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长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经方
35、痹证(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刘含堂医案
李某某,男,46岁,农民。1994年11月18日初诊。3年前因在野外露宿1夜,两天后出现肘膝关节凉痛,遂到当地县医院,检查血沉95mm/h,抗“O'600单位,诊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几年来,服西药、中药未曾间断,但其疗效欠佳,近10余日来关节疼痛加重。现症:面色黑而暗,肘膝关节冷痛,右膝关节稍有肿胀,畏寒怕冷,自汗,精神不振。舌淡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弦细。诊为痹证(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证属风寒湿痹,卫阳不足,血脉瘀阻。治宜温阳固表,祛风散寒利湿,活血化瘀。用桂枝加附子汤加味,处方:桂枝10克,酒白芍10克,炙甘草6克,炮附片15克(先煎),炒薏苡仁30克,川牛膝12克,地鳖虫10克,地龙10克,生姜10克,大枣6枚。水煎服,6剂。
二诊:关节冷痛稍有减轻,但依然畏寒怕冷,继用前药,炮附片加到30克(先煎),10剂。
三诊:关节疼痛消失,右膝已不肿胀,自汗及畏寒怕冷等症亦大为减轻。为巩固疗效,将上药加大剂量,改汤为散,每服10克,日3次,嘱服两个月。后患者来告,服药后诸症消失。复查血沉13mm/h,抗'O'400单位以下。
按:本例原为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因治疗不当,病程迁延,转为慢性风湿性关节炎,且出现了卫阳不足、血脉瘀阻,故用桂枝加附子汤以温阳固表、祛风散寒,加薏苡仁、魔虫、地龙、川牛膝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方中炮附片原用15克,后增至30克,这是根据患者服药后的反应而定。笔者临证体会,寒痹用附子,量小往往不济事,多须用至30克,方有显效,但须提防其毒性,注意先煎(一般煎两小时),以去其乌头碱毒性,或配伍以甘草、生姜、干姜等以缓解其毒。此外,还须注意疗程,慢性风湿性关节性的疗程多须2~3个月,甚至半年左右,否则不易根治。
36、坐骨神经痛——孙溥泉
张某,男,35岁,北京某中学教师。右腰及臀部疼痛多年,伴有麻木困重感,阴雨天加重,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但服药效果不明显。1969年10月初诊,患者舌淡体胖苔薄白,脉沉弱。应用桂枝加附子汤原方,加川断、狗脊各15克,水煎服。患者服3剂后,臀部已不疼痛,仅有麻木感,但弯腰时仍有疼痛感,又服六剂后腰已不痛,麻木困重感也显著减轻,又连服六剂痊愈。《经方研习》
论:我以前遇到网友坐骨神经痛,也是给他出了桂枝汤,但是他不用,因为已经西医治疗了,在家修养的,修养已三个月已经不疼了,正在干保安的。我理解的坐骨神经痛,就是肝气郁陷的病,用桂枝汤,建中升陷,肝气升达,自然不痛。如有湿寒,就加附子温阳通经,人参补肝脾之阳等等。本方是加了川断,狗脊。
37、坐骨神经痛——权依经医案
王某,男,26岁,兰州市人,工人。1978年12月13日初诊。患者突感左腰臀部疼痛,并呈线条状向下放射至胭窝部。向前弯腰和行走时疼痛加剧,似有条筋缩短一样牵掣性痛,伴有麻木、困重感。患病已有两月余,仍不能坐,只能站立就诊。检查:患者不能做弯腰活动,抬腿、拾物试验阳性,局部无肿胀,左臀部有压痛。线拍骨盆正位片:双髂骨、耻骨及坐骨结节骨质均无异常。西医诊断为坐骨神经痛。患者舌尖红,苔薄白,脉滑。方用桂枝加附子汤加重白芍、炙草药量。桂枝9g,白芍12g,炙草12g,生姜9g,大枣4枚,附子3g。水煎分两次服。3剂。
二诊:患者自感服上药3剂后,疼痛大为减轻,其向下放射范围已缩小而局限于臀部,再不向胭窝部放射,局部压痛也已减轻。舌脉仍同上。
继用上方,再服3剂。
三诊:患者服上药3剂后,已能坐在凳子上就诊,下肢已不痛。但臀部有麻木感,弯腰时腰部仍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滑。再用上方,加葛根12g。3剂。
四诊:服上药后,向前弯腰时仍感疼痛,仍有筋短缩之感。舌脉同上。仍用上方,再加天花粉12克.3剂。
五诊:服上药后,弯腰时已不疼痛,抬腿、拾物试验转为阴性。舌尖红,苔薄白,脉滑。再服上药,以善其后。
原按:坐骨神经为太阳经脉所循行部位,本例患者为风邪侵袭太阳经脉而作痛。风为阳邪,能伤阴化燥,故有经脉缩短之感。本方加重芍药、甘草量者,取其芍药甘草汤治脚挛急之意;加附子者,取其阴得阳以化之意。三诊时加葛根者,因弯腰疼痛为筋脉还未完全疏通之象,用葛根以疏通经脉。四诊又加天花粉者,因患者有筋脉短缩之感,仍为经燥之象,故用天花粉清热生津以润之。《经方治验神经精神疾病》
论;医案都很好,就是剂量普遍都很小,与原方差了两倍多。
38、坐骨神经痛——朱木通医案
老妇人张某,住台南县东山乡,年六十五岁而老态龙钟。久患腰骨神经痛,近复因其女婿倒产而亏累,以致悲伤而病状愈剧。虽经数处西医诊治,然无少差,乃于1960年7月21日由其在嘉之次女陪伴求我为之治疗。体质颇为老衰,颜面下肢轻微浮肿。主诉为发作性腰骨神经痛,即腰肢酸重疼痛发作时波及项背肩胛,尤其稀奇者为发痛时即腹部灼热如燃火状,同时肠管蠕动而雷鸣,手足肩背亦同时拘急抽痛而现浮肿。此外则为便秘,尿利减少、排尿疼痛、头眩口干心悸。以上平时多发于天气变动之时,但近来竟连续发作,大概悲伤是主要原因也。
投以桂枝加苓术附汤,三剂各症状大差。同日自然排便,原方再三剂愈十之七八。旋回东山乡,由其在嘉就读之孙女来取药三四日,据云各症状均痊愈,唯苦便秘。原方再加干姜兼用乌头赤石脂丸,通计月余健胜如常。又本患者初诊当时手足冷、脉沉细而微。《朱木通经方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