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令唐昭宗无语又无奈的极品宰相韦贻范

引言

《太平广记》有这么一则故事:

有一次,晚唐才子罗隐乘船,有人告诉他同船有朝官,罗隐说:“是什么朝官?我用脚夹着笔也能敌过数人。”那个朝官听到以后,就在朝堂上宣扬罗隐的言论,彻底毁了罗隐入朝做官的仕途。

千年以后,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这个不厚道的朝官阴暗的内心,不仅无德,怕也无才。

然而,这样一个无德无才之徒,却不是一般的朝官,而是一朝宰相。这天下是没有人才了吗,连百官之首的门槛都那么低了?

唐昭宗大呼冤枉:你以为这种人当宰相是朕乐见的吗?

无能狂怒

如果韦贻范是一个杰出的人才,史书应该会对他着墨颇多,而不是简单地记载他曾任龙州刺史,又贬为通州刺史。这两个地方都在现在的四川。既然是被贬,犯错误的可能性很大。虽然史无明言,但再看下去,大家应该也能猜到他犯的大概是什么错误。

天复元年(901年)末,朝中发生剧变,唐昭宗被宦官韩全诲挟持到了凤翔节度使李茂贞处。

凤翔府即现在的陕西宝鸡,距离四川不远,韦贻范看到了机会,拉上同样被贬的洋州刺史苏检前去投奔,看起来是投奔皇帝,其实当然就是抱实权人物李茂贞的大腿。他当即就当上了右司郎中、给事中。过完年,李茂贞一推荐,他就当上了工部侍郎、判度支,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头衔,韦贻范什么也不用做,只要抱李茂贞的大腿,就一步登天从一个被贬的刺史做到了宰相。

三月,有一天,唐昭宗宴请宰相、翰林学士、宦官。喝着喝着,李茂贞和韩全诲都退席了。唐昭宗觉得这俩不在场了,有些话可以敞开说了,就问韦贻范:

朕为什么巡幸到这里来了?

说是巡幸,其实大家都知道,这是皇帝为自己被迫出奔遮羞的说辞。

韦贻范说:臣当时不在朝,怎么知道为什么呢?

昭宗一再追问,韦贻范依旧三不知。

昭宗怒了,你韦贻范既然是被宦官和李茂贞推荐上来的,那就是和他们一伙的,他们为什么劫持朕,你怎么可能一无所知,一定是在装傻敷衍!

“你怎么在朕面前妄称不知道!你既然不以正当途径当上宰相,就应该依法处理公事,如有不妥,朕一定按照旧例贬黜你。”又怒目而视,小声说:“此贼应该杖打二十。”又回头对翰林承旨韩偓说:“这种人也称得上宰相!”

如果是太平年代,一个走后门上位的宰相惹怒了皇帝,下一步肯定是要罢相了,这时候知趣的人还会选择自己辞职。古人有云:“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可现在唐昭宗自己都寄人篱下靠李茂贞过日子,甚至连“你这种人应该被杖打二十”都不能大声说出来,这场面,到底谁是君,谁是臣,谁在害怕谁?

这种情况下,唐昭宗的天子之怒反而成了无能狂怒。

韦贻范一看,啊,皇帝生气了,赶紧敬酒给皇帝压压惊。可唐昭宗已经对他有了意见,哪有心情喝他的敬酒?韦贻范见皇帝这是不原谅自己了,着急了,为了表达自己急于认错的诚意,竟然把大酒杯高举到了唐昭宗的下巴……

不想守丧

不久,韦贻范就被调为户部侍郎。当然如果可以选择,唐昭宗巴不得他赶紧滚。

如他所愿,韦贻范真的滚了,而且不得不滚:他的母亲去世了,按规矩,他要退出官场,守丧三年。

这时候距离韦贻范拜相才四个月,可这段时间,他利用职务之便,疯狂卖官,一旦要去守丧,怎么向买家们交代?他亲信的下吏刘延美为此赔得倾家荡产,只能不停请求宦官和李茂贞:赶紧让我们韦老爷复出吧。

宦官们去找唐昭宗,唐昭宗不置可否,宦官们以为他同意了,就由翰林院宦官学士使马从皓去找有关部门起草起复韦贻范的诏书。这个学士使,不是给翰林学士们打下手的,而是专门监视他们的。

有关部门的负责人也爽快,很快把文字写好了。

但宦官一看文字,却目瞪口呆,这哪里是起复宰相的诏书,分明是劝阻起复的奏疏!

因为那个负责起草诏书的不是别人,正是亲耳见证唐昭宗怒斥韦贻范的韩偓。

他说:宰相守丧一个月就要起复,国家制度何在?那些老老实实守丧三年的孝子们会怎么看?这起复他的诏书,我就是断了手腕,也不会写的!

马从皓急眼了:你不写,当心脑袋!

韩偓才懒得理论,把奏疏交给对方,就睡觉去了。

没有诏书怎么办事?宦官们只能回报昭宗。昭宗下令——褒赏韩偓!

宦官们不服气,在朝堂上抖出了所谓韩偓抗旨的事,李茂贞也趁机吹风:哪有皇帝任命宰相、学士却不肯起草诏书的道理?这学士是要谋反了吧!

唐昭宗说:你们推荐韦贻范起复,朕没有反对;学士不肯草诏,朕也没有反对。而且韩偓说的很有道理,朕有不听的道理吗?

上述的事情已经再明显不过了,唐昭宗从来都没有中立过,他的立场很鲜明:

丧期复出?你也配?国家缺了你就不行吗?你以为你是张居正吗?(不好意思穿越了,这句划掉)

李茂贞看出了皇帝的立场,他一个当兵的,实在没法在他不熟悉的礼法问题上和唐昭宗和韩偓理论,大概也知道的确是韦贻范理亏,就放出消息,先把自己摘出去再说:

那些书生的礼数,我一个当兵的哪里懂呢,都是被韦贻范所误,应该把他安置到邠州。

邠州原本也在李茂贞管下,但汴州宣武军节度使朱全忠以李茂贞劫驾为由,发兵来攻,邠州已经向朱全忠投降了,如果李茂贞真的把韦贻范丢过去,韦贻范以后归谁管?

韦贻范闻讯,赶紧停止了自己的跑官活动。

眼看老爷复出无望,刘延美走投无路,投井自杀。

起复而死

其实他太着急了,再坚持一会儿,他就能见证老爷复出了。因为李茂贞摸清了门道,把写起复诏书的重任交给了另一位翰林学士姚洎。

当初韦贻范被迫辞职的时候,是和李茂贞和宦官们一起推荐姚洎继任的,当时韩偓提醒姚洎,朱全忠兵围凤翔,李茂贞不是对手,要为没有随行的家族考虑,姚洎才称病推辞了,这一推辞,他就留在了负责起草诏书的岗位上。

也许扛不住压力,也许把这事当作了还人情,总之,姚洎写了。皇帝都身不由己,何况文官?

按道理,守丧期间却被皇帝下诏复出,韦贻范是应该上表推辞一番的。可经过了之前的事,他大概担心夜长梦多,一旦推辞,要是被皇帝顺水推舟,难免又要生出什么奇怪的程序来,干脆没有推辞,当下就上表谢恩,第二天就出来上班了。

别人守丧得三年,韦老爷守丧只用三个月,如此形象,在当时人眼里比性丑闻主角好不到哪里去。

——所以,罗隐凭什么要看得起这种人?

韦老爷倒是可以好好兑现之前那些卖官的承诺了,他九泉之下的母亲却怕是要给气活过来。可是以人类的科学水平,实在没有办法让老太太重生,所以她想教训不孝子,只有另一个办法。

于是,守丧只用了三个月的韦老爷,复出的时间也只有三个月。千夫所指,无病而死。这一次,宦官也好,李茂贞也好,神仙也好,没有任何人能救得了他了。

唐昭宗终于永远地摆脱了这个妖孽——可是,和他接下来要面对的局势和人相比,这个妖孽,真的不算什么……

IOS系统打赏通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