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倒的灌木在火塘里,温暖我们饥饿的骨头 | 每日好诗

冬至怀亲

熊林清

那些砍倒的灌木被堆集起来
释放体内囚禁的阳光
在火塘里,温暖我们饥饿的骨头

父亲身上,散发着木香
雪风割出来的手上裂口
让温暖来得更加粗粝,夹着血痕

萝卜在沸水里清唱。或许还有
一杯浊酒,和火光一起
把木刻的脸庞暗暗染红

父亲最终没有得到悬在习俗中的
羊肉,已经远离火塘的我们
依然承受着穿越半个世纪的寒冷

《冬至怀亲》是一首感人的亲情诗。作者以回望记忆的视角,夹杂着孩子视听天真稚气的通感,把父亲的形象铀缩在“火塘”这一核心意象高分辨率多变焦度的曝光中,使之“木刻的脸庞暗暗染红”。
“父亲身上,散发着木香/雪风割出来的手上裂口/让温暖来得更加粗粝”。诗的第二段撑起全诗的骨架。最醒目的是手上裂口,这肉体的一簇焰火,向前承接火塘的语流,向后转入酒杯与沸水之锅,最后与家祭供龛叠加辉映,同构为一个圆桌场域,既其乐融融,又其悲戚戚。半个世纪之前,父亲的隐忍与辛苦,家长的慈爱与宽厚,散发出凡人俗世日常的温情与快乐。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居,父亲和火塘已经远离我们,“父亲最终没有得到悬在习俗中的/羊肉,已经远离火塘的我们/依然承受着穿越半个世纪的寒冷”,结尾处的寒冷,与温暖热闹的从前形成陡峭的对比,读来可谓冷彻骨髓。
作者注重语言淬炼,“木刻”一词用得非常巧妙,既粘附着农村壮年男人的木讷与沧桑,又投映着孩子的稚真与童趣,还暗寓着现代美术的技艺和赞美,一词三鸟,厥功甚是。但陌生化并不是万能的技术神器,“囚禁的阳光”和“饥饿的骨头”两个远取譬虽机警刺激,却不够精确妥贴,如果写成“积攒的阳光”和“饥饿的胃”,也许会更显朴实与浑穆。另外,结尾一段也写得过于急促,在萝卜和羊肉、生与死、日常生活与冬至祭祀之间转换得更从容自然一些,这首诗将更臻佳境。

特邀点评:沈健

 诗人简介
熊林清,乡下教书匠,重庆市作协会员。诗作散见《诗刊》《绿风》《诗潮》《中国诗歌》《山东文学》《红岩》等刊物,入选《中国当代诗歌导读(2011—2012卷)》、《中国当代汉诗年鉴》、《中国年度诗典》、《世界现当代经典诗选》中国卷等各类选本。诗观:过简单的生活,写心灵的诗歌。诗言志。追求纯净明朗的意境。
专家简介

沈健,浙江湖州人,教授,学者,1980年代开始学习写作,著有诗集《纸上的飞翔》,评论《浙江先锋诗人14家》《我对诗歌知甚少》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