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以生态、艺术和文创为特色的街区 [ 改造案例 ]

近些年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日益重视,对承载城市历史记忆及文化基因的历史街区改造与开发模式也日趋成熟,但仍存在着特色不足,业态单一等问题。5个以生态、艺术和文创为特色的街区改造案例,希望能带来一些灵感和启发。

作为城市街区,通常是以四条街道为边围成的区域。作为人口统计街区,街区可以被其他可见或不可见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征所划定,例如道路,河流,铁路,地产边界,城市边界,乡镇边界,学区,道路延长线等。

当我们进入一座陌生城市探索,最先想到的就是去看看这个城市最繁忙的街道,领略其展现出的街头和社群文化生活,那是城市最接地气的地标。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承载城市特色的老街道却在静悄悄的消失。

街区是体现城市风情面貌、文化底蕴、景观特色的重要城市单元,对街道空间的提质升级无疑是城市更新的重要内容。近些年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城市文化品牌建设日趋重视,对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及文化基因的历史街区的改造与开发模式也日趋成熟,但仍存在着特色不足,业态单一等问题。以生态、艺术和文创为特色的街区改造案例,希望他们的街区改造经验对我们有所帮助。

Chapter 1

生态街区,与城市共呼吸

浓密的绿地、宽阔的视野、闲步的人群,构成了城市中难得的吸氧之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态街区在各地新生,它们曾经或是工业污染的重症地、又或是偏郊落后的贫困区,但通过规划师的设计和居住结构的变化,打破了城乡的壁垒,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法国Clichy Batignolles」

Clichy Batignolles(克里希街区)位于巴黎市西北17区。这里曾是火车站及相关附属用地,随着工业的衰退逐渐成为环境恶化和经济落后的地区。

2001年上任的巴黎市长德拉诺提出向外扩张,提高巴黎的建筑限高,辅之以生态之城的建设内涵,借助重大事件(奥运会)加速。延续自奥斯曼城市肌理的巴黎。克里希街区全程参与了这次变革,成为了这场城市更新浪潮中的生态街区典范。

克里希街区项目旨在弥合由于铁路而被长期割裂的城市肌理,通过生态街区的开发来实现土地价值的提升和环境的改善,成为新的城市发展中心。

克里希街区主要围绕马丁·路德·金公园排布。公园面积达100,000平方米,同时也是巴黎面积最大的公园之一(约为上海世纪公园面积的1/14)。公园周围环绕着各式私有、养老和社会住宅以及办公空间,实现了功能的高度混合。除了社区级的日常服务设施,如餐厅、酒吧、商铺外,还引入了如法院大楼、警察总部等城市级、区域级的功能。

另外,方案也综合考虑了学生、年轻工作者、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多人口家庭等的不同需求,中央绿地为各类人群提供了多样的活动场所:有供年轻人活动的运动场地、有供老年人散步的步行道、有供学生看书的花台等,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公共空间;每个街坊则通过建筑围合或人工台地的高差形成封闭的、半公共性的院落空间,并结合多样的植被和日常休闲场所(如烧烤、儿童游乐等),使街坊内的居民形成很强的归属感,交往程度极高。

在可持续发展策略上,克里希街区的改造主要体现在能源节约与清洁能源、生物多样性与气候、空间利用与社区多样性、交通出行与物流4个方面。社区内的建筑均为低能耗建筑,马丁·路德·金公园内的绿色空间为社区带来了不同物种所需要的生态环境,有共计约500种植物种类。雨水被集中导入湿地,可以满足公园内40%的灌溉需求。

公园内大量的植物和湖泊有效调节了社区温度,有效避免了城市热岛效应。马丁·路德·金公园位于克里希街区的中心位置,表达了一种将绿色空间植入现代都市生活的理念。公园有14个出入口和许多通路以确保周围居民容易抵达,也让公园成为附近居民社交场所。此外公园还设置了不少可供任意年龄段居民使用的基础设施,以鼓励社区内的人们走出家门,提升公园使用率。

社区内的交通方式以步行和公共交通为主。为了鼓励自行车出行,社区共设立15个Velib共享单车站点,且在几乎每栋建筑中均有2.25%的面积用来停放自行车。

在改进城市的生态面貌上,克里希街区依托功能复合的空间利用模式,从工业衰败地区成功地转型,作为中心区提供了经济活动、文化娱乐活动等各类设施;作为生活区,提供了各阶层人群混合的居住模式及各层次的就业岗位,是一个标准的绿色生态区。

Chapter 2

艺术街区,“艺”想不到的街头

因技术和生产方式的革新,越来越多的城市废弃工厂出现。空间与历史感并存的厂房,加之相对低廉的房租和宽敞的面积,全球引发了一股旧厂房改造的热潮,吸引了不少在地艺术家的入驻,并将公共艺术完美得融入了城市街区。

▌「 纽约曼哈顿 · SOHO」

要说起世界著名的艺术街区,一定不能不提的一定是位于美国纽约的SOHO(苏荷),它的本意为South of HoustonStreet之英文缩写。苏荷(SoHo)位于美国纽约市曼哈顿岛的西南端,是一个占地不足0.17平方英里,居民人口约为6541人的社区。

这里原是19世纪中叶工业化时代兴起的一个工业区,曾经兴建了大量的以铸铁为建筑材料的厂房。二战后,纽约市的制造业衰退,苏荷区的制造商也纷纷搬离,留下的大车间因不适合居住而大多空闲。1950-1960年代,美国各地艺术家以低廉租金入住该区,把它们变成了生活空间和艺术工作室,俗称“统楼房”(Loft)。

1960年代,纽约的市长罗伯特瓦格纳作出了具有高度文化远见的决定:全部保留苏荷区旧建筑景观,并通过立法,以联邦政府的立场确认苏荷为文化艺术区。其整体思想是充分利用苏荷区原有的文化氛围,做到高雅艺术与大众消费的结合,做到政府主导与企业参与的协调合作。在该政策的指导下,人们成功地改造了苏荷区,从此一个承旧启新的苏荷在纽约市诞生。

1982年,苏荷的画廊逾千,艺术家逾万,“新美术馆” 及世界顶级现代艺术馆 “古根海姆下城分馆”先后落成,书肆、餐馆、咖啡座、时装店生意兴隆,一派文化气象纷呈,不少街道保留着19世纪鹅卵石地面,相映成趣。苏荷的改造既保护了城市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旧建筑,又保护了艺术家们的创造空间,达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也实现了城市中心的再增值。随着苏荷区文化的发展,经济也迅速兴起,除艺术品外,餐饮、酒吧、旅游、时装都得到了快速发展。

如今,SOHO作为艺术区闻名于世,已发展成集居住、商业和艺术为一身的一个完善的社区,被誉为“艺术家的天堂”,每天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慕名而来。

▌「东京立川FARET Tachikawa 艺术区」

作为亚洲地区设计领先的城市之一,东京的创意产业早就将艺术融入在了公共街区,艺术家们在更新城市的同时,也展现了自己的创意价值。位于东京的卫星城市Tachikawa(立川市)就有这样一个公共艺术街区,被当地人称为FARET Tachikawa艺术区。

“FARET 立川” 在当年 “立川军事基地” 的基础上改造而成,是东京 “旧区活化” 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项目,占地面积5.9公顷。建筑物的用途包括办公楼、宾馆、大型百货公司、电影院、图书馆等11栋建筑物组成的7个街区,开发经费高达30亿美元。在这里的上班族约1万人,游客每天超过3万,可提供约1000个停车位。

立川公共艺术区在建设初期就以 “小城市” 为概念,公共艺术的的种类也非常多元化,7个街区板块包含了36个国家、92名艺术家共同参与公共艺术创作。

大到饭店门口的艺术造景,小至水龙头、消防箱、公共座椅、地面铺装、通风口,都经艺术家重新打造:有的利用建筑物一角,有的是停车场出口的一根柱子,有的则使用上了建筑物的排气口,还有的干脆就创作在地面上……艺术都被巧妙地 “隐藏” 在真实的环境之中,使立川成为全日本公共艺术最密集、最融入市民生活场域的美妙市镇。

Chapter 3

文创街区,与在地文化碰撞的舞台

旅行时必不可少的就是挖掘当地的新鲜好物。那些隐藏在老式居民区里的不为人知、或经全面改造成而为了热门景点的创意街区,则能不经意间让你走入一间店铺,走进其在地文创的脉络中。

▌「台北赤峰街」

赤峰街位于台北捷运中山站与双连站之间,早年是老台北的打铁街,如今也还有一些五金行、汽车零件店铺。但更多的是近年不断冒出的文化创意小铺,五花八门令人目不暇接,此外也有许多别具巧思的咖啡店、甜点店,琳琅满目的特色小店,让这里成为处处惊喜的新兴文化创意街区。

赤峰街东至南京西路25巷,西至承德路这块街区的弄巷里,近来成为寻觅生活美学的热门去处,从赤峰街3巷一路到77巷,随意钻进不管哪条巷子里,都有服饰店、工作坊、咖啡馆彼此错落,乱走乱逛也有新发现,且在这些新兴店坊之间,老字号的烫金社、印刷行、茶行、柑仔店、麻油店,也依旧在守护着旧时光的美好。

随处可见穿插在巷弄里的造型各异的墙画、涂鸦。风格并非那种嘻哈美式,而是独有的清新韵味。

这里每一家小店,都在自己的视觉呈现和商品展示上花了很大的功夫,如下图的这家理发店,店面设计所用的原木和极具现代感的标识搭配出了悦目的视觉感受。

台北的文创产业相当发达,所以每家店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在细腻的生活,并且将其通过商品的样貌传达出来。坚持原创,培养原创,尊重原创,这是赤峰街能够一直保持“网红”状态的秘诀。

▌「东京Shimo-kitazawa」

下北泽,常年被评为“年轻人最想居住的城市”,2019年更是被 Vogue 冠上全球十五个最酷最时尚的街区第一名。

比起东京给人纸醉金迷的刻板印象,下北泽赋予了城市另一种面孔。提倡低碳是下北泽人不约而同的生活方式,这里没有豪华跑车,没有高档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随处可见的自行车车行和古着屋、古书屋。

作为东京最大的「古着激战区」,对于古着爱好者来说,那些名字绕口又难记的古着店如数家珍。外头摆着一排排鲜艳亮丽的古着洋装,从连身裙、长洋装到风衣等一应俱全,这些古着不仅价格非常便宜,而且质量和卫生也相当有保证。

除了古着屋,这里还有很多的本土商贩,包括大量的复古商店,不同寻常的专卖店和年轻艺术家和工匠的小精品店。很多店里摆放着店主人在世界各地旅行时所搜集而来的珍稀品,从小饰品、玻璃器皿,到古董皮箱、黑胶唱盘机甚至二手乐器,每一件物品上都刻画着深深的岁月。

下北泽又有着“音乐街道”的美称,琳琅满目的二手唱片行、Live House林立,任何一间狭小的咖啡店都可以是乐队们表演的场所。每年七月中旬盛大展开的下北泽音乐祭,与在地商店街结合,从剧场至数家展演空间、咖啡厅、美食小贩等均共襄盛举,每届音乐祭都有着嘉年华般的热闹气氛,更如同在地居民们一年一度的温馨同窗会。

而当地居民与商家也都会卖力地守护着街区的各种文化,让下北泽不仅成为年轻人的街道,也是每个年龄层的街道。几乎每个城市,都会有一段特色的街区,它们或承载着名人掌故,或商贾繁华、声色犬马,构成城市的缩影,代表着一个地域族群的生活方式。

从这些特色街区可以发现,对传统城市街区的保护更新不应仅停留在对建筑实体、肌理格局等显性物质环境的保护层面,更应该充分结合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旅游者和当地居民的需求,准确把握街区的历史文脉价值,以居住社区城市化趋势为契机,通过对建筑风貌、业态、民风民俗、景观肌理、生态环境的全方位改造,促进街区的业态更新、经济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

图文转自:边界智慧商业、知库设计  文章来源:青蓝文旅 & 中规建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