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家陶瑞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陶姓人(1)

陶氏传人2021.7.24前言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科学院自1955年实行学部委员制度(1993年改为院士制度)以来,共有6名陶姓精英人士入选,获取中国科学界最高学术称号,享受中国科学界这一崇高荣誉。这是300万中华陶姓人的骄傲!为了让更多的陶姓宗亲和社会人士知晓他们的英名,他们的事迹、他们在自己从事的领域对中国科学所做之重要贡献和曾创造过的荣耀,以激励有志后人学习、赶超,进一步书写、光大陶氏辉煌,陶氏传人自本期开始将推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陶姓人”系列文章,并拟对他们逐一简要介绍,与宗亲和有缘人分享。物理学家陶瑞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的陶姓人(1)

陶瑞宝,1937年3月17日出生于上海,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物理学部),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一.人物经历1955年9月,陶瑞宝进入复旦大学物理系物理专业半导体物理学习。1960年7月,陶瑞宝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之后继续在该校理论物理专业就读研究生。1964年3月,陶瑞宝从复旦大学物理系研究生毕业,并以毕业论文《具有各向异性相互作用的多费米子体系微扰理论和Green's函数方法》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64年-1978年)、讲师(1978年-1980年)、副教授(1980年-1984年)。1984年,陶瑞宝晋升为复旦大学物理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87年,陶瑞宝担任复旦大学物理系主任(至1990年)。2002年,陶瑞宝获得"华中一新世纪讲座教授"席位 。2003年,陶瑞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2009年,陶瑞宝担任复旦大学量子调控研究中心主任。二.科研成就陶瑞宝教授首创了自旋算子玻色变换的投影算子理论,把变换后对玻色空间的限制表示成玻色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受到国际上的重视和采用。与他人合作创立了计算周期性多孔和复合媒质中弹性波和电磁波传播的傅立叶方法,计算了微结构对弹性模量、介电常数等的影响建立了能包括液晶分子位置短程关联的广义分子场理论,解释了在“无序相-向列相”液晶理论中的"deGennes迷"。此外,在非周期序列、低维磁性理论等方面都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 。三.学术交流时间交流单位1983年09月-1984年10月美国Exxon研究工程公司访问科学家1988年06月-1998年09月日本东京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1991年05月-1992年05月美国Exxon研究工程公司访问科学家1994年07月-1995年01月日本东北大学金属研究所访问教授1996年07月-1996年09月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2000年04月-2000年06月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访问教授2003年07月-2003年08月香港中文大学访问教授四.人才培养1. 讲授课程陶瑞宝教授先后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多门基础课和专业课 ,如《量子力学》《统计物理》《高等统计物理》《群论》《复杂流体导论》《凝聚态物理中的群论方法》等课程。2. 编著教材陶瑞宝教授在积累多年教学和科研的基础上,撰写了近90万字的《物理学中的群论》,该著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00年被教育部第一批推荐作为研究生的群论课用书 。五.社会任职时间担任职务1985年-1991年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协联成员(Associate Member)1987年-《International J. Modern Physics B》《Modern Physics Letter B》编委1991年-1996年上海市物理学会理事长1994年-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CCAST)顾问委员会成员1995年-1998年第三届国家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98年-2002年第四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物理天文组委员1998年-2003年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高级协联成员(Senior Associate)六.人物评价:1.自我评价:陶瑞宝教授认为:“国内对院士的认识似乎有拔高的趋势,其实院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在大学里就是普普通通的教授,好好带几个学生,在学术上以身作则。我只想要一个安安静静的研究环境,有自由的科研时间,有安静向上的氛围。”2. 复旦大学评价:陶瑞宝在多孔媒质和复杂流体理论研究、低维自旋和磁性系统理论以及分形理论等凝聚态理论等凝聚态理论的不少领域里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同样也取得一些成果。他所开展的研究工作在国际上也有一定的影响,并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瑞宝”条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