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汤美学:汤感呈现中的戏剧结构

如果说“开汤原理”使用了“烹饪逻辑”的话,那么到了“汤感呈现”阶段则要应用“戏剧结构”了

既然明确了汤感呈现的线性特征,也就意味着我们拥有了一种之于茶的“线性表达式”,而同为“线性表达式”的各种戏剧表现形式,则更为我们所孰知。

戏剧的任务是表达思想,每个人物表达各自的人物思想。在精心编排下人物依次登场,就是在线性表达整出戏的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人物思想得以表达,有赖于通过仅属于该人物的典型性格其内心与外部活动传递出来。而标准开汤则在发掘并呈现一道茶的典型性格以及每一水的情绪特点,并在尝试触碰其背后的那个主题思想。

汤感借由滋味呈现为情绪的变化发展,摆脱了具体情节的限制,实现了直接塑造人物性格(茶的性格)的功能。所以汤感体验将会成为一种更为纯粹,更为直觉的情感体验形式

既然汤感所承载的不是情节、对话,而是细腻、具体的滋味信息,而我们对滋味信息的描述很难实现详实、准确。同样,滋味信息所导致的情绪体验更是无法实现准确表达。所以,汤感呈现的情绪进程需要记录,却无法直接应用戏剧台本。

至此,我们涉及到了汤感呈现之于戏剧的第二点不同:戏剧是人的主观创作(编剧)与主导(导演与演员),而标准汤感则是在努力呈现一种近乎天地造化的线性体验,其创作与主导权都不在人,人只能去努力发掘并将其呈现。这也就从根本上否定了以人的主观意志去“改编”、“发挥”汤感表现的可能。

但汤感的体验过程毕竟是要记录的,不然每次曼妙的情绪也终将随着体验的结束而烟消云散。至少音乐还能留下个曲谱,飨宴还能难留下个菜谱,而到汤感体验就什么也留不下么?那在以审美体验为诉求的试茶阶段又何以依凭呢?试茶也需要个参考锚点与把手循迹而上啊。

既然不能直接应用戏剧台本,那我们就把汤感中的情绪内容依附在某个假定的情景片段中,再通过记录情景内容来升华情绪乃至性格。用汤感中不断发掘出的信息来充实这个情景。当情景充实后,情绪自然饱满,性格也就跃然而出了。

当然,这个假定情景并不唯一,它也是在标准汤感确定后,领品师凭直觉给出的。它只用来承载汤感信息,不一定非要表述出来,因为自有人能品出更多的细节,更高的境界,我们不需要给人家设限,——除非明确需要“领品”。

需要说明的是,集体标准开汤活动,所有领品师的假定情景是要保持一致的,不然就会出现各自不经意间的取舍参差而导致汤感差异。所以这时的给定情景就要反复推敲、格外谨慎,务必做到与汤感信息充分对应。

* * *

戏剧结构将更多应用于汤感呈现时的情绪分析与脉络梳理,汤感体验时的性格发掘、润色与系统引领。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应用戏剧逻辑呢?

无论是希腊经典结构的发端、发展、高潮、结尾,还是戏曲的起、承、转、合,都能与汤感呈现过程完美匹配:

温润泡,一水,二水,三水……,尾水收。

在保持同一主题基调的前提下,每一水也在极尽各自的变化。而由这种变化所组成的具体到每一款茶的汤感结构(汤感的戏剧结构)也多有差异,每每不同。这也是作为一名开汤领品师与品饮者共同洞察到的茶之终极魅力所在。

一款茶就是一出戏,——一出饱含情感跌宕变化的戏。

当我们基本掌握了一款茶的汤感结构,我们就要从“局部—整体”关系中去再度考量呈现效果:“……盯着正在进行的局部,知道自己在做的这个片段本身是好是坏;……同时也要能看到完成之后的整体,知道这个局部片段的好坏之于作品整体的影响。(赖声川)”它将有助于你将整体呈现得更有层次与深度。

我们知道,选择何种叙事方式取决于创作者的需求,“……创作者内心的需求,他到底要说什么?(赖声川)”而需求由搜集到的最精华部分决定。

如果这个创作者是“天地”的话,那么我们就要去探究出“天地”究竟要说什么?以及他赋予这道茶汤感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会让领品师经常获得某种“神交天地”的感受,并将“天启”于开汤中昭示于人,由此滋养出一种使命感、敬畏感与伟大感。无意间收获了“养吾浩然正气”之功。

结合此前我们探讨过的有关“汤感语言(汤感的镜头语言)”的话题,以及“长镜头”、“特写”、“推拉摇移”、“固定镜头”等的表现特点,还有“汤感中的矛盾张力”等内容。

至此,我们完成了以汤感呈现为目的又一系统理论版块的搭建。它将助益于我们更好的呈现汤感及其背后更为重要的情绪、情感。

* * *

想象你能够呈现或体味一场以味道为载体的情感大戏,会是一种怎样的经历……

算了,还是别想了。

泡茶找空山,这里是空山茶话
相    关    链    接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续
开汤美学:汤感“长镜头”
茶品冲泡的烹饪逻辑 · 绪论
(0)

相关推荐

  • 非线性结构変成线性结构

    非线性结构変成线性结构

  • 一个人思维高低,从0到5级,每一级分别是什么?

    <一个人思维高低,从0到5级,每一级分别是什么> 文 | 程驿 你好,我是道长(程驿). 我是一名纯粹靠思考去赚钱的人. 一名专写深度思考的作者:一名咨询分析师:一名结构化思考的教练. 这 ...

  • 喝茶的种种情景

    喝茶最美的13种情景 明代的冯可宾提出饮茶"十三宜",指出了在这十三种情形下是最适宜喝茶的.或者说,要有这样的环境和心境,才能品到最完美的茶.一无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 ...

  • 开汤美学:一款红茶的汤感呈现对比

    同一款茶,正确与否的开汤呈现,其最终汤感品质究竟能有多大差距呢? 对比别人不合适,就以我上期学员学习之初开汤的一款她自带的武夷红茶为例吧,就当是空山流的内部经验,供大家参考. 她的茶就让她先泡.她边泡 ...

  • 开汤美学:汤感体验中的情感溢出

    琴.诗.书.画,常附庸于茶会.然时人多不知其故,而妄自搭配.或茶前.茗间抚琴一曲,也多是那早已烂熟于市井的四六之音:或茶罢须臾,便有请来宾中的书家挥毫泼墨,美其名曰"以资纪念",但 ...

  • 开汤美学:汤感的最大公约数

    我似乎触碰到了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茶行业这个房间里的大象 - - 那就是对于茶的追求,人们愈来愈趋向于达成某种共识,比如原料产区.加工工艺.仓储环境等,这都还好.而在这所有的共识里,我最不要接受的 ...

  • 开汤美学:汤感无上限

    何为"汤感无上限"?通俗地讲就是"没有最好喝,只有更好喝!!" 此言一出,--好狂妄~~ 不过看当代茶界的汤感研究基本还处于边缘领域,尚未真正起步.所以我说这话 ...

  • 开汤美学:图释“汤感标准浓度”

     下周开课,正在重新梳理教案,其中有关"标准浓度"的概念已经比较完善了想到之前曾图释过"茶叶的浸出过程",那么这次也用图例的方式为大家解释一下"汤感的 ...

  • 开汤美学:浓度钝感

    当年还未投身于品鉴研究时,已有机会在一些茶会中泡茶,与会者也不乏一些知名前辈.出于礼貌,上手前我总会问上一句:"您是喝浓点儿,还是淡点儿?"应该也是出于礼貌,前辈总说:" ...

  • 开汤美学:汤感“长镜头”

    电影镜头语言里有个"长镜头"的概念.两个含义: 一个是时间概念上的长,这个很好理解. 另一种则表示在同一画面的前景.中景.背景上都均有情节在发展进行着,这些情节可以是相关的,也可以 ...

  •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

    任何一个相对成熟的领域通常都具有属于自己体系的语言.如数学.音乐.书法.绘画.诗歌.雕塑,都有其各自专属的语言系统. 大家听到最多的莫过于艺术语言当中的电影语言,专业点儿还可以称其为"视听语 ...

  • 开汤美学:汤感语言·续

    "汤感语言"概念的提出意味着什么? 一个重要概念的提出往往是该领域发展的阶段性标志,下一阶段很可能将就此展开. "汤感语言"概念的提出,对该业界内外意味着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