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氏堂号考
胡 氏 堂 号 考
金成
一、什么是堂号
凡是大姓望族,均有堂号。所谓堂,是指住宅的正屋中堂或大堂。堂号的含义是指一家或者一房的名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表明一个家族源流世系、区分族属、支派的标记,是寻根意识与祖先崇拜的体现,是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家庭把堂号写在族谱封面,有的用匾额形式挂在门口,也有写在祖庙、祠堂、店铺或生活器具上的。树立堂号的宗旨:一是彰扬祖先的功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孙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在传统宗法社会中,堂号对于敦宗睦族、弘扬孝道、启迪后人、催人向上、维护家庭、宗族和整个社会的稳定,都具有十分重大的作用。
二、堂号的分类
堂号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堂号与姓氏的发祥祖居地及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有关。广义的堂号也称“郡号”或总堂号。如中华胡姓中的“安定堂”、“淮阳堂”、“新蔡堂”等,这都是比较古老的大堂号。“安定堂”因西汉甘肃宁夏一带所设安定郡而得名,“新蔡堂”以西晋时河南设新蔡郡而得名,“淮阳堂”是中华胡姓始祖胡满公之封地陈(即今河南淮阳)而得名。
狭义的堂号,也称自立堂号,俗称小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了有广义的郡望堂号之外,有的家族还往往以先世之德望、功业、科第或祥瑞典故以及近祖发祥地自立堂号。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如有的华林胡氏后裔本来就有郡望堂号安定堂,但为了纪念近祖华林胡氏祖先,就把堂号自定为“华林堂”,甚至有的还把近祖始迁地定为堂号,如“庐陵堂”,乃胡公霸迁居江西庐陵而得名。又如“春秋堂”,是华林胡瑜十世孙胡安国之 后裔所尊堂号,源于安国公著作《春秋传》,这是为了纪念近祖的功德所定。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迁徙,堂号也在不断地延伸和发展,自立堂号的现象也越来越多。据《中华胡姓通谱·湖北卷》(第866页)记载,仅湖北省胡姓目前使用的自立堂号就有“经义堂”、“敦本堂”、“文定堂”等20余个。
三、安定堂的来历
“安定堂”名源于安定郡。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年)设置安定郡,辖今甘肃镇原、泾川、平凉、会宁、靖远、景泰、宁夏固原、中宁、同心、中卫等十县。安定郡治所西汉在固原,东汉在临泾,晋唐及宋承之。
有的谱书记载说,安定郡设立前,就有胡公满后裔迁居于此。但能见于正史的,最早到安定做官的是胡建。胡建于汉武帝时任安定郡守军正丞(最高军事长官),监军御史为谋私利竟将士兵驻防地变作商贾集散之区,胡建将其依法治罪,于是名声大震。后来调任谓城令,他为政清廉,甚得百姓爱戴,立祠祀之。于是,胡建的后裔在安定居住下来,不断地繁衍生息,日渐成为安定望族。
到了三国和两晋,安定胡氏中涌现出胡质胡威父子、胡遵胡奋父子等名人,致使安定胡氏步入兴盛阶段。
胡质,字文德,三国时,魏太祖召为顿丘令。黄初中,徙吏部郎,为常山太守,迁东莞太守。九年后,迁荆州刺史,加振威将军,赐爵关内侯。迁征东将军,督青、徐诸军事。嘉平二年(251)卒,追封阳亭侯,谥曰贞侯。
胡威,质子,字伯虎,魏元帝咸熙(264-265)中,官至徐州刺史。历三郡守,官前将军,青州刺史。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卒于安定刺史任内,追赠镇东将军,谥烈侯。
胡质、胡威父子忧国忘私,以清廉著称,朝野称羡,安定名郡由此始。
胡遵,安定临泾人,才兼文武,世居藩镇,位至车骑将军,进封阴密侯。生六子,皆有出息,知名于世,以奋最杰出。
翻开《晋书》、《北史》,对安定胡氏记载尤详。胡遵六子中,长子胡广散骑常侍;三子胡烈秦川刺史,烈子胡世元十八岁身先士卒攻杀叛军,远近驰名;四子胡歧并州刺史;次子胡奋字玄武,宣帝(司马懿)伐辽东,为校尉,后迁徐州刺史,平匈奴刘猛叛乱,以功迁征南将军,假节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其女胡芳被晋武帝选为贵人,父与女贵,成皇亲国戚,迁左仆射,加镇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胡遵裔孙胡国珍之女为皇太后时,安定胡氏中为刺史、为将军者更多,安定郡望步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