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部门为什么要求上市公司在报表附注中说明以前年度全额提取的,或计提比例较大但收回的坏帐准备的原因?

这事遇到过一次。

那年公司利润有点多,一下增长太快明年就不好干了。当年利润增长50%,明年呢?投资者不会记得你那一年有多么努力,只会记得你今年干的有多差——前年还增长50%,这两年才5%,这界管理层不行呀,会计是不是做假账了?

但如果你把这50%拉平,平均三年增长呢,每年都有百分之十几,于是大家又会为你欢呼——连续三年投资回报超过行业平均水平,太厉害了!

其实业绩没变化,表现形式不一样了,业内管这叫盈余管理。

那年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利润不是超了吗,直接找一条生产线,全额计提了跌价准备。这条生产线进价过亿,没用几年产品就淘汰了,你可以把它当成生产BB机的,在智能手机时代生产BB机,可不要淘汰嘛。

所以全额计提跌价理由很充分,和审计沟通一点问题没有,但审计是从风险的角度,我们是从盈余管理的角度,结果一样,目标还是有区别的。

其实那条生产线后来又用了几年,也创造了一些利润,如果按后几年盈利水平,计提50%减值准备就足够了,但谁也不能说公司当年判断就不对,因为会计估计肯定会有偏差,百分百准确是不可能的。

你会问为什么发现还能盈利不转回一部分减值?首先准则是不允许固定资产减值转回的,目的是防止调节利润。即使准则让转不能转,这样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没事也有事了。

上面说的案例在上市公司很普遍,也不是监管的重点,监管最担心你利用减值准备操纵利润并从中获利,注意这和盈利管理还是有一定区别的。

比如某上市公司经营不善长期亏损,预计未来几年还要亏,怎么办?今年本来要亏1000万,找几笔应收账款或存货,全额提坏账,一把亏3000万,这2000万相当于储备金,未来两年分批收回,坏账准备就变成了利润,明后年就不用亏了(实际经营还是亏的),对外说是经营好转,扭亏为赢,不仅不用ST退市,还能操纵股价赚一波。

题主的提到的监管要求上市公司说明坏账转回,目的就是为防止上市公司玩这一手,也在提醒投资者注意这家公司有操纵利润的嫌疑。

有人会问:为什么监管部门只是要求解释说明,而不是直接处罚?

因为取证太难了。前面说的案例就很有代表性,生产线是真淘汰了,但产品不好卖不等于不能卖,改改说不定还能卖几年,但这种事谁也不说好,公司想全额提就能拿出对自己有利的证据,后来情况发生变化也是合理,总不能不让人家废物再利用吧?

同样道理,一笔应收款逾期了,客户现在经营困难,生产也停了,工资都发不出来,应不应该全额提?按谨慎制原则,当然应该提。但工资发不出可能只是现金流有点问题,客户可能还有房有地,卖点资产可能就缓过来了,这事除非你是当事人,外人很难搞清楚内幕。

总结下来,第一,会计准则的谨慎制原则是把双刃剑,看上去堵住了潜亏不报的口子,又给利润调节开了一个口;第二,学会计知识还是有用的,往好用可以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往坏了用,监管或审计找上门,吵架、争辩时也用得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