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丨她本是大龄剩女和被俘皇后,虎落平阳之后终于凤翔九天②
资料丨王护留 张飞
编辑丨夏侯若
图丨来自网络
接上篇——
柒
当初打退德军后,坦克雷迪对重归自己的人们都比较宽容,对不想老老实实重归的人则不那么客气。他早在登基之初就把政治立场不正确的先王遗孀也就是他的堂弟媳琼软禁起来,为此得罪了琼的哥哥狮心王理查,被理查大闹一场,被迫与理查言和,所以才被理查敲了一笔。而理查在带走妹子以后,也承认坦克雷迪为西西里合法国王——然而,他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而要说对他坦克雷迪不老实的人,康斯坦丝无疑要排在第一个。
但是坦克雷迪如果想做这样的事,当初在墨西拿被呛的时候早做了——后来约克王朝的爱德华四世是和蔼地问被俘的兰开斯特王朝王储爱德华类似的问题的,但爱德华做出类似的回答以后,得到的却是透心凉。
在坦克雷迪看来,大家都认可自己的这位小姑是王位继承人,她是女子之身又是自己的本家长辈,还是著名先王的女儿,杀了她不是给自己掉粉吗?再说她活着不好吗,她活着说明我宽宏啊,哪天她老公我小姑父想她了,我还能向他提条件敲一笔呢,至少现在她在我手里,他就算要卷土重来,也要好好考虑一下。
坦克雷迪夫妇就如何处理被俘皇后的问题互相交换信息(图)
作为政治人物,坦克雷迪不是把事做绝的人。
他虽然早就积极参与过政变,但当初那场政变的主角并不是他,而是他的庶出叔父西莫尼。若不是古一逆袭成功,只怕西莫尼早已取兄长而代之了。
当初的政变失败后,坦克雷迪和西莫尼都被流放。等到新君登基,大赦天下(大雾,洋人不兴这个),坦克雷迪回来了,而西莫尼却从此销声匿迹不知所踪,连卒年都考证不出来了。
相比于汉惠帝对刘如意的保护,坦克雷迪对小姑姑的保护虽然没有具体的描述,却显然更为彻底和周到。最直接的证据就是,刘如意死了,康斯坦丝却一直活着。
这里小编也建议大家平时少看一些低端的宫斗剧情,要是在宫里杀人容易到了下毒、抛尸什么的随便来的程度,皇后娘娘早就被侄媳强行便当、托言暴毙了。
坦克雷迪教育妻子,贸然撕票,皇帝肯定要疯狂报复,何必呢?别在一棵树上吊死,这棵树不行,就在旁边的树上试试。
捌
坦克雷迪又不是活雷锋,他的考量不只是害怕报复和善待女性亲人那么简单,不然他干脆把王位禅让给康斯坦丝最省事了。他也要考虑自己的位子能不能稳当。
本来京城是重中之重的所在,但眼看京城要为了康斯坦丝变色,已经不安全了,万一哪天坦克雷迪出差或者有点什么不适,京城百姓就地拥立康斯坦丝怎么办?
何况,亨利六世虽然撤退,还有一部分德军留在西西里境内,等着皇帝上演一出大圣归来呢。
各地那些不安分的人知道真正合法的王位继承人在京城,也随时会打出她的旗号。
把她扣在京城,是不是不合适呢?若是不合适,哪里合适呢?
西比拉明白老公的意思。
比如宰相马特奥就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前面已经说了,他不但铁杆忠心(当然是说当下对坦克雷迪),还有远见。
两个懂政治的聪明人应该不需要费太大工夫就拿出了B方案,准确说,是由马特奥提出,而西比拉从现实出发认可了的方案,她有理由相信他的考量比她的更周全。
方案本身并不烧脑,而且他们也有把握坦克雷迪一定会同意。但要落实到细节上还是需要一些工夫的,也许他俩默默做了一些考察性质的功课,终于确定了方案B是可行的。
如果他们做了功课,也是在平时就留了心眼的。马特奥痛风多年,西比拉很可能是自己去他家谈事的。马特奥就在西比拉面前把B方案写成了信,预备给坦克雷迪送去。
如此考虑周到的、为坦克雷迪好的、符合坦克雷迪各方面需求的方案,坦克雷迪当然不会拒绝。
虽然坦克雷迪一直强调优待俘虏、不杀俘虏、严格遵守当时还没有的日内瓦公约,但眼下终究是马特奥和西比拉的意见胜出了。
西比拉成功地终结了那个落入己手还软硬不吃的女人的贵宾待遇——不论是否真如GRRM所言曾经开始过,如今都已经结束。
现在,立刻,马上,从老娘眼皮底下消失!
玖
当康斯坦丝被暴民围攻的时候,她未必勇敢到具有了慨然赴死的觉悟(如果暴民杀了进来?如果她的亲戚们中间跳出一个愣头青补她一刀?如果坦克雷迪心狠?如果西比拉得逞?……),但对眼下将要面临的命运,她是早可料到的。
当初,她那个丢下继承人烂摊子的侄子古二,曾经设过宴,宴请了马特奥、玛丽娜、康斯坦丝等人。
这样的家庭宴席,应该是娘家给康斯坦丝为数不多的温情记忆吧,席间,她会更多地记得自己是金枝玉叶的公主,从而短暂地忘记自己从未得到父王的庇护,忘记是谁让自己在修道院熬成了老姑娘。
这件事小编没有在前文交代清楚。虽然康斯坦丝出生的时候,国王是她的异母兄长、因得罪贵族而被呼为“恶王”的古一,但把她关进修道院这件事,其实发生在这位“善王”古二年间,和古一一点关系也没有。
古二登基那年是1166年,当时康斯坦丝还不满12岁,但古二自己也是年幼登基,比她大不了多少。他1171年亲政以前产生的决策,未必是他本人的意思。
古二没亲政时,主管朝政的是他的母后玛格丽塔以及三位先后掌权的大臣。
这三位我们也都认识了:
斯蒂法诺、瓜尔铁罗、马特奥。
其中,马特奥深受太后的信任——虽然这不影响他后来参与了她弟弟发起的政变。说句题外话,那位国舅同时也是一位伯爵,也娶了鲁二的一位庶女,不过此刻早已过世了。
马特奥曾在预警老师之死时表现出预言技能,又强烈反对与德国和亲,不免令人细思恐极。另两位权臣一个是他的政敌,一个支持和亲。当初搞出亡国预言把康斯坦丝关进修道院,是不是马特奥搞的鬼?如果是太后的意思,是不是受了谁的影响?
没有确凿证据就这样粗暴地使用排除法,认为康斯坦丝公主曾经面临的命运都是马特奥的意思,似乎有诛心之嫌了,难道康斯坦丝小时候太调皮划了马特奥的豪车?
但确凿无疑的是,眼下康斯坦丝皇后即将面临的命运,肯定是马特奥的意思。
给小姑姑一场风光的出嫁,显然是古二本人的意思;而且,他已经慷慨到许诺由她继承江山,做俯视臣民、万人之上的君王了。
托马特奥的福,她的确要处在一个俯视臣民、万人之上的位置了。
那不勒斯有一座城堡,意译可以叫蛋堡。很萌的名字,却很有故事。它是那不勒斯最古老的城堡。
那个年代的城堡,主要功能很多,比如行宫、仓库、要塞、旅游景点(?!)……以及,监狱。
眼下,马特奥给守卫那不勒斯的阿利杰诺写了一张小纸条:
务必好生看守海中央“救世主城堡”里的皇后(ut imperatricem in Castro Salvatoris ad mare benè custodiat)。
“救世主(San Salvatore)城堡”,就是蛋堡在当时的名称。
马特奥坚信,蛋堡是最合适关押那位自己儿子好不容易煽动暴民生擒活捉来的敌国皇后的了。
至于那位和他一起吃过饭(不知道有没有一起探讨过神学)的公主,他早就忘了。曾从事法律工作的他深谙公主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道理,身为宰辅当然要以身作则秉公执法,怎能念旧徇私。
从政治角度,他当然认同坦克雷迪的顾虑,对康斯坦丝这样的政治危险分子光严加看守限制人身自由是不够的,最好让那些支持她的民众都接触不到她。
既然作为京城的帕勒莫无法胜任那么重要的任务,那就另请高明吧。
那不勒斯在亨利六世长达三个月的围攻之下依然做着激烈的抵抗,想必不会为他的妻子变色。
马特奥亲笔的小纸条写得清清楚楚,蛋堡是位于“海中央”的,显然,四面都是水,我命休矣(怎么三国杀台词都来了?划掉),跟陆地一点也不接——这说的是当时,现在,蛋堡和陆地是连接的,可见大陆漂移学说是正确的。
现在的蛋堡
外有坚城,内有环海,中有收到了宰相小纸条殷切叮咛嘱咐的看守。
而且,如图所示,蛋堡位于峭壁之上。
上图:马特奥的建议
下图:被关在蛋堡的康斯坦丝皇后
现在的蛋堡作为旅游景点,有平稳的阶梯不足为奇。
但12世纪的蛋堡有的,恐怕只有悬崖峭壁。
皇后娘娘显然是被关在城堡上层靠近崖顶的位置。
如果这样的安排下,她还能走脱,除非——
做个战俘也真是累,竟然还要客串登山运动员。
从人道角度,蛋堡所在的岛屿曾用于流放失势的罗马皇帝,康斯坦丝与他享受同等待遇,无疑是不吃亏的,绝没有辱没了高贵的皇后身份。何况蛋堡不仅是旅游胜地还是无敌海景房,皇后娘娘没事可以看看海。当然那种情况下想有事做也难,哪天小阿心情好让她下来放个风?
说起来,蛋堡和诺曼王朝也是有渊源的:它是由诺曼人建造的,也是鲁二生前创业征服那不勒斯时建立的基地,更是他的一处行宫。
鲁二没有给过康斯坦丝丝毫父爱,但作为开国名王,他仍足以让康斯坦丝引以为豪,在平日里向他致敬,强调她的权利来自于他。
如今,这个孝顺的女儿被囚禁在父王的故居,零距离地缅怀从未谋面的父王。
这绝不是老宰相要成全她的孝心。
不明真相的群众们只知道,她被藏起来了。
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痛骂马特奥。
这个学识渊博、被赞为智者的老头,简直就是公主的一生之敌。
至于当初那场家宴的另一位亲历者玛丽娜,曾见证妹妹被押回京城的她很可能深知自己的丈夫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重逢都是尴尬,所以,不如不见。退一步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她身为敌国皇后的姐姐,也有足够的理由和妹妹保持距离,远离嫌疑。就算有心,那道峭壁也足够让将军夫人望而却步。
娘家人留给康斯坦丝为数不多的温情记忆,也被摔得粉碎。
小编本来想惊叹于马特奥方案之完美,但转念一想,如果西西里全国都没有蛋堡这么个地方,马特奥学识再渊博、思虑再周详,难道还能自己造一座理想的城堡出来吗?
与其说这座城堡是为了囚禁她而存在的,不如说她就是为了被母国囚禁而存在的。
从前的京城有一座叫San Salvatore的修道院,关着一位不祥的公主;
如今的那不勒斯有一座叫San Salvatore的城堡,关着一位被俘的皇后。
只要她在娘家的土地上,她的娘家人似乎只需要为她提供一项服务就够了,就是关她;她也只需要享受一样服务就够了,就是被关。
甚至关她的地点,虽然位于不同的城市,却有一个相同的名字:救世主。
原来这就是救世主耶稣基督指引给她的人生方向。
皇后娘娘您看,天主教如此坑爹,我看您还是试试改信别的教吧,比如道教、佛教、儒教、绿教、明教、天理教、拜上帝会、马克思主义什么的。
哦不好意思我忘了,这个年代排斥异教徒,何况您还是多年的修女,那就当我什么也没说吧。
而且道教还有一门叫辟谷的学问,您怕是学不来了。
很难说老宰相的小纸条上说的“好生看守”包含了多少善意。
高海拔的蛋堡的确是一处不错的据点,但若说作为先王的故居有多适合生活,马幼常同志第一个哭给你看。
是的,蛋堡四面的水是不能喝的海水(准确说是喝了后果自负),唯一的用途是阻止先王的女儿逃逸,不知道平日里的饮水从何取得,又怎么往上运。
但先王的创业遗址和故居、忆苦思甜教育基地再苦也苦不过修道院,短缺不等于没有。
她如今已贵为皇后,从身份到眼界格局到平时的生活待遇,皆不可与为修女时同日而语。
如此稳妥的安排,不但兼顾了地利、人和,甚至照顾到了对方的生活适应能力和亲情缺口。
至于天时嘛,变数无非外界势力的介入,截至目前为止,这位战俘皇后的丈夫亨利六世皇帝还没有丝毫卷土重来的迹象,连对她大侄子进行口头示威都没有,反正就是明确表态:不讲和。教皇爸爸几次要他和坦克雷迪讲和,他都拒绝,好像不知道自己老婆现在有多危险似的。甚至他写信要求教皇宣布坦克雷迪是非法国王的时候,也只字不提寡人中宫空虚、独守空房、寂寞如雪。
当初他攻打那不勒斯的时候,绝想不到他的中宫会比他先进城,更想不到她会在这座城里的一处崖顶度过公元1192年的新年。
皇帝大大,您要是不再做点什么,她可要以为您已经抛弃她了。
亨利六世不知何时如何得知了妻子的所在。
他当机立断,立即派出了党卫队特种部队头目奥托·斯科尔兹内,驾驶飞机前去营救康斯坦丝。
——不好意思,好像有人走错片场了。
他只是送了她一张小纸条,而这张小纸条竟然真的越过阿尔卑斯山、地中海、峭壁和守卫到了她手里……
这是什么操作?难道皇帝已经学会空投传单了?
只怕还是负责看守的小阿不称职吧?
小阿一脸无辜地拿出了老宰相的小纸条:“卑职奉命看守皇后,一向小心谨慎,不敢懈怠。若是皇后心灰意冷做出过激之事,有所不测,卑职如何交代?”
小阿君,你真的没有别的考量吗?你真的相信一个有多年神职从业经验的天主教徒会投海自杀吗?这段时间,你没听到她靠祈祷打发时间吗?
最重要的,难道你不知道老宰相的意思是断绝她和外界的往来吗?
小阿笑而不语,他给我的小纸条上可没有这一条。
——好吧,小编承认,此君的以上心理活动都是小编自行脑补,于史无据,如有雷同,纯属脑补出真相。
拾
说到这里,小编默默看了看水晶球,长者宰相马特奥还剩下1年的寿命,坦克雷迪还剩下2年(出生早就是这点吃亏),亨利六世还剩下5年,康斯坦丝稍长一些,但也只剩下6年,这几人都是正常死亡不存在谋害(虽然有一人存疑,下文详),可以默认为自然寿命。
一般犯罪嫌疑人都要经过审判才能定罪,定完罪还得量刑。而政治犯不同于一般的罪犯,必要的时候不需要定罪,不需要审判,想关多久,就能关多久,不存在刑满释放。
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等马特奥和坦克雷迪率先领了盒饭,继位的古列尔莫三世年幼,说了算的就是新寡的母后西比拉。很难说西比拉当时选择退而求其次是出于现实可行性考虑还是悟出了丈夫的用心。
如果是前者,那么彼时她当家作主,她可以自由地做她想做的事让那个以前妨碍她丈夫、如今妨碍她儿子的人消失。
如果是后者……若是亨利六世突然转了性子,不得不以言和为条件换取妻子的归,放人与否的主动权依然在西西里这边,即使放人了也能敲一笔。而且事实上,坦克雷迪已经表露出自己对收钱放人毫无兴趣了。既然倔强的小姑姑从小就适应了被囚禁的生活,那么这就是最好的结局了。
然而,历史上那些雄心勃勃的帝王一旦决心了要做大事,都是舍得家人的,家人落在敌手,死了就是敌人害的,且待我杀了敌人为你们报仇告慰你们在天之灵就是了。
亨利六世先前抛下妻子顾自回国,是自以为安排妥当,并没料到萨莱诺的背叛;如今妻子陷于敌手,服软必然吃亏,还可能因敌人的一再要价陷入无底洞。你劫持我老婆算你厉害,但既然你对我有所求,我谅你不敢害死她。
当初为他充当带路党的,虽然是害怕他,但难道没有支持康斯坦丝的成分?一旦康斯坦丝不幸遇害,他一样可以以未亡人的身份打出为西西里公主报仇的旗号,再次挥军南下。
难道以为康斯坦丝死了亨利六世就师出无名的西比拉是蠢货吗?
其实,只要有实力,由头是什么根本不重要。
皇帝大大,您就算再不可惜自己的老婆,也跟人司马懿学着点啊,至少也要可惜自己的孩子啊,您要是再不采取措施,皇后娘娘在那座崖顶上化作望夫石了不要紧,但以后世界上就没有腓特烈二世、康拉德四世、曼弗雷迪、康拉丁这几位了!
亨利六世一脸茫然,除了仿佛听到了两位先帝的名字以外,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眼看世界历史就要随着几位名人无缘降生而简单很多。
变数来了。
拾壹
亨利六世当然并没有多爱康斯坦丝,年龄差距就是天然的代沟。之前为了让教皇为自己加冕,亨利六世可是连忠于自己的图斯库卢姆都舍得割出去的,为此引发了诸多关于他为人的议论。把妻子留在萨莱诺,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看,更是无异于给妻子挖坑。
但当初出发时,成双成对,一同加冕,回来时,却只剩他孤家寡人了,虽说似乎便于偷情寻找真爱,却无法制造合法的婚生继承人;
这段时间,德国国内叛乱不止,各种场合少不了皇帝大大出面摆平;然而,他身边没有皇后陪同,指不定还有好事者指指点点“他老婆被敌人抓走了,现在还没给放回来呢”,实在是有损皇帝威望,那滋味也是笃定的不好受啊。
搞叛乱的人里,最活跃的又正是韦家老爷,狮子亨利。当初韦家大少捅下那么大的篓子,已经遭到放逐。
然而眼下,形势比人强,亨利六世本着攘外必先安内的原则,不得不和韦家言和;对外,和法兰西国王小狐狸腓力二世结盟。
亨利六世和教皇爸爸互动的时候,起初不知是真的放心妻子不会遇害还是为了遮丑,只字不提妻子被俘的事,但终于还是在合适的时候,提了。
所以,教皇爸爸在收到了亨利六世的抱怨信和一些小甜枣后,想起德国内部已经稳定,想起德法新立同盟,若有所思,然后给坦克雷迪发了微信:
小坦啊,你小姑妈毕竟是人家国家的皇后,你老这么扣着她,让你姑父夜夜独守空房实在不合适,而且她在你国呆久了,不但吃你的粮食花你的钱,要是民心越来越向着她了,你岂不是自寻烦恼吗?你登基至今,爸爸我还没承认你是国王吧?当然这件事爸爸是很民主的,毕竟人是你抓的,怎么做你看着决定吧。这件事你要是照办了,我就承认你是西西里的国王,捍卫你的王位。不然,我就开除你的教籍,号召天下诸侯讨伐你这个异教徒。
坦克雷迪彻底蒙了:爸爸你告诉我,我到底是劫持人质的人,还是被劫持人质的人?
这个爸爸已经不是当初承认他的克莱芒三世了,给亨利六世夫妇加冕的教皇就已经换了人,就是现在的爸爸,塞莱斯廷三世。
似乎不需要做太多权衡,爸爸都发话了,纵然先前再为了找个囚禁人质的地点煞费苦心,如今哪怕人在外太空也得赶紧提出来放了算数。
教皇此举也不是学雷锋做好事,而是希望趁机敲皇帝陛下一笔,好处给我,老婆还你。罗马城也不缺那种别墅类的建筑。教皇出面做好人,德意和解,亨利六世不再征服西西里,才是教皇乐见的结果;一旦德意都归于一人统治之下,教皇就成了被南北夹击的三明治了。
只有对方放还自己的老婆才能有和解余地,亨利六世的说法也天经地义无懈可击。
就算往善良了说,教皇帮皇帝捞出了皇后,皇帝难道不得表示一下,以后教皇有些事需要帮忙的时候皇帝难道还能干看着?
西西里的士兵带着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后和本国的大长公主,好吧,我承认我说的两个女人是同一个人,在京城把她交给了教皇国派来的主教,一行人渡过了墨西拿海峡,朝着教皇国的都城罗马进发了……
挟持人质那么久,不但没通过人质得到一分钱,还要供人质吃喝,如今人质走了还送了人质不少礼物,真没见过这么憋屈的绑匪。
同时被释放的还有皇后的随侍们——可见皇后平时也没那么孤单。
眼看皇后一行就要进入教皇国境内,眼看教皇的算盘就要达成。
然而,一小撮搞事情的人出现了:他们已经等候多时。
拾贰
皇后娘娘没有进入罗马,更没有见到教皇。
亨利六世不傻。
你们把我媳妇关在坚城里的孤岛崖顶上,我当然没兴趣救,现在在陆地上,难道我还没辙?
之前无作为,是因为能力不够,如今自己能做的事,为什么还要麻烦别人呢?
当初,皇后自愿被俘时,提出的唯一条件就是:让自己身边的德军安然离开。
在那个叫切普拉诺的地方,德军士兵等到了向主母报恩的时刻。和他们一起的还有一位支持霍家的大主教。
当时是1192年6月,距离康斯坦丝不幸被俘已经过去了大半年。
皇后娘娘和德军士兵一起翻越阿尔卑斯山,回到德国,回到丈夫身边——这不是定向越野,她是骑着马的(如上图所示)。
帝后重逢的地点是特里费尔斯城堡。首次将特里费尔斯城堡收为帝国所有的,是萨朝末代皇帝亨利五世;他死后,他的外甥施瓦本公爵腓特烈二世就把它营建成一座皇家专用的重要监狱了。
这位公爵就是康三的兄长,红胡子的父亲,亨利六世的爷爷。
当然,如前所述,因为城堡除了监狱以外还有多种用途,自由地路过的人们是不会觉得晦气的。
半个世纪前,亨利五世的遗孀玛蒂尔达皇后身为英格兰公主,在争夺英王位的战斗中,若非放下身段化装逃命,几乎成为康斯坦丝的前车之鉴。
她虽当时幸免,但不久后,她的孙子就会成为特里费尔斯城堡的贵客。
这样的贵客,以后,还有更多。
我们常说零和博弈,好像敌对竞争各方之间必须有谁吃亏似的,然而事实上,这是一个罕见的三赢结局:
坦克雷迪得到了教皇的承认,也得到了宽待女性政敌的好名声,人们会为此赞扬他的骑士风范——自始至终,他可以拍着胸脯保证,他对这个又对他存有不小威胁又当面呛他的竞争对手和本家长辈一直都是以礼相待的,除了不得不限制她的自由以外,他给她的一直是她应有的锦衣玉食。
教皇得到了神罗的人情。虽然皇后最后是被自己人救走的,虽然他似乎别有用心,但皇后本人是记得这份情的,并且在后来还了,目的达到了。人要是真到了罗马,他还得管饭呢。
至于神罗皇帝亨利六世,更不用说了,被俘的皇后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吃着敌人的,用着敌人的,不花一分什么赎金就回来了,不必受人要挟了。据说帝后的感情也在此后加深,我们都知道不久皇后就怀孕生下了未来的腓特烈二世。
坦克雷迪捶墙大哭:你说我得到好处了好像是没错,但是我期望的明明不是这个啊!我期望的是停火,停火啊!宝宝心里苦啊!
其实停火还不如赎金实在呢,人质都没了,停火的事拿什么保证?然而说这个也没什么用,坦克雷迪和教皇都没能拿到一分钱。
==需要驳斥的一些分歧记载==
有些错误是连外文书都有的。
比如坦克雷迪放人是因为皇后正在怀孕,这种事只需要翻下时间表对一下就知道哪里不对了。
比如坦克雷迪当时就放了小姑,只提出一个条件就是去罗马找教皇为他说好话。这个也很容易驳斥,外国人已经驳斥完了,如果当时就放了人,为什么拖了几个月才出发,而如果这几个月她一直都被坦克雷迪扣在本国,就很好解释。而且她回国以后,再去一趟罗马也非难事,但她始终没去啊!没去!
还有的版本无视教皇的介入,说得好像坦克雷迪放人纯粹是出于骑士风度不屑挟持女人似的,这样隐瞒部分背景怎么能反映全部的真相呢?
还有比如把这事记在1193年的我也不说啥了,平时看天朝史书对这样的错误也见怪不怪了。
后记 · 皇帝的报复Ⅰ
1年后,长者马特奥因健康恶化去世。没有具体信息,咱也不好断言健康恶化是不是机关算尽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导致心情抑郁造成的。也是到了年纪了,也许这时候去世也是好的,这样就不需要目睹后面发生的一切。
这一年,亨利六世已经开始报复伦巴底诸城了。谁让伦巴底同盟一直都是为阻止霍家扩张而存在的呢。
又1年后,坦克雷迪驾崩。因坦克雷迪的长子共治小国王鲁杰罗三世先死,次子幼主登基,手里头又没了人质,新寡妇摄政太后西比拉再明哲睿智也无法填补善于军事的丈夫的离去造成的军事真空。
加上之前劫持了承认篡位者坦克雷迪王位的英格兰狮心王理查一世,狠狠敲了一笔,口袋鼓起的亨利六世夫妇不出所料地卷土重来。现在他们有钱了,组织起了更强大的力量。
说到劫持外国国王这件事,塞莱斯廷爸爸认为亨利六世做得很不好,几乎开除了亨利六世的教籍。这时候的他已经没有人肉筹码了,迫于亨利六世强大的实力,也不敢撕破脸玩真开除。
受到报复的又何止理查一人?曾经背叛的城市萨莱诺为防报复进行了坚决的抵抗,其实只是垂死挣扎,城破后遭到了报复性的劫掠。
而仍在把守那不勒斯的阿利杰诺却没有选择死扛,直接放弃了抵抗。两下对比,只能说明,萨莱诺人把事做绝了,而小阿比他们会做人,不然怎么会让康斯坦丝在绝望中得到那张小纸条,此刻又哪来不战而降的底气和觉悟?焉知在康斯坦丝受难的日子里,小阿没有周旋开解?
西比拉还是有忠臣的,先前受封为第一任马耳他伯爵的战神马加里托就愿意守卫京城,但作为当初亲手抓捕皇后的人,如今的他,本就别无选择。而京城似乎真的早已为了皇后变色,百姓已经自发迎接皇帝入京了。
亨利六世发起第二次南征的时候,坦克雷德还没驾崩。就算从坦克雷迪驾崩算起,战斗也持续了接近一年,马加里托等人应该也尽力了,但终于,不再有悬念。
西西里刚登基的年幼新王古列尔莫三世只能与母后西比拉和姐妹们及尼科洛等人躲起来避难。在亨利六世提出给予优渥待遇后,古三禅位,亨利六世夫妇成为西西里王国新的主宰,而古三做回父王原先的莱切伯爵。物归原主,各得其所,干净利落,尘埃落定。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坦克雷迪没采纳西比拉斩草除根的意见才有了如今的局面,但并不能就此断言当初就该斩草除根,强行把对手的成功率降低到零的同时也要考虑是否会得不偿失。比如后来某个名声很不好的国王把自己的侄子杀了,结果……
无论西比拉还是马特奥,为了坦克雷迪的江山,都已经尽力。人算终究不如天算,我们也不能因为某个计划最终没有达到目的就草率断言这个计划是错的或者制定的人有多蠢。
亨利六世的登基大典上,康斯坦丝没有出现。当时她正临盆,年纪不小了,为了避免所谓她根本不能生临时抱孩子凑数的流言,她找了一群女同志见证她在大街上生产,谣言不攻自破。为了生孩子,她没有和丈夫一起加冕。
因此她也没看到出现在大典上的西比拉和马加里托,避免了一场反客为主的尴尬。
几天后,因一场反对新王的阴谋被揭发,坦克雷迪的遗属们纷纷入狱,后来多被押送到特里费尔斯城堡,成为继狮心王理查之后的又一批VIP顾客。
在位的时候已经无力抵抗,退位了反而搞阴谋了,
坦克雷迪的母亲恩玛,当初的莱切伯爵家小姐,正好也是在这一年去世的,已年过七旬,实在是能活。虽然小编未能查到她具体的祭日,但从概率讲,她已正常死亡从而没赶上这场无妄之灾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后记 · 皇帝的报复Ⅱ
皇帝首先把复仇的魔爪对准了本国的政敌韦家。
韦家被他整得老惨了:作为造反派头目的韦家老爷,在与皇帝讲和以后,赞助艺术度过余生;直接导致皇帝败退、间接导致皇后被俘的韦家大少更惨,在1193年娶了皇帝的堂妹过门。
——好吧,小编承认,皇帝根本就没有报复韦家。
当然,这样的好结局,只可能属于实力犹存的人,绝不属于待宰的羔羊们。
逊位的古列尔莫三世被囚死在德国,据说还受到了一些永久性非人道的身体摧残。
马加里托将军被弄瞎了,战神就此谢幕。玛丽娜不幸亲历了丈夫的悲剧结局,本人和女儿们则得以幸存。姐姐有姐姐的无奈,做妹妹的当然是选择原谅她——但是妹夫就不一定了(我说的是,不一定)。
西比拉的兄弟、原来的国舅里卡多被绞刑处死。
至于反德先锋尼科洛,他本人煽动抓捕皇后,他爹索性直接提出关死皇后,眼下他还能落好吗?带回德国关起来先,教皇怎么求情,都没用。看在他是宗教人士的份上,不杀他算不错了。
他爹马特奥反正已经仙游看不到这些了,但有道是史官有笔如刀,为亨利六世夫妇做御用文人的修士埃博利的皮耶特罗并没有放过他。皮耶特罗在嘲讽已故失败者坦克雷迪的同时,对马特奥也是一口一个重婚者、犹大、九头蛇,绝不尊称他为宰相大人。
却也正是这个皮耶特罗,并没有为主子讳败,原原本本图文并茂地记录了女王陛下沦为阶下囚的全过程(本文的插图就是取自他的作品)。
所以小编认为,史官主观有立场,和如实记载历史并不矛盾。
至于西比拉本尊和她的几个女儿,虽然当时被一并押往德国,但在教皇介入下,西比拉逃到了法国,几个女儿后来也分别嫁了人,当是没受到迫害,甚至还有一位驸马后来谋求夺回王位。
当初施加于康斯坦丝的大约一年的牢狱之灾回到了西比拉身上,看起来好像扯平了。
作为亡国太后,西比拉不再有威胁。11年后,西比拉去世,正常死亡。
当初亲手抓捕皇后的另一直接责任人埃利亚比她还晚死一年。有时候,哪怕本人不懂站队,有几个懂站队的儿子也很重要(十国杨吴名将周本默默喝着闷酒)。不过他的家族却被亨利六世刻意打压了。
当初,埃利亚对这位比自己年轻几乎一半的堂姑说:你输了,你为什么不安静一点?
事实证明,不要高兴得太早。
何况,哪怕亨利六世,也不是赢家。
这只是因为,安静,绝不是康斯坦丝的人设。再说,安静有用吗?
在19世纪美国剧作家约翰·斯通所作戏剧《坦克雷迪》中,在所谓的谋反事件发生时,西比拉曾经向康斯坦丝求情:
我当初没杀你(小编表示,明明是没杀成……),你也要救我们啊。
但是当亨利六世对古三下手的时候,康斯坦丝依然阻止不住。
未详这是不是有史实依据,但也许当他残酷迫害她的侄孙的时候,他们之间已经就萌生了不可调和的分歧。只是一个孩子的古三从未害过她,更是王室的男系血脉。
虽然似乎饶过了一些首恶,但亨利六世的报复范围不可谓不广。一位叫乌尔索的年轻主教多次被他赶出教区,原因只有一个:他是坦克雷迪的庶子。
死去的坦克雷迪的尸体也没能避免厄运。
之前西西里王国的百姓们同情康斯坦丝的时候,从未思考她引德军入境算不算“意奸”行为。
康斯坦丝用行动做出了回应。
后记 · 皇后的觉醒
面对丈夫的冷漠疏远和倒行逆施,康斯坦丝拒绝做他的提线木偶,和家乡人站在了一起。
如果她之前得到的胜利和威风都是仰仗丈夫的强势,那么现在开始,她要做回父家的公主,做回先王的女儿。
如果捍卫乡土、延续王朝是坦克雷迪的遗志,那么他当初似乎迂腐得可笑的妇人之仁也就在这时收到了回报。
当亨利六世威胁要杀了她后,西西里人们再一次团结起来进行武力抗争。
即使她在她的国总是被囚禁又怎么样,她的国依然值得她去捍卫。只要拥戴她的是她的民。
感谢两位先王,给了她成长的时间,虽然他们的存在使得她成为继承人的时间迟了三十多年,还一度耽误了她的青春,但假使根本没有他们的存在,她一个未出世的女婴,根本没有力量坐稳王位。
现在,王室无人了,她已是成年的继承人了,是该她站出来的时候了。
当谋杀者西比拉和逮捕者埃利亚去世时,这一对怨偶也都已经不在人世。
由于亨利六世先走一步,康斯坦丝升级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太后。
皇太后有两层含义,先帝遗孀,新帝之母。
虽然有子,但康斯坦丝却只占了第一层。
她的儿子腓特烈虽早已在父皇生前被选为德国国王,但尚在幼年,却面临强敌环伺。当时他已在去德国加冕的路上,德国已经开始造反了,他的小叔叔菲利普只能放弃接侄子的打算,任由侄子被寡嫂接回西西里。
当时的局面连腓特烈的叔叔们这样的成年人都应付不了,何况他一个幼儿?
康斯坦丝代他做出安排,虽然也曾称他为罗马国王,但在斟酌之后还是放弃为他争取神圣罗马帝国的帝位,让他仅做西西里王国的国王,与她共治。
如今的康斯坦丝成为了西西里王国真正的掌门人了。如果过去遭受的是身为公主应该承担的义务,那么如今她享有的就是身为公主和女王应有的权利。
亨利六世生前,她就在宗教人士面前平易近人。1196年的耶稣受难日,她在帕勒莫的教堂里坐在高椅子上请神父聆听她的忏悔,神父说现在我是耶稣基督,你是抹大拉的玛丽亚,你应该放低身段;高贵的皇后娘娘就坐到了地上。
虽然没有经过上岗培训,在一些政治问题上她也表现出了自己的手腕。小编虽然喜欢讲故事,但政治学得实在不好,不能完全领会,就不过多展开了(小编才不会说其实是以前看到过忘了记下来呢,反正重要的在后头)。
正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不好意思,又拿错台词本了。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对陶渊明来说,是解脱,对康斯坦丝来说,其实……也是……
《肖申克的救赎》里有个配角,被囚禁多年,突然自由以后,无法适应社会,竟然自杀了。
康斯坦丝的身体的确不好,但无论经历了军旅劳顿还是身陷囹圄,她都不曾倒下;而当终于可以在娘家的土地上痛快地拥抱自由之后,她仿佛真的适应不良了。
留心前文的读者应该早就发现了,她做西西里真正一把手的时间,只有一年。
但是,这一年时间也足以让她安排身后事了:作为皇太后,她让亲德分子靠了边,只留下忠于自己的人(这就是手腕);作为女王,她亲自抚养儿子,把西西里人留在年幼的儿子身边。
临终前,她将儿子托付给了教皇。
这个孩子最初的名字是腓特烈·罗杰。他出生时,父皇不在身旁,这个名字,显然是他的母后在又一次地致敬他的外公(【英语】罗杰=【意大利语】鲁杰罗)。
帕勒莫大教堂康斯坦丝的坟墓,在鲁二的坟墓附近。这对从未见面的父女再次以另一种方式近距离接触。
一说亨利六世是被康斯坦丝毒死的,小编是不信的,难道手工干掉自己的靠山,落得孤儿寡母,就是她不惜落下弑夫恶名也要达成的结局?但丁的《神曲》可是将她列在了《天堂篇》的。而且她最终和丈夫合葬了。
意奸?引狼入室?卖国求荣?意大利人没那么狭隘的民族观。几百年了,没有人去破坏女王陛下的棺材打扰她的安息,就是他们对她最恰如其分的盖棺定论。
而德方也早已没有理由敌视这个诞下嫡皇子的主母。
这简直是“德意双馨”了。
既然亨利六世的独生子腓特烈放弃了德国,而亨利六世的大弟弟奥托不孚众望(亨利六世南征都带其他弟弟不带他),小弟弟菲利普就成为家族在德国的旗帜,自己登基做了德国国王,转手就把兄嫂无暇处置的尼科洛等人放了。插入一句,菲利普的妻子是坦克雷迪早死长子鲁三的遗孀。
这里为什么没有另一位皇弟康拉德的什么事呢?因为之前他已经因为拈花惹草被情杀了。不过他也不需要心理不平衡,在不久的将来,自有其他刺客送他的两位兄弟来与他团聚。
当时的教皇也不是塞莱斯廷三世了,那年年初他已经去上帝那里报了到。他不但无法驾驭强横的皇帝,甚至无法利用自己的余年扶持自己心仪的人选继任。而新上任的教皇因诺森三世也不会是雷锋,但腓特烈二世终于在逆境下成长起来,并且也像母后一样,努力夺回本来属于自己的一切。
他幼年时曾被遭母后排挤的父皇旧臣马克瓦尔德联同叔父菲利普掌控,这是不是康斯坦丝生前想预防的,不得而知,但可以预料,这两个人都不可能加害于他,也的确没有。
后来他曾经在那不勒斯加固那座著名的蛋堡,当时距离他(在因三扶持下)挤掉竞争对手韦家二少奥托四世,从而登上似乎本该在父亲死后就继承的神罗帝位(虽然人选通常是选举产生的)已经有十多年了。
只是他年幼就失去了父母,还来不及了解太多关于他们的故事,不知是否会有好事者插一句:
你知道吗?你正在加固的地方,正是你妈当年落魄时被你大表哥大表嫂囚禁的地方!
然而,腓特烈二世不是会拘泥于陈年旧怨的人:之前,他已经与尼科洛达成了和解,让这位几乎剥夺他出生机会的大主教得了个善终。
按父系算,腓特烈二世明明属于德意志的霍亨斯陶芬皇朝,却因把重心都放在西西里而被评价为西西里人,他的子孙中有三人成为了西西里国王。
毕竟连他的父皇都以与西西里诸王合葬告终——其中既有他的岳父,也有他的妻子。
说康斯坦丝的婚姻导致了欧特维尔家族的亡国,似乎也不十分错;但最终也恰是这个所谓的不祥人,将王室的血脉延续到了后继者身上,更是完成了对夫家的反杀,愣是把强悍的外国元首变成了入赘本国的第一先生。
腓特烈二世后来的成就大于康斯坦丝所望,不是康斯坦丝所能预料的。
她看不到的事情也不止一件。
比如,她死后才4年,就有一位公主受到与她相似的遭遇,却因为没有命运的眷顾,等不到云开月明,徒然酿就终身之憾;(小编发这篇文就是为了讲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不是为了强行灌鸡汤。)
比如,她那位年轻的曾孙,就在她儿子存心加固的那座有故事的蛋堡里,绝望地等来了自己最后的岁月,为她那曾显赫一时的夫家所有曾经有过的辉煌画上句点;
比如,她另三位年轻的曾孙,也将遭遇古三一般的亡国之厄,迎来与古三相似的命运……
——全剧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