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迎来送往——面对死亡是生命的重要功课

同有三和 同有健康

生死是生命(至少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生命)的两个极端,如果我们将一个新生命降临称作迎来,那么生命的离去或死亡理应谓之送往。

生死相依,互为因果,故《阴符经》曰:“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从整个中国文化的内涵来看,虽说两端平等,但似乎更侧重于死的一面,送往的一面。

过去由于医疗条件所限,迎来的同时皆需准备送往,因而对生死同体的认知更为真切。就人性世俗的一面而言,自然地倾向于接受生而抗惧死,喜迎来而悲送往。受生或迎来呈现欢喜的心境似乎不太需要训导,因为十月怀胎自然为新生命孕育着这样的心境,而面对送往或死亡的回避心境亦在从生到死的过程中变得日渐坚固。

就生命的阶品或生命的意义而言,两端的平等十分重要。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五福观,可视为对个体生命的总体考量,五福首见于《尚书》,其最末一福被视为决定性的一福,谓之“考终命”。考终命后世皆说成善终。个人认为,善终其实就是就生命两端必须平等的最好表达。言外之意,即我们除了善生还要善死!

善始善终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诗·大雅》亦有“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然而实在地说,善始易而善终难,事如此,生死更是如此。何以善终?更进一步何以提升生命的阶品和旨趣?首先是必须从日渐坚固的回避心境超越出来,那就是必须面对死亡!只有面对了,才有可能使之从容,亦只有从容了,才有善可言。

母亲生于1924年,再过几日便是93岁生日(按:此文撰于2017年4月11日),已近十余日未能进食,前几天尚能喂进少量米汤,这几日连水亦难入了。虽然十余日基本没有饮食,但排泄却没有中断(主要是小便),我理解这是母亲在洁净身体,以便轻松上路。而从中医的角度看,亦是浊(阴)不降而清(阳)不升。浊阴与恶趣同类,清阳与善趣同宗,个中奥旨,尽可思量。

于我们后人而言,作为母亲在生命踏上归途之前赐予我们更珍贵的教导,她让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来面对,让我们有宽裕的空间来思量。由于面对,更因为思量,使我们能够放下执着,渐趋从容地准备一切。

今日奉请冯师赐联,其联曰:

造化无言,委顺途中委和去;

慈晖有应,菩提道上菩萨行。

因侍奉母亲而有上述感慨,既以此文奉献母亲,感恩一生的教导养育,亦以此文献给所有珍爱生命的同仁。

微信号 : liulihong1958

新浪微博:@同有三和中医---刘力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