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太阳病,条文解读,原理治法。(二)

伤寒论太阳病,条文解读,原理治法。(一)

前面说过太阳病原理了,太阳病又分为中风,伤寒,温病。太阳温病是烈性传染病引起的,属于生物因素,如各种细菌病毒,导致的疾病。初始看起来也会寒战高热,看起来很像太阳伤寒,但却是热证,可以列入到到阳明病里面。这也直接催生了后世的温病学派出现。

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是物理因素导致的,冬天俩人都出去玩,一个穿得厚,一个穿的薄,结果有一个没感冒。这是和温病的主要区别,物理因素不会传染。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首先,桂枝汤热证绝对不可以用!!!!!!!!!!!!!!!!!!!!!!!!

首先,桂枝汤热证绝对不可以用!!!!!!!!!!!!!!!!!!!!!!!!

首先,桂枝汤热证绝对不可以用!!!!!!!!!!!!!!!!!!!!!!!!

桂枝汤应用的最佳时间是:受凉了,但是也没有多重,首先脉是浮的,但是不太硬,不太用力就可以摸得到。

沉细的脉象不行。

或者等一会再摸,若是浮起来,也可以考虑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脉诊部位为寸口,浮脉的位置,起码寸关两部要很容易摸得到,而且要双手,一只手脉浮的话,勉强也能用。但效果会比较差。桂枝汤还好,不怎么伤人,麻黄剂不对症吃了人会很虚。

脉诊,首先定关,手中指中线对着桡骨茎突最高点,感受到桡动脉搏动之后,其余手指放好即可。

那么加上症状,首先受了风寒,鼻子觉得不透气,头痛或不头痛或有点痛,然后觉得有点冷,想裹紧衣服,觉得想发烧,或是有点发烧,加上脉象,就可以用桂枝汤了。

有的人还食欲减退,不想吃东西,想吐,也很常见。

桂枝三两(去皮,味辛热)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生姜三两(切,味辛温) 大枣十二枚(掰,味甘温)

桂枝汤只有五味药,剂量鄙人一般取整数,一两等于十克。好换算,药量也适中,疗效也可以。

首先说桂枝,肉桂和香叶,分别是肉桂树的皮和叶子,炖肉少不了。桂枝是个热药,对人体有兴奋作用,用西医话说,能强心,加强新陈代谢。

桂枝强心的主要作用点大概在于心脏的平滑肌,对胃肠平滑肌也同样有效,其药理作用我不想搬书出来,简单说,能扩张血管,促进发汗,提高新陈代谢。

桂枝对心脏的作用极其明显,一个人心率比较慢,同时手脚温热,湿冷湿冷的得用附子,桂枝反而不好使,但是吃了也没坏处,毕竟寒证热药,也没大错。

桂枝属于正性肌力药,心率60/分或更低,用桂枝剂,可以在短时间内把心率提高到70-75左右。药效大约可以持续七八个小时。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桂枝四两(去皮,味辛热) 甘草二两(炙,味甘平)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是伤寒论64条,大概是麻黄剂发汗过度了,麻黄过量会导致心慌心悸,用手捂着、按压着胸口才舒服些,临床上心慌的人,往往有房颤,所以,桂枝剂临床应用非常广泛,也不拘泥发汗过多什么的。

因为这条描写症状比较重,所以,直接桂枝四两,同时就桂枝甘草两味药,迅速起效,当然,代谢也快。

但凡有患者来,主诉心慌心悸气短胸闷,食欲不好,害怕,做恶梦等等。脉象缓慢无力,但是手或者手腕摸起来还是温热干燥的的,就可以考虑桂枝剂,湿冷的用附子剂,如真武四逆之类的。

这类患者心脏功能低,中医称之为心阳虚,西医检查往往什么都查不出来。就算房颤,轻微的也查不出来什么。要很明显心电图才做得出来结果,所以鄙人一直说,机器检查,到目前为止,还远远没有人体敏感。

所以,桂枝甘草汤就是强心基本方,会这一个,其他的就好掌握了。例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桂枝甘草强心,茯苓利全身水,白术也利水,主要作用于胃肠,于是结果:强心利尿。

西医治疗心衰思路同样。不过是药物不同。例如呋塞米利尿,西地兰强心,再来点营养心肌的,低浓度低流量吸氧,少活动,啥啥啥。西地兰大约和附子接近。桂枝则和阿托品近似。但中药比西药营养,且副作用非常容易控制。

像附子,远远比西地兰安全的多的多,洋地黄类药物有效量差不多也是中毒量。

因此鄙人一直强调,伤寒论跟西医非常接近,和阴阳五行中医理论基本不搭边,有这个理论跟没理论都不耽误看病。

我完全从西医入手的,因为传统的中医解释很多时候,太牵强,根本看不下去。

人体遇冷首先会减少散热,同时肌肉冷战增加产热,但是超过人体调节的范围,我们就无能为力了,过冷的话,身体开始降低心率,减少供血量,降低新陈代谢,减少产热。这是很简单的生物现象和生理知识。

那么用桂枝来强心是很正确不过的事情。

接着说下甘草,甘草西医药理明确有类激素样作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以前文章我写过,父亲牙疼,鄙人就让他煮一大把甘草水来喝,还有前几天说喉咙不舒服,干痛。我还是让他煮一大把甘草水,不过是蜂蜜炙的。这分别是按照西医和中医的理解来应用。

很多时候,中医界传统的解释,对于甘草的形容,是国老,性缓和,和事老。这是很经典的总结,有的说是缓解药效,这恐怕不对,甘草不是缓解药效,而是缓释,也就是说,很多药到体内人体易吸收,然后很快发挥作用,用甘草是怕短时间血药浓度过高,人体承受不了,然后代谢速率太快,身体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化合反应就被代谢掉了。

这种甘草缓释的用法,在伤寒论里面是最多的,像白虎汤和四逆汤,两个截然相反的方子,都有这个用法。

甘草还有抗利尿作用,长期用会引起激素样面容和钠水潴留,也就算是补水吧,所以真正的利水的方子,像真武汤,五苓散,猪苓散,泽泻汤,都不会用甘草的。利水还来不及,当然不能保水了。

还有病比较急的情况,淤血发狂的抵挡汤,大便不通说胡话,发高烧的大承气汤,都不用甘草,病急,赶快吃药,让药力直接往下走,迅速发挥疗效,先解决眼前问题再说。

芍药三两(味苦酸,微寒)

接着说芍药,因为桂枝是强心药,对心脏和胃肠平滑肌都有兴奋作用,包括骨骼肌,都是一兴奋就收缩。我们人体的骨骼肌和平滑肌,不能自主控制的叫平滑肌,能自己控制的是骨骼肌,都是靠收缩来完成功能的。

反过来说,桂枝对胃肠有刺激性,鄙人尝试过去芍药的方剂,包括桂枝汤去掉芍药,和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喝完后都有明显的胃痛。

最明显的是这方子,来自于金匮要略的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这个症状大约是胃下垂,或是胃扩张,总之胃部收缩的不好,所以去掉了芍药,加强其他药物的收缩平滑肌作用。

我好奇喝过,结果胃硬,且痛,很明显可以感觉的胃部明显收缩到只有一拳多大小,到了吃饭时候,胃硬痛硬痛的,心里面很饿,但是胃却一点不想吃。它根本不扩张。

还有这句: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黄芪汤主之。腹痛者加芍药。

还有妇科腹痛:妇人怀娠,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妇人腹中痛,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芍药量很大,六两。按我用量,也得60克。

最后,搬出神农本草经:芍药,味苦平。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生川谷及丘陵。

芍药利小便比较弱, 所以主要用的就是缓解疼痛作用,因为效果比较明显,基本上立竿见影,至于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属于芍药的第二作用,像桂枝茯苓丸之类的,以后会说。

因为芍药对平滑肌有缓解作用,心肌也是平滑肌,虽然和胃肠不大一样,但是也不免会受到些影响,所以在需要强心为主的时候,就会把芍药去掉。

21: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

发汗过多,其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

有很明显的心阳虚,像脉促胸闷,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等等。

还有上面说过的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和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以后会写。

接着说生姜,生姜也是热药,对虚寒性胃部不适,恶心,有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可以发汗,而且作用部位主要在于胃脘部,我以前试药,煮很大一块生姜,大夏天喝掉,没几分钟,胃部胸口和后背对应的部位就隐隐出汗了。

生姜在桂枝汤里面是协调发汗,同时因为受寒,胃肠功能低下,也可以改善,和增加胃动力。

大枣: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久服轻身长年,叶覆麻黄,能令出汗。生平泽

大枣功能也很多,首先对胃肠有好处,天然的甜食都非常容易消化,胃肠吸收各种营养物质其实需要非常大的能量,五脏六腑中,除了心肺膀胱肾之外,肝胆胰脾胃大小肠,都是为了获取外界营养物质而生的,从解剖学来说,也占据了腹腔相当的体积。

那么,大枣,也包括小建中汤的麦芽糖,脾胃容易吸收,等于节约了大量的能量,少花钱等同于多挣钱,小孩子消化系统发育不全,加上人类大脑的能耗基本靠葡萄糖氧化来提供能量,所以小朋友非常爱吃甜的,对于糖果几乎没有任何抵抗力。多吃糖没啥,注意限于红糖麦芽糖这样的天然糖果,添加剂太多的尽量不要吃。

因此大枣首要的是对胃肠有好处,上面的条文: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这么长一段说的都是大枣的对胃肠的补益作用。

另外大枣”和百药“,这一点跟甘草类似,中和一些烈性药的毒性,不至于伤到胃气。不过大枣没有甘草的缓释作用强,同时要比甘草有营养。

中药的药效就是它的毒性,就像桂枝,如果一个人发热、大便干、舌苔黄、怕热、脉搏有力,吃下桂枝肯定会更加难受,吃附子干姜更不行。

中药用反了当然有毒。

桂枝汤五种药物,大概就是这么的一个结构,桂枝起一个兴奋机体的作用,对胃肠有一定刺激性。所以加上等量的芍药来制约一下,等量的芍药并不能完全压制桂枝,这要看桂枝质量的好坏,这一点请大家特别注意了,一定要选好的桂枝,细细的,跟圆珠笔芯那么粗的就还好。味道尝起来首先是辣味,慢慢的咀嚼之后,甜味比较多,又甜又辣又细,辣味占多,质量就可以了,否则没有芍药的力量大,桂枝就起不到发汗解表的作用,走不到体表去。

芍药多桂枝一倍,则完全不发汗,桂枝的药效就全部封闭到身体内部去了。这是小建中汤的用法。

或者说,这样的比例,桂枝根本没有一点强心作用,完全不会提升心率。出汗嘛,首先心跳得快,例如运动之后。

接着加上生姜,生姜很容易令人出汗,不管电视还是现实中,受了风寒,常说,喝一碗生姜红糖水吧,然后捂盖着出点汗,明天就好了。

生姜的效果很容易走到体表去,大约是一个刺激性发汗。桂枝其实作用于身体内部比较多,振奋内部器官,并不太走体表。

但是身体内部能量补足了,自然会往体表推。

同时生姜加糖水,肠胃更容易吸收,这个我很有经验,像我是不太能喝水的人,热水也不行,喝多了胃里咣当咣当的,但是红糖水喝了问题不大,但需要温的。

如果是橘子或橙子,鄙人可以看着雪花飘飘,随便吃一堆凉橙子,没啥问题。要是喝可乐,零下五度的天气慢慢的喝一杯也没问题。而可乐里面有非常多的焦糖,喝完之后不但解渴,胃里面还很舒服。

因此,大枣和红糖同样是甜的,都可以提供能量,也让药物变得更容易吸收,同时也改善口感,有芍药的方子不加大枣喝起来口感很苦。

甘草在这里主要就是缓释药效,让药物在胃肠均匀吸收,稳定的发挥药效,从而维持一个稳定的血药浓度,不至于忽高忽低。

也有激素降低炎症反应的效果,君不见西医治感冒,往往也会加点地米,都一样,殊途同归。

结果就是,桂枝主要兴奋机体,芍药制约一下,让胃肠舒服点,甘草缓释药效,维持血药浓度平衡,生姜协助发汗,帮助体表打开毛孔,同时也可以健胃,大枣令药物更容易吸收和分解,也补充能量,同时改善口感。

西医西药也这样,各种肠溶片,缓释片,肠溶胶囊缓释胶囊,理念都一样。

桂枝汤结构讲完了,这些也都是鄙人瞎掰的,不可当真。

右五味,㕮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接着是怎么吃怎么煮,吃到什么程度,还有禁忌,都写得非常详细。

五味药,弄碎,生姜切,大枣掰开,七碗水慢慢熬煮成三碗,不烫嘴了喝一碗。等一小会,吃碗热粥,增加药效。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这里要着重说下,桂枝汤的药效其实没那么强,如果受风寒不重,喝点姜糖水,或是热粥,现代人吃点火锅麻辣烫啥的,吹吹空调,再盖被子捂一捂,体温升高出点小汗,也就好了。

当年没这条件,就吃热粥,粥热到什么程度,古人用词非常精炼,用了一个“啜”字,我当年仔细看了这个字,几乎笑崩,很形象的描绘出了这个粥的热度,第一,只能一口一口的吃,大口叫吞。这个字,一个口,四个又,一口一口又一口。然后它的音读chuo,我们吃热粥,喝热茶的时候,那个吸溜吸溜的声音,跟这个读音很神似,也就是说,这个粥很烫嘴,要吸溜着一口口的慢慢吃。这种热粥,才有助于发汗。温的则不行。

喝完药吃完热粥,进被窝盖着发汗。【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全身上下要微微有一层薄汗,就可以了,不要去摸额头和前胸后背,要摸那些不容易出汗的地方,例如胳膊也出一点汗,这就是最佳状态,大汗淋漓的话,出汗太快,病不会好。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役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者,乃服至二三剂】

喝了桂枝汤之后,达到了刚刚说过的最佳状态,就不必吃了,剩下的可以扔掉。若没出汗没好,接着吃,若不出汗,还不好,半天吃三次,病重还不好,白天黑夜连着吃,吃完一付,不好,还喝,一直不好,就吃上两三付,吃到好为止。

注意!!!一直是太阳中风的状态才可以一直吃!!!!

so,太阳中风的状态不重的话,可以持续很久,甚至以年来计算。身体无力打出去,病也没有进一步加重,就僵持着。

我前面发表的文章,中西医结合医案的作者,是我亦师亦友的同窗好友,鄙人算是他伤寒论入门老师,第一眼看见他,心里说,这家伙要死不活的样子,面黄肌瘦,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帮他一把。后来很快熟悉了,把脉一看,我说,你这是勉强的桂枝汤证。

他说,不能吧?我说,风扇吹着你感觉咋样?他恍然说,是比较怕风。我说成了。先小建中汤补补虚,等到双手脉都浮起来,桂枝汤发发汗。

他说我这都好几年了,自己一直觉得身体虚,我说是啊,你身体是虚,有本书你看过没,总体算不上佳作,但是里面有一段很精彩,主人公给人看病,判断是桂枝汤证,书中患者说,可我这样三年多啦,主人公犹豫了,问他爹,他爹很笃定:三年咋啦?只要对的上,十年也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

我说这段给我印象很深刻,我朋友说,看过看过,这段我也记得。我说那就行了,没有白看的书,就这病,太阳中风轻症。

后来他小建中汤慢慢喝了许久,火候差不多的时候,接着吃了几付桂枝汤和桂枝加葛根汤,怕风情况就基本消失了。现在吾友精力也大为好转,也常常向我炫耀他气血足了,头发都又长出来了云云......

我斜眼看看自己发梢,笑而不语。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这句没啥说的,生冷、粘滑、肉面,难消化的,消耗胃肠能量。五辛、酒酪、臭恶这些会影响药效。

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这一句起总结作用。

至此,桂枝汤基本结束,适应症不再赘述,禁忌是热证不可以用,不管是温病、细菌病毒等生物因素导致的热证,或是湿热证,或是【发高烧怕冷不汗出】的【太阳伤寒麻黄汤】系列症。

桂枝汤都是大忌。

切记切记,桂枝下咽,阳盛立毙,不是说着玩的。

附医案两则

一 某年某月某日,媳妇给人帮忙,黄昏回来,告诉我说,她发冷,头还疼,关节也痛,身体酸重,感觉像发烧,想发烧。也不想吃东西,没胃口。我摸了摸她额头,温度略高。

鄙人彼时已然自学伤寒论,入门级别,属于半吊子水平,媳妇当时怀着儿子,不到仨月,有心吃西药吧,我以前妇产科学的还认真,书上写着孕妇早孕三个月,是胎儿最容易致畸的时候,想起西药那一条条的孕妇慎用,忌用,禁用,越看越倒吸凉气,越看越心焦。

然后我把了脉,浮而有力,皮肤摸上去不是太干燥,心想是不是太阳中风桂枝汤证?又不能完全确定,彼时彼刻,多想有个高手明确的指引一下!

然而当时只能靠自己,我在屋里急急的走来走去,然后网上狂搜各种桂枝汤医案,最后咬牙决断------开桂枝汤。

我严格按照比例,配好药,都是之前自己尝试过的药物,煮了一碗桂枝汤出来,媳妇盖着被子在休息,我端给她,让她喝下,媳妇说,喝了就好了是吧,我强装镇定的说:是的。

喝完药,又弄两个电热水袋在被窝里加温。等了许久,媳妇说,觉得热,有点想出汗,此时我心中大定,说不可再受凉。盖好慢慢出点汗,明天就好了。

第二天早晨,我问感觉如何,媳妇说,感觉还行,身体也不痛了,感冒症状基本好了。

我当时的心情无法形容,感动到要流泪。

这世间还有这么好的书,这么好的方子!

心中暗暗决定,有朝一日学到差不多,一定写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

这不就慢慢写了。

医案二

某年某月某天,当时初秋,白天热,夜晚温度却不高,昼夜温差开始加大,女儿尚小,又淘气,洗澡时候一直嬉水,结果水慢慢凉了,出水时候我听其开始鼻塞,稍后又略流清涕,抱到屋里,穿厚衣服,用热水袋塞到她背部,让她在床上玩耍,过了一个多小时,依然鼻塞流清涕,还一个劲的说热,也没咋出汗。

无奈之下,煮一付桂枝汤,成人量,煮好后,倒出小半碗。加点红糖,放温了让她喝,喝完之后就坐床上看电视,约莫二十分钟,叫着热啦热啦不要穿这么厚。我哄劝说,再等一小会,出汗了再脱衣服,听话。

又等一会,又叫着出汗啦出汗啦,我摸了摸,胳膊甚至手背也隐隐汗出,于是给她换了薄点的衣服,后来困了就睡了。

第二日起来,一切如常。

医案三,学院派中医的开法,某人畏寒怕冷,隐隐想吐,不想吃东西,舌苔有齿痕,舌体略红,脉浮。

开方思路如下:畏寒怕冷,这是表虚,黄芪防风固表。

隐隐想吐,来点半夏,无食欲,加点白术,山楂,麦芽,扁豆,槟榔,谷芽,啥啥啥。

舌体略红,此乃有热,来点柴胡黄芩,有齿痕,加上茯苓。

开方完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