四时应春,人身应肝,万物生发,升阳之气也。

故桂,性(气)温,味辛甘,乃温阳要药也。此为桂枝与桂心之同也。

同生姜之于干姜一样,桂枝气味俱薄于桂心。同时,应象而言,桂枝为在上之细枝,桂心为在下之树皮。

故此桂枝之性趋上,通阳。桂心之性趋下,温阳。此为异之大概。

趋上者发表,桂枝多用于外感风寒。表症轻症用桂枝。
趋下者温里,桂心多用于脐腹冷痛。里症重症用桂心。

在上通心阳者,用桂枝。如桂枝甘草汤。
在下暖肾阳者,用桂心。如八味肾气丸。

桂枝主“气上冲”,“心下悸”。
桂心主“脐下悸”,“脐下筑”。

桂枝(桂心)证的脉象,以虚缓为主。不见滑数促疾之脉。

桂枝(桂心)证的舌象,舌质淡红或黯淡或淡紫(寒而有瘀,致缺氧)。舌体柔软,舌面湿润,舌苔薄白。被黄煌老师称之为“桂枝舌”。

总之,用到桂的证候是阳气虚馁的。有寒的,有瘀的,有痛的。常伴有出虚汗的。

营卫不和,自汗出而不愈者,桂枝汤主之。

这又是个让人费解的问题。一直出汗都好不了的,还要再温阳,岂不发汗更多?

看看,这个问题,跟【干姜温热为何能止血】的疑惑多么像。

这正是中医总是能“透过现象抓本质”的精深高明之处。

3000年的人体生命科学实践,高维视角天人合一的人文医学,透彻明晰而精深圆融的系统医理。这样的中医告诉你:

人一直出汗,是看得见的津液外泄。看不见的是卫护体表的阳气虚弱了。阳(卫气)外固,阴(营气,津液)才能内守。此为表之阴阳。

表,阳在外,阴在内。是为卫护营守。
里,阳在内,阴在外。是为阴平阳秘。

桂枝性趋上,走表,通阳。桂枝把能量带到体表,补充卫气。同时与白芍等一起作用,通过一次微微的出汗,把紊乱的营气也一并调和。

补虚调平,使营卫和合。桂枝汤一剂,自汗止,阴阳平。难怪桂枝汤乃补虚之方,升阳之方,阳旦之方,千古经方第一方也!

(0)

相关推荐

  • 善用乌附——姜桂汤证临床举例

    姜桂汤证 流涕案(姜桂汤加味) 韩某,男,21岁.流涕4年,夏季明显.面色晄白,舌淡红.边有齿痕,脉细微.尺弱. 桂枝30g 生姜30g 荆芥穗5g 西砂仁20g.5剂 曾按:此属过敏性鼻炎,多属对寒 ...

  • 【《金匮要略》166方 歌诀】

    金匮要略方歌 1,桂枝汤 瓜蒌桂枝汤痉病,瓜蒌甘草二两行, 桂芍生姜三两应,大枣十二枚要取. 2,葛根汤方 葛根汤方桂芍草,二两取来葛四两, 三两麻黄与生姜,大枣十二枚用良. 3,大承气汤方 四两大黄 ...

  • 夜读本草之【附子】权用法要

    夜读本草之[附子]权用法要 原创 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收录于话题 #先贤后裔端木文 15个 守拙草堂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1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夜读本草之[附子]权用法要 作者:端木文 ...

  • 夜读经典之浅谈厥阴证

    夜读经典之浅谈厥阴证 作者:端木文 自古厥阴一证,是仲师<伤寒论>中的一个谜团.被伤寒注家陆渊雷先生称为"伤寒厥阴篇竟是千古疑案". 厥阴究竟是何证?众说纷纭. 代表方 ...

  • 夜读本草之【茶】

    原创半聪先生 抱朴堂丹道 今天 作者:端木文 清代大儒汪绂论茶: "茶,苦辛微寒,得清高之气. 辛则能补而泄肺逆, 苦则能泻心火,燥脾湿,坚肾水,开爽心神,良品也. 能升清降浊,止咳除烦,清 ...

  • 墨竹:交易夜读,浅谈情绪化交易

    原谅我没饮鸩止渴的勇气,也只敢拥有浅尝辄止的欢喜.窗外清风路遇客,闲谈深交雾隐身,不作云阙仙人师,但为红尘自在人~ 以前常听老人说,当一个赌徒双眼通红的时候,他的思绪是亢奋的,不理智的.虽然说交易不是 ...

  • 『本草纲目』初读《神农本草经》浅谈|经方读书社

    中医学习数载,竟没看过本草,哀其不辛,怒其不争!中药是中医师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药的功效详载于历代本草,经学长指点,追本溯源,学习本草.然翻开<神农本草经>,不知其所云,本草著作与中 ...

  • 【本草驿站】浅谈居家常备冠心病中成药

    图文/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黄楚燕主管中药师 著名歌手刘欢在2019年录制一档综艺节目后突发心脏病,情急之下服用随身携带的药品自救.许多人佩服他能坚持随身携带药品更赞他带对药品,那是因为他 ...

  • 「本草驿站」浅谈居家常备冠心病中成药

    浅谈居家常备冠心病中成药 图文/药学部 黄楚燕主管中药师 著名歌手刘欢在2019年录制一档综艺节目后突发心脏病,情急之下服用随身携带的药品自救.许多人佩服他能坚持随身携带药品更赞他带对药品,那是因为他 ...

  • 从1则腹痛便秘案浅谈柴桂姜汤

    从1则腹痛便秘案浅谈柴桂姜汤

  • 姜宗瑞-乌梅丸应用经验浅谈

    讲者简介 姜宗瑞 姜宗瑞,执业中医师,深圳市中医药学会仲景专业委员会会员.黄煌经方沙龙网站"经方实验录"版主(网名沙丘沙),师承郭灿勋.吉建华.张大昌.沈刚.黄煌等多位名师.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