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药,理气解郁、散寒止痛
胃痛的种类有很多,有一种,说不上痛又说不上不痛,像胃上撒了盐,隐隐刺痛,这种痛还会在胃肠内乱窜,就像有一鼓气转不开。
此种情况,以香附为主药的小乌沉汤可试用。
小乌沉汤来源于宋朝官修医书《和剂局方》。
组成:乌药(去心)500克,甘草(炒)50克,香附子(去皮毛,焙干)1000克。
方中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根相附连续而生,可以合香,故被称为香附子。其性味甘,微寒。为气病之总司令,疏肝解郁,理气宽中功效强,很多行气解郁方都会用到,比如治郁病的越鞠丸,治心腹诸痛的艾附丸等。
乌药为樟科植物乌药的干燥块根。性味辛温,具有行气止痛,温肾散寒的功效。在此方中,它的用量为香附的二分之一,可助香附行气止痛。
《本草求真》说:凡一切病之属于气逆,而见胸腹不快者,皆宜用此。《药品化义》说:乌药,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外解表而理肌,内宽中而顺气。
甘草味甘,是个好好先生,可调和药性与补中益气。用量只有香附的二十分之一,炒过的甘草,不仅长于温中,甘温益气,且缓急止痛力强。用于脾虚胃弱,心悸脉结代等。正合小乌沉汤对应之症。
三味药共同起效,有理气解郁、散寒止痛之功效,可调中快气,治心腹刺痛。
不仅如此,治疗寒凝下焦、寒侵肝脉、寒疝腹痛,或气血不和之小腹疼痛、腹胀肠鸣泻下、里急后重等症。均可用到此方。
制法:将全部药捣为细末。每服10克,入盐少许,或不放盐,开水冲服。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