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如何“致人而不致于人”
来源:解放军报
“致人而不致于人”作战思想穿越古今,蕴含着客观存在的制胜机理,体现出强大生命力。正如毛泽东结合中国革命战争实践所指出,战争的敌我双方,都要力争在战场、战地、战区以至整个战争中的主动权,失掉了主动权,军队就不自由,就有被消灭或被打败的危险。
《孙子兵法》有“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一说。唐太宗与李靖讨论用兵之法,认为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这些强调的都是争取作战主动权,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左右战局而不被战局所羁绊。未来联合作战仍要深刻把握并灵活运用“致人而不致于人”这一作战思想。
建强体系以获得支撑战局的有利态势。过去讲“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现在建强自身作战体系,就是在战前争得支配战局的有利态势,先处战地,以逸待劳。打赢未来战争,需立足诸作战平台的相互融合和诸军兵种力量的一体运用,提升作战体系的综合效能。一是基于网络信息体系实现效能倍增。信息化时代作战能力的提升遵循系统论原理。运用信息技术的渗透性和联通性,应打破各军种、各作战域间的壁垒,实现各作战要素、作战单元和作战系统的有机融合,实现武器平台与作战系统和保障系统的紧密衔接、整体联动。二是基于作战力量体系夯实能力基础。作战力量体系是“致人而不致于人”的重要物质保障,应以对战斗力的贡献率为标准,筹划和推进军事力量建设,通过深层次力量整合,使传统作战力量的规模结构更加合理,新型领域作战力量得到扩展增效,形成以新质作战力量为骨干的体系构架。三是基于“撒手锏”装备体系锤炼关键招数。精兵利器是能够致敌而不被敌所致的“压舱石”,应自主创新,有所为有所不为,发展“撒手锏”武器装备和创新其战法运用,有效震慑和瘫痪敌作战体系。
夺控制权以获得行动自由的作战主动。只有获得对战场空间和作战领域的控制,才能拥有行动自由权、作战主动权。掌握战场主动,达成先机优势,就会更好地诱敌致敌,从容发挥己方之能。一是确保首要制权。制权体现了对作战空间的控制能力,其发展规律是新的制权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信息化作战中,制信息权作为首要制权,是致敌而不被敌所致的重要前提与保障。未来智能化作战,制智权或将取代制信息权成为首要制权,战场夺控将围绕新的制权而展开。二是确保局部制权。战场控制权存在着得而复失、反复争夺的可能,敌我双方的“致”与“不致”处于动态变化中。如果不能全时全域掌握全部战场制权,那么就要力争在主要作战方向、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形成局部制权优势,剥夺敌方并确保己方在某个时域、空域或频域的行动自由。三是确保快速转化。夺取战场制权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各种攻防行动和保障行动的顺利展开和实施,为此,制权优势必须快速转化为行动优势。
局部聚优以获得制胜强敌的非对称优势。不与强于己的作战对手打堂堂之阵,是因为双方在同域对称式作战中没有量差优势,难以形成“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态势。跨域作战,打破了作战领域或交战空间的局限,以不对称武器装备、技术手段等确立己方优势,强调以非对称的势差战胜对手。一是跨域聚力形成作战优势。融合两个以上域内的力量,以己方多域对敌方一域,以己方整体对敌方局部,以己方体系对敌方节点,形成更为突出的优势。二是跨域协同提升关键能力。跨域作战需要高效的跨域协同,包括跨域指挥控制,将各域的作战行动纳入统一的指控体系中,确保各作战域指挥连续畅通;多域情报融合与共享,任务部队应具备搜集、融合、共享各作战域精确、实时、详尽情报的能力;火力协同与打击,跨域作战的关键是火力协同,应更加灵活地协同组织各作战域的火力,提升目标识别与打击能力。三是跨域攻击实施非对称作战。实施跨域攻击,应瞄着敌作战体系的“阿喀琉斯之踵”,多域编组,跨域行动,夺取并保持比较优势。
精选精打以获得快速毁瘫的作战效果。随着精确制导武器、太空与临近空间高超声速武器、网电空间远程瞬时攻击等装备或技术的运用,战争进入发现即摧毁的“秒杀”时代。过去的大规模概略作战、持久消耗作战正向有限规模精确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转变。如果不能精准击敌瘫敌,快速达成作战目的,反而会暴露己方意图和作战体系的强弱点,让作战对手有了重点反击目标,落得不能致敌却被敌所致的下场。一是精选瘫敌要害。抓住作战体系的关键节点,通过类别划分和主次排序,找准并摧毁敌作战体系重心,引发链式反应、级联效益,降低敌整体作战效能。二是精确计算规划。精打的前提是精算。通过细致准确地计算与规划,确定打击目标,形成打击方案,定下打击决心。既要算目标价值,即目标对体系稳定与运转的关联度,根据目标价值高低列出打击清单;也要算防护强度,即目标的防护特点和生存能力,据此找准打击点。三是精细协调控制。对敌精准快速打击,需依托网络信息体系,全域感知战场,快速筹划决策。应共享战场态势,优化作战指挥流程,建立直达末端的指挥控制链路,动态监控战场态势、灵活组织临机协同,确保作战行动有序、有效、有力,在同一链路中实现作战行动同步。(李珂)
责任编辑: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