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维谈“好诗三要素”
沈华维
几年前,我曾写过一首论诗绝句:“世间难觅是知音,清浊从来不易论。诗品优先三要素,意高语美题材新。”我在诗中提出了鉴赏评判诗词作品优劣的三要素,即题材新、立意高、语言美。题材新是指作品要有时代气息,反映现实生活。立意高是指作品要有温度,有筋骨,有厚度,能引导人们健康向上。语言美是指作品基本合律,措辞通畅易懂,准确优美。好诗的要素和评判标准应该不止这三条,但我认为这三条是最主要的,且三者是个有机整体,密不可分,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新近读到宁夏三位诗人的三首诗作,略可佐证其要。
第一首是胥必成《西吉农村通自来水感怀》:
高原抗旱几时休,一滴甘霖一滴油。
四海龙王香火盛,千村百姓灶烟愁。
欲修管道翻崇岭,敢向泾源借碧流。
厨下清泉喷不尽,党恩永久是源头。
大家知道,宁夏西海固地区过去以贫瘠甲天下,由于山大沟深,交通不便,自然环境恶劣,吃水难是当地几千年来人类生存的第一大难题。此诗的题目(即题材)就十分新颖、鲜活,使人眼球一亮。西吉农村的人畜饮水主要靠人背、驴驮、车拉,从几里甚至几十里外的山沟取来积存的雨水,到现在家家户户通上了干净方便的自来水,这可是亘古至今之巨变,反映了时代的发展变迁。作者抓住了这个新事物,站位高,立意远,语言朴实,通俗易懂,仿佛描绘出一幅山区农村饮水发展的历程图,读来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此诗构思精巧,布局合理,有序递进。首联回望历史,由于高原世代干旱,滴水贵如油,语含沧桑和无奈,更显生存之艰难。颔联写生命的顽强和呼唤,千百年来人们同干旱作斗争,甚至烧香拜佛,乞求四海龙王普降甘霖,却依旧缺水断炊,无法根除炊烟之忧愁。颈联“欲修”、“敢向”二句展现了西吉人们立志改变贫困命运的雄心和不向逆境低头的勇气,印证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尾联将立意推向新的高度,“吃水不忘挖井人”,用事实告诉人们:党的富民政策是老百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幸福源头,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此诗题材好,立意高,语言平实,写出了新时代的新变化,展现了现代生活的新成就,彰显了新农村的新气象。有以诗存史、以诗证史的意义。
第二首是毛瑞花《西夏区丰安巷》:
小巷风光不染尘,满墙岁月正迎人。
那年故事何曾老,此处图文更觉亲。
电影院前谁似昨,报刊亭侧梦尤真。
回头总有无穷意,云色星空入眼频。
这首诗写作者所处的社区小巷生活,选取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巷外围环境切入,又通过文字修饰将这种似乎没有“诗味”的场景表达的非常雅致。作者以安静平和的心态,用不带渲染夸张的笔墨,营造了一个温馨且文化氛围浓厚的优美小巷,令人向往。作品有真实情景的描述,有虚有实,有远有近,有过往经历的深情回忆,展现了新时期居民社区生活尤其是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语言直白,老幼皆懂,格律也较稳当。作品以小见大,以点窥面,别有一番风味,读来有亲切感。
透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思考,如何立意,如何表达,如何在险怪与寻常之间找到一种富有审美趣味的平衡点。立意要追求差异化,避免跟风趋同现象,力求另辟蹊径,写出个性来。此诗不足之处是,缺乏深度,表象罗列过多,内涵挖掘太少。社区小巷主体是居民,是人物,而诗中见物不见人,感觉总在外围搔痒,失于肤浅,没有刻画出小巷独有的特色来。韩愈在《答李翊书》说:“惟陈言之务去。”其所谓“陈言”不止于词汇,更重要的是指诗意。写小巷这类现实题材的作品,应以当代人的审美观念去观察事物,反映社区的时代气息,写出小社区、大社会的独特魅力,写出与其他社区不一样的特色,展示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指数。用以小见大来立意,要从一定的思想高度来审视题材,又不任意拔高。若只限于表象描述,作品就显得平淡了。
第三首是白林中“看话剧《陈九斤脱贫记》”:
话剧年年下翠微。久违艺术展春雷。
穷乡要靠雄心改,壮志须凭实业堆。
致富缘来无懒汉,扶贫继往有丰碑。
回眸多少人间事,勤奋牵头大可为。
这是一首被陈九斤的脱贫故事所循环感动的作品,可见感动的力量是无穷的。作品描写我们正在进行着的扶贫脱困的伟大事业。用诗词艺术形式(包括小说、话剧、诗歌等)来再现和歌颂这场艰巨的世纪工程,是当代诗人的光荣使命和责任。这类重大的现实题材写出诗意写出新意,并不太容易。这首诗着力淡化主观、概念的痕迹,强化客观叙事,景中带情,情中寓理,有点有面,从取象到文字皆见经营之妙。
首联二句拆解题目,赞扬宁夏话剧团常年送戏下基层演出,使艺术的春雷响彻山川大地,滋润百姓的心灵。中间两联写的颇为精彩,集中展示了以陈九斤为代表的脱贫典型,矢志战胜贫困,改变贫穷面貌的雄心,他们埋头苦干,不等不靠,不当懒汉,开创实业,接续奋斗,创造了扶贫致富的丰功伟业。这正是宁夏贫困地区老百姓翻身奔小康的生动写照和缩影。尾联别开生面,避开平铺直叙,运用议论手法,以陈九斤这个脱贫典型为例,从中悟出一个普遍的道理,只要勤奋劳动,勤于实践,奋发向上,扎实肯干,人间的任何事情都是可以大有可为的。富有哲理的感悟令人回味。
一首好的诗词作品,具有十分强大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的本质是作者及其作品情感的真实。这首诗启示我们,诗词作品要体现时代气息,时代精神,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要善于运用现代词汇,像“雄心”、“实业”、“致富”、“扶贫”这些词语接地气,生动鲜活,有温度,易读易懂,与人们的心灵感应强烈,给作品更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特征的烙印,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编辑:余秀玲
制作:郭静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