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四进经方讲座-62-四圣心源劳伤解:精神

咱们继续学习劳伤解的精神部分,前面三个方子是黄元御思想的核心,黄芽汤就是固中气,黄芽是左升开始时的那一点。地魄汤是完全的右降,这三个方子头一味都是甘草,升降的关键在戊己土。把这三个方子领悟透了就能能开方治病了,先诊断他是左路不升还是右路不降,诊断清楚了就在这三个方子基础上加减就行了。

他不如张仲景的地方是把人体看成一个平面了,没有分成六经传遍的层次,他只是调理人体气机的左升右降。但是也在张仲景的范围之内,所以有很多老大夫一生用一个方就治了病了。黄元御的传人麻瑞亭一生就用了一个下气汤加减治了很多疑难杂症,尤其是血液病效果非常好,自己也活到九十多岁的高寿。

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于魄而藏于肾,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以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

心藏神的来源是魂和肾精,右降成肺金的气魄,肾精又是从肺魄降下来的,根源于金生水。肺金右降是从离中的真阴开始的,上面有一点真阴就不至于阳气往上脱,有一点阳气在下面就不至于肾精下脱了,就可以往上走了。这就是阴极变阳、阳极化阴,阳气的升降归根结底还是在脾胃上,不管是精神层面还是在物质层面,根本原因还在中气旋转上。你治病开方不违背这个原则,从宏观上把握住了就不会出错了,没效果也不会坏事。真正到临床上症状很难辨清楚,学了黄源于的理论就敢出方子了,就是调一下左升右降的药味和药量多少或大小的关系。一些很平淡的药效果都非常好,这么几个方子就能治很多病,只是来回换一两味药。

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盖阳中有阴,则神清而善发;阴中有阳,则精温而能藏。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阳神飞荡,故生惊悸,阴精驰走,故病遗泄。阳神不能潜下来就会往上走,胆木往上逆升就会克到心火,君相二火在上面就会心慌、心悸、气短。现在西医的名字叫胆心综合症,这和中医就符合了,也不是心脏病,就是心脏神经官能症一类的病。

西医的病情统计很好,这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中西医有很多地方是不谋而合的,黄帝内经说宗气可以贯心脉、行呼吸,就是西医说的心肺的小循环,氧气通过肺打到心脏里面,作用是一样的。

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水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则精秘而神安矣。 精神上的问题也得考虑中气。

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原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是以心定而神安。

神往上交于心,随精往下交于肾,否则就会有点动静就心里乱跳,睡不着觉就是神不安了。都是神不能潜藏而往上走了,就是因为胆木不降。他说到脏腑、气血、营卫、精神都是这一套中气升降理论,相火非常重要,一定要把它潜藏下来,潜得越深越好,相火潜下去了君火才能稳定。因为甲木根植于胃土,乙木根植于戊土,所以胆和胃的关系很大,肝和脾的关系很大。所以治肝病一定要健脾,降胆火一定要降胃气。相火降下来胆气才能壮,泰山崩于前而不畏惧。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故善忘而不寐也。胃土之不降,由于脾土之湿。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敛,金收而水藏之,故阳蛰于坎府。湿则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阳飞也。

相火降不下来神就往上飘,人如果老是心神不安就是因为右路不降,相火败了君火自然就受到影响了。阳神能潜藏了就能睡得香甜,不容易忘记事情。记不住事都是肾阳不潜,往下跑了。中医就是一个诊断学,通过一点现象就能知道他身体的状况了,补肾阳就能让他记忆好了。非常了解人体气化的原理就能见微知著了,这种证相一出头就能见病知机了,高手看病不一定是望闻问切、按理法方药辩证施治,看一眼方子就出来了,往往这种灵感出来的方子效果特别好。张仲景说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拘泥,那一证就是关键的一点病机。脾阴太多克到胃土了,湿气太旺就降不下去了,或者是把中焦一下就挡住了。

火炎于上,肾水沉寒,阴凝气结,久而弥坚,历年增长,状如怀子,是谓奔豚。奔豚者,肾肝之阴气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郁而生风,摇撼不已,则心下悸动。悸见脐下,则根本振摇,奔豚发矣。奔豚上腾,侮土陵心,发作欲死,最为剧证。数年之后,渐而火败土崩,则人死矣。

不能下降就往上反逆,阳气潜不到下面肾就成了真正的寒水了,坎中一点真阳没有了就成纯阴了。寒主坚,时间长了寒气就凝聚成形了。阴气过重好像怀孕一样,其实都是寒水凝到下面了,寒气上冲心火好像有个小猪往上拱一样,发作欲死。水寒了就不能生木了,木气不能得到水温的滋养了,得不到疏泄就会生发过旺。就好像大自然中的台风一样摧枯拉朽,厥阴风木和厥阴心包就影响到了心脏,

大凡脾肾寒湿,无不有惊悸之证,惊悸不愈,必生奔豚积块。此皆中气亏损,阴盛阳虚之病也。庸工不解,以为心血不足,乃以归脾、补心之方,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不一生,最可伤也。少阳相火,其性甚烈,而惊悸之家,则阳败而火熄,非少阳之旺也。其相火极旺,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乃少阳伤寒将传阳明,故以芍药、生地,泻胆胃之燥热,内伤中此证颇少也。都是脾肾寒湿、相火不降造成的,但后世温病派认为是心血亏,就去用熟地、当归、阿胶补心血,这样会增加脾湿病会更厉害,越加量病人越不好。不是少阳过旺而是阳气不足,可以用小建中汤加大白芍清降相火,炙甘草汤里面用大量的生地、麦冬、阿胶补心血。他在这里出了一个金鼎汤的方子。

金鼎汤用甘草二钱,茯苓三钱,半夏三钱,桂枝三钱,芍药三钱,龙骨二钱,牡蛎三钱。金鼎和后面的玉石是对工的,这是伤寒论里面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多了茯苓和右降的半夏,茯苓可以去掉中焦的湿气。这个方子有点像伤寒论里面的右降的柴胡加龙骨牡汤,只是没有用柴胡,主要治疗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腻,伤寒后误用下法,伤中气导致胆火上冲,造成胸满。影响到心火就会惊悸、烦心,胆木不降乙木就不升,不能疏泄就会小便不利。

就会走到太阳、阳明、少阳的三阳合证,大便干燥但是以少阳为主,所以就加大柴胡走三焦系统,能走血分和气分,可以理血散结,重用能清热解表,张仲景用北柴胡八两就是六七十克,轻用南柴胡像四逆散能疏肝,再少用还能生清阳,比如李东垣在补中益气汤或逍遥散里用十克以下就解决了。再加上人参、大枣、生姜走中焦,桂枝解太阳的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