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秉钧:世有裘腔莫忘本贞
长按二维码,赶快购买吧!
汪本贞先生被尊为净行琴师楷模,“一双手能让胡琴说话,两根弦更使裘腔生色”,这是欧阳中石先生曾为京胡演奏家汪本贞先生题写的,由此足见汪先生琴技之高明。
京胡演奏家燕守平也在他的论文《率性本真亦琴风》中,具体分析了汪先生京胡演奏中的精神风采,并罗列了汪先生在京胡演奏继承、发展和创作方面的功绩。裘盛戎先生更有一句“世有裘腔,莫忘本贞”的肺腑之言,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裘先生对汪先生的崇敬和感激。
我的父亲康君彤与汪先生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曾于上世纪40年代在一起共事多年。上世纪50年 代时,父亲在北京京剧一团为李万春、李小春、李砚秀操琴,汪先生在二团为裘先生操琴。那时我经常到剧场看戏,更爱看汪先生操琴,就是后来到了中国京剧院工作,也常常去找汪先生,他为我 吊嗓子、说戏、讲发声的情景和他对我的教导,至今我都不能忘怀。
60年代中期,不演传统戏了,裘先生、汪先生也很少参加演出,主要从事剧作工作。那时汪先 生常在家听广播电台播放的样板戏,并对照曲谱练琴。他还主动请刘秀荣、高玉倩、吴钰璋等主演给他说戏,说谁给我说戏我就请谁吃西餐,西餐在当时是很贵的。汪先生这个艺术家的学习态度很让人感动,人们更加尊敬他。汪先生当时经常为裘先生、张君秋、方荣翔、毕英琦、林雅雯等人吊嗓子,而像当时到北京来的《智取威虎山》、《海港》、《龙江颂》几个剧组中的马锦良、尤继舜、高一鸣、孙美华及北京的刘明等人,也都是汪先生家的常客。他们几位虚心向汪先生求教,汪 先生也虚怀若谷地向他们学习。
记得70年代的时候,北京举办“样板戏”学习班,全国很多剧团都到北京来学习。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汪先生很敬仰,很喜欢他的艺术,到家中请汪先生给说戏、吊嗓。这个时候汪先生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我们很心疼汪先生,劝他老人家休息会儿,可汪先生仍不顾病痛,满足客人的希望和要求,送客人走后,汪先生说:“人家老远来看我,请我给吊一段,不满足人家过意不去呀! ”这就是汪先生,这么多年来,对待学生学戏他总是无私传授,对待朋友他则真诚相待,有求必应,不求回报。
汪先生名气不小,且身体又有病,但他还是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动员、支持自己的女儿汪锦生到新疆去锻炼,边读书边学习京胡的儿子汪叔夜也被他送到军队当兵学习。
l976年,“文革”结束了。汪先生虽然身患重病,但心情是愉快的。一天,北京京剧团的贺永祥去拜访汪先生,对他说:“告诉您一个消息,沈宝祯要排《逼上梁山》了! ”汪先生听到此,很是兴奋,立刻从床上坐起来说:“是真的? 太好了! ”大家全明白,这是个暗号,预示着很快可以演京剧传统戏了。待贺永祥走后,汪先生跟我说:“咱们喝点酒吧! ”我说:“您身体不好,医生是不让喝的。”汪先生说:“我真是太高兴了,有些戏慢慢的也该磨叨磨叨了,不应该丢掉哇! ”我知道,他说的是传统戏。
然而,1977年4月11日,我们尊敬的汪先生却因病情加重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相信汪先生的京胡演奏艺术和他的精神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