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十二月上旬的随想:最近发生的一件重大国是
2020,十二月上旬的随想:最近发生的一件重大国是
一、最近发生的一件重大国是
我也来做一回标题党吧。
我所谓的“重大国是”大概没有几个人认为是,但是它真是——最近核心开会要加强这个知识产权的维护力度,让我感到一种积极的奠基的意义。
怎么理解呢?一般而言,我们往往想到(且往往只想到):知识产权不就是笼子里的作家们出书的那点事吗,后来又加上流行歌曲的词作者的那点劳动,最大也不过是陈佩斯和X电视台的决裂……但是,为什么没有想到更多的东西、更大的范围呢?
我在写张桂梅校长的短文中说到遍及全国的课外辅导班,我提出“知识产权”欠账的观点。凡事不要张口就指责“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等等,道德在很多时候是无能无力的,如果总这样诊断,很难开出对症的药方。可以对比的有反正两个现象:1、信息社会了,我们看到普遍的文化课程辅导班是一大“中国特色”,为什么很多国家没有?2、狠抓应试教育的张桂梅校长的学生没有上辅导班,为什么成绩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我想前者说明我们学校的课堂教学水分太大;后者说明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投入更多精力,是可以取代课外辅导班的。
我也反对半通不通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要知道社会平均价值这条线是真实存在的,某些人“凭良心”的均贫富是没有影子的空想,但是社会平均价值却有科学的依据。回到开头,老师的认真、用心的备课就是一种知识产权,如果这份劳动达不到应有的价值回报(对照社会平均价值),他们渐渐会根据真实回报来修正自己的劳动付出,必须要达到某个平衡这是一种大趋势。然后,如果有机会,他们愿意付出有价值的劳动,如果再加上资本的引导,会更快地形成另一种局面。有人说:再这样发展下去最好的老师就到辅导班里去了。这也有两类现象:1、辅导班为优秀教师知识产权付出的薪酬符合价值规律;2、辅导班的薪酬能够吸引新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产生优秀知识产权。
面对这种趋势,国家也不是被动无力的,完全可以通过顶层设计主动保护知识产权,通过国家机器的定价权来提升知识产权的兑换价值,并以立法的制度建设保护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基础研究。“疫情”期间,李兰娟院士关于国家要重建价值观导向的呼吁格外振聋发聩,因为大灾大难面前更容易彰显价值。幸亏这是天灾,如果是人祸呢,实际上,外面的强盗闯进来先掘有钱人家的祖坟。
也不用担心一保护就泛滥,一开始可能保护了一些低劣的东西,但是燕昭王不也曾经“千金买死马”吗?真正尊重、真正保护起来的时候,一定是优质的东西打败劣质的东西。就怕某个掌控的集团不能彻底地保护知识产权,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根本丧失的是民族的机运、消弱的是整体国力。
最后还是那句话——
外面的强盗闯进来,先掘有钱人家的祖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