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命45:你有没有想要“活出来”的愿望!

启明灯

(微信号:QIMING-DENG)

心外无法,心外无理,心外无物。

△点击播放音频
【原文】

云谷禅师所授立命之说,乃至精至邃,至真至正之理,其熟玩而勉行之,毋自旷也。

01
我们看到,其实《立命之学》这一篇呢,用的篇幅非常长,我用了两天还多!篇幅非常长,因为这一篇特别重要。这一篇你整清楚了,你往后就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简单,明白了吗?
如果这块儿还觉得有点儿一头雾水,也没事儿,就是你也别痛苦,也别纠结,至于课上讲的你能记得多少呢?你就回忆回忆,经常就是“反刍”“反刍”,就那个意思。别太紧张,咀嚼咀嚼,“哦,这么个意思!”悟一悟,没准儿哪个地方“嘣”就又悟通了,对吧?
你看古代的很多高僧大德,人家说了个什么话,做了什么动作,然后那个人“言下大悟”!“言下大悟”是因为他一直有一个要悟的愿望,一直有个要活出来的愿望,所以他就憋、憋憋憋……到那个劲儿上了,正好遇到那么一个点,“啪”地就开了!是这个情况。他可不是说你每天晃个大点,然后正好一个东西过来,不是那种情况啊,我们要知道。
但是啥?但是这个东西呢,他又不是很使劲的那种状态,就是很拼命的那个状态,他又不是那样,他是一个非常放松的,但是又一刻不离的。我这么讲好不好懂?有没感觉?就是他是一刻都不离开,但是他又很放松,有点像现在咱们说的“格物”,“知道着”而不是盯着,能感觉到不一样吧?就是“知道着”,轻轻地一搭,你不走开。就是那样的一个状态,我们自己来体味体味。
说当年有一位祖师,叫大愚祖师。大愚祖师曾经讲过这么一句话,叫“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秘密”后面四个字最可怕。没别的,想活出来,就这一件事,就这一个办法,OK啦,特简单嘛,“无他秘密”啊。前面讲“成佛作祖”,彻底活出来,没别的。
咱上来讲“寂照照寂”。“寂”是啥东西?“寂”就是那个没属性的那个东西嘛,没有属性却包含一切属性,就是这个玩意,就是本体、觉、自性、佛性……
“照”是干嘛?“照”就是知道着,不是判断着、定义着,只是知道着、观照着。
“寂照”,就是你在这个空性里面,你在这个本体里面,这么照着它,就是你感觉着它。
你感觉到啥?“照寂”。你感觉到个啥也没有啊,啥也不是,叫“照见五蕴皆空”,对不对?你照着它。“寂照照寂。”
 
但是记住千万别用力!就别上头,不要给它添加各种信念。“成佛作祖,无他秘密。”没了。
是不是好简单啊?这个“大道”真的好简单,只是很多人不信,不信就错过了。
02
还有些什么?还有些人就是不懂,不懂就是你悟的不够。首先多悟一悟。
当然这个法门和您原来学的任何法门都不冲突。我说清楚没?和您原来学的都不冲突,就是您原来干嘛还干嘛,虽然我的课上讲,说不是念经、不是磕头,但是我们并没有反对念经、反对磕头,能听懂吧?就是你该干嘛还干嘛。
但是你现在懂得了,比如说你念经,叫“一心念经”。什么叫“一心”?诸位,是一(yī)心,不是一(yì)心,要把它给念对了啊。“一(yī)心”和“一(yì)心”不是一个意思,“一(yì)心”是说数量,我啥都没有,我就一门心思干,这叫一(yì)心;“一(yī)心”是我用“一(yī)”的心去念,有一个心念,好多人以为,说我一门心思要干这个事,我就一门深入。
 
阳明先生就有一段嘛,有人问阳明先生什么叫“主一”?什么叫“一门深入”?
“主一之功,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他说,读书我就一门心思读书,接待客人我就一门心思接待客人,这算不算一门深入?阳明怎么说?意思是你要是干别的呢,我忘了他当时举了个啥例子。阳明先生是个反问。
陆澄问:‘主一之功,如读书则一心在读书上,接客则一心在接客上,可以为主一乎?’
先生曰:‘好色则一心在好色上,好货则一心在好货上,可以为主一乎?’”这个问题是不是问住你了?
是所谓逐物,非主一也。”你对现象执着了,那可不叫“主一”。
“主一”是什么?“主一是专主一个天理。”什么叫“专主”?就是你站在“一”的这个立场上,你站在“觉”的这个立场,叫“专主一个天理”。我想这一段可能对老修行会有点帮助。
其实说到这个“一”,我们讲一个孔老夫子和曾参的一段对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这段可能很熟啊,《论语》上一段。
孔子和曾子两人对话。孔子就喊这个曾子,跟他说“参”(曾子的名)乎”——曾参!我的这个“道”啊,是“一以贯之”。
我先不解释什么叫“一以贯之”,我只解释“贯”就好了。“贯”是啥意思?“贯”就是串起来。你吃羊肉串,五块羊肉拿一棍儿——串。“贯之”,知道吧?串过去了;然后铜钱,这是一串铜钱,拿绳子“噌噌噌噌”套起来——一贯钱。“贯之”。
我的这个“道”,“一以贯之”、“一以串之”。
曾子曰:“唯什么意思?“啊,是了。”就这么一段话。
说“我这个‘道’一以贯之。”
“啊,是。”
子出,门人问曰。后来孔子出去了,别人听不懂,门人听不懂,就问这个曾子。
门人问曰:“何谓也啥意思?“何谓也?”
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现在的解释怎么解释呢?现在说夫子这个“道”啊,要忠实、要忠厚,要懂得原谅而已。
我现在来给你把这段再翻译一下,看看有没有毛病。上面说我这个“道”啊,是“一以贯之”;是一个的,可是到下面说的是二,曾子说了一个忠、一个恕,这说的是二,不是一呀。那他俩谁有问题?是孔子有问题还是曾子有问题?谁那么实在呢!能写到经典里说明他们都没问题,说明咱们解读有问题。
那我给你讲这个“一以贯之”的那个“一”,不是一、二、三的一,是“唯一”的“一”。“吾道,一……”我的这个“道”讲的是个“一”,不是讲的二,知道吗?我整个这个“道”贯穿的都是那个“一”,都是那个“觉”,都是那个“道”,都是那个“中”。儒家用的是“中”这个字,都是那个“中道”。
接下来这个曾子怎么说?曾子说,夫子的这个“道”啊,其实就是忠道和恕道。忠道、恕道啥意思?“忠”,现在我们一理解就是忠诚。“忠”是“中”的心。什么叫“中”的心?“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了呢?发了“——皆中和,谓之和。”所以你看这个地方——“中”的心。
“中”的心什么意思?“中”的心就是我始终保持“中道”的感觉,如果不在“中道”里,我要它回到“中道”。这地方在那干嘛?在格物呢!
后面又讲“恕”是什么意思?如心。什么叫如心?像你的心一样。
什么叫像我的心一样?我的心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这叫干嘛?知行合一啊。
这两句不是我说的,《说文解字》上就是这么解的,不是我编出来的,经典上就是这么解的。所以你有没有发现,你读经没读对啊!
夫子之道“一”以贯之,主“一”之道“一”以贯之,修行之道“一”以贯之……是“一”。你就知道为什么干嘛都在讲“一”个。好多修行的讲“清净心”,什么叫清净心?清净心就是那个“一”的心,就叫做清净心。对不对?

这一段就是关于这个第一篇的总结。

第一篇我们就先说到这儿。

03
接下来我们准备讲第二篇。我介绍一下这个题目吧——《改过之法》。既然谈到方法呢,那么它一定是很具象的。是吧?其实这一块儿呢,我觉得这个重点在它后面,有一段叫“从心而改”。有从事上改的,从理上改的,从心上改的,重点在那个从心而改。
当然这样讲呢,也没有说从理上改就不对,或者从理上改就不需要啊,从事上改就不需要啊,也没这么讲。反正记住一句话,我们一旦明白这个,就是不和一切法对立。这个不和一切法对立,它不是信念,它不是我专门不和一切法对立,是因为这个法它本身就包括一切。你有对立,你就不是一切,本来就是这样的,对吧?
我记得有一年,去外省去讲课,讲课完了他那边的老师听完了,很赞叹说:“哎呀,何老师这个真好,那你这是八万四千法门里的哪一法啊?”
我说:“不好意思,这一法就是八万四千法啊。”
它是八万四千,它不是八万四千分之一,你知道吧。
什么叫究竟法?这个方向是朝着究竟的这个方向来的。法是肯定是究竟的,只是说我还不究竟,实际情况就是这样,而且这个话也不是我说的,这话是达摩祖师说的,我们来看一下达摩祖师这一句话。
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一切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心外别求,终无是处。
——《达摩破相论》节选
达摩祖师这一句话,“问曰:若复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何法最为省要?”
如果有人“志求佛道”,“志”是发愿,一定要啊;成佛,想活出来、想成佛作祖、想成圣成贤。如果有人“志求佛道者”,当修哪一个法门,应该修哪一个法门最为省要?什么叫“省要”?“省”是省事;“要”是简要、重要。当修哪个法门最为省要?
“答曰:唯观心一法,总摄诸法,最为省要。”达摩祖师回答得斩钉截铁。说只有——“唯”。注意这个“唯”字。只有观心,观感觉的这一个法门,它能统摄诸法,所有的法都在它里头。所以我告诉你它是八万四千法。
“问曰:何一法能摄诸法?”为什么说一法能摄诸法?凭什么一法能摄诸法啊?它为什么不是八万四千分之一,而是八万四千?
“答曰:心者万法之根本。”什么意思?哪一个事物可以跳出感觉之外?阳明先生怎么说?阳明先生说:心外无法,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感觉之外什么都没有,全在感觉里,所以叫“心者万法之根本”。
“一切诸法唯心所生。”所有你认识到的东西,也都是从感觉里头呈现出来的。
“若能了心,则万法俱备。”如果你明白什么是“感觉”,“感觉”怎么回事,则万法俱备。
“犹如大树,所有枝条及诸花果,皆悉依根。”所有的枝枝叶叶都是从根上长出来的,别看上面枝繁叶茂的,底下就一个根。
“栽树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树者,去根而必死。”所以你解决问题就解决根。“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若了心修道,则少力而易成。”如果你能明了心去修道,那么不费多少力气,很容易就进步了,很容易就成就了,叫“了心修道,少力而易成”。
“若不了心而修,费功而无益。”这不就是你现在状态吗?不了心还挺辛苦、挺卖力气,“费功而无益”。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善恶什么意思?善事、恶事吗?一切感觉啊!对吧?你感觉好,感觉不好,一切体验都在你的感觉里面。
“心外别求,终无是处。”这句话老伤心了!你跑到心外面去学那个,白学。
这节课我们就到此地,谢谢各位,谢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