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是怎样炼成的(三)
2014年,在我的投资生涯中,是至关重要的一年。在此之前,我已经开始系统性地研究价值投资了,最开始学习的是彼得林奇,他的一些理论对我的影响一直持续到现在,譬如从身边最熟悉的地方选股、业余投资者也有机会战胜专业人士、PEG理论等等。后来又开始学习巴菲特和格雷厄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如果你不想持有十年,就不要持有十分钟”、投资的安全边际等等经典论述,让我对投资有了相对系统的认识。
但在2014年之前,这些理论虽然已经让我深信不疑,但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长达5年的熊市,一直亏损的现实,让我始终不能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2014年,宏观经济环境需要一轮牛市,资本市场需要一轮牛市,我的投资认识也需要一轮牛市来证明。当所有的愿望都凝聚在一起的时候,牛市就真的来了。
那一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大蓝筹的集体爆发,让习惯了大跌和阴跌的我,对市场的另一面有了全新的认识。当时,我的持仓主要是银行和保险,11月份上证指数站稳2400点之后,底部完全夯实,我又买入了券商股,并增加了数倍的资金。金三胖势不可挡的走势,让过去几年所有的挫败感一扫而空。
我所学到的价值投资理论,终于不只停留在纸面上了。年底那两个月,账户里的数字几乎每看一遍都在上升,全市场都在欢呼“牛来了”!大家都喜欢牛市,其实最安全最高效的赚钱时段并不是牛市全面展开后,而是牛熊转换的那段时间。那是个填坑的过程,全市场经过了7年的大回调,到处都是超跌的股票,很多银行股的市盈率都跌到了3、4倍,几乎全部跌破了净资产。
这个时候买入那些与宏观经济高度相关的企业,下跌空间很有限,上涨空间则是至少翻倍。虽然我追加资金的时间稍晚,但还是在当年实现了60%的收益,这是我投资生涯的首次大胜。从那之后,左侧买超跌的银行股和保险股就成为了我重要的操作策略,在2016年年初、2018年底和2020年3月下旬,我都是重仓在左侧买入了银行和保险,收获都不小。
比起金钱上的收获,更加重要的是,我坚定了在股市长期生存下去的决心。那几年艰苦创业,身体下滑的非常明显,即便我还能在90分钟的全场足球比赛中不停奔跑,但很多小毛病却一直不断。有些行业里大家在抱怨996,但我的工作经常是8127,就是8点前上班,晚上12点后下班,一周工作7天。
公司从0开始,到了第5年的时候,营业额已经达到了一亿元,净利润也很可观。但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的承受能力在不断下降,尽管在股市里赚的钱还不多,但却给了我一个新的选择机会。当时还没想过做一名职业投资人,只是想如果以后不做地产了,去做一些赚钱少点但压力也小点的工作,靠投资赚点额外收入,也是一个可行之道。
有了这个想法,我对投资的态度也就有了根本性变化。前面那几年,比起收益我更关心的是从市场上学到了什么。而2014年年底开始,我更加严肃地看待投资这件事,把这当成了一份工作,一份可以做到退休、做到90岁的工作,一份自己拥有更多主动权和更多自由时间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