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鹿邑明道宫
鹿邑明道宫是后人纪念在此讲学的老子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也是帝王朝老驻跸之处,始建于唐,初名奉元宫,宋真宗时易名为明道宫。现存明道宫为千禧年后复建的,宫内唯一古迹就是位于东北隅的老君台。老君台相传是老子升仙之所,又被称为升仙台。清光绪版《鹿邑县志》载“天宝二年(743年)为太清台”,后世历代有修缮。现存老君台上建筑为清代复建,一进四合院,山门、东西配殿和正殿。台周起城墙,圆状,沿城墙可环行一周。正殿东有株濒死唐柏,前廊外墙上嵌有五方碑刻,二方为1993年复制的明万历碑;另二方,一被人为戗去内容,一被岁月剥蚀掉严重。内容和时代无法辨识;唯一相对完好的同为明万历年立“孔子问礼处”碑,圆形碑头阴刻图案尚清晰,文字无法辨识。
整饬一新的明道宫,颜值很高。
↓犹龙湖和犹龙堤。犹龙堤建于2005年,名字源自《史记·老子列传》孔子问礼于老子,回去后对弟子说“吾今见老子,其犹龙邪。”
↓明道宫山门
↓迎禧殿内摆放有两件太清宫商周时期长子口墓出土文物,鱼看着像仿品,可是介绍上没标注为仿品。
明道宫新建的正殿--玄元殿。殿前有八卦台。
↓殿内正中老子坐像
↓明道宫后殿--享殿
↓享殿后是名动寰宇的老君台
↓升仙台景区给出的说明,鱼觉得奇怪,为什么不参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条目给出的内容。
↓老君台东侧为和平碑,碑为四方柱,四面书文字。日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和英文。内容为“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立碑人为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炮手梅川太郎等人,立碑时间为1997年9月19日。
↓三十三级台阶尽头为升仙台。
↓山门的抱鼓石,正殿前廊外墙上碑刻。鱼看着被人为戗去内容的那方碑刻(下组图上中),替这人累得慌,一个字一个字戗下去,那得有多大的耐心。另外一方碑刻(下组图左下)平整如镜,是用磨刀石磨平字迹的?
↓下两方碑刻1993年重置的。原石被碎尸万段了?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孔子问礼处碑”刻。只能看清楚碑头阴刻花纹。想必介绍来源于县志。介绍中有“孔子曾数次向老子‘问礼’”,恕鱼愚钝,怎么记得只有三次。
老君台是个有故事的地方。当年日军攻城时炮击老君台,连发十三弹,居然一发未爆。此之前日军一发弹就炸掉了与老君台相对的高台建筑魁星楼,而老君台连发十三弹,发发成了哑弹。日军炮手和指挥官都觉得不可思议。
更匪夷所思的是当年老君台一间炼丹房有满满一屋子炼丹用的黑火药,如果一弹爆炸,后果可想而知。专家解释说初夏季节天气潮湿,炮弹受潮了。十三发,各个都受潮也巧到家了,再说之前炮轰魁星楼、东南城楼都是一矢中的,只能解释为老子显灵了!
古柏上挂着说明:科属,侧柏;产地,我国北部及韩国;年代,唐代。编号,03。
老君台上另一位故事主角:赶山鞭。老君台原有的那根赶山鞭和太清宫太极殿前的形制相同,可用乾隆版县志上话“盖唐时旧物也”。命运多舛的它,被冯玉祥拔过一回,算它命大,还苟延残喘;四十年后被小酱们薅出熔炼成农具;又二十年多后,当年小酱内疚出资重铸,记忆出现偏差,安放位置偏离原位置西南一米远。
1991年重铸的赶山鞭。时隔二十四年,老君台上又有了赶山鞭。
↓明道宫东北角、老君台东侧有一四合院,二进院落,二进院最北正殿为皇祭殿;一进院为李氏书画院和道德经艺术馆,乏善可陈。
再看一眼老君台,有历史有故事,不乏神奇之地!
↓鹿邑博物馆位于老君台西侧,与皇祭殿相对。展品以太清宫商周时期长子口墓出土文物为主。青铜祭器居多。
1997年,考古专家在太清宫发掘出一处含龙山文化遗址、西周墓葬、东周夯土基址和大型马坑、唐宋建筑基址、碑刻及明清建筑的大型文物古迹群。该遗址时代早,跨度大,保存完好,文化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北京和河南省的10余名考古专家指挥近百名民工还对太清宫前、后宫周围3300多平方米的地面进行了挖掘,发掘出了清晰的唐、宋、金、元太清宫遗址及大量的祭祀器皿。随后,60余位来自北京大学、国家文物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历史所及全国最知名的考古专家和老学专家云集鹿邑,研究这次挖掘成果,一致认定,发现的大量祭祀器具证明历代祭老在太清宫、祭李母在后宫,同历代文献记载完全吻合,而那次考古挖掘,被评为199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从而载入史册,震惊海内外。(摘自360文档)
↓说实在的,鱼质疑这些文物的真伪,以为它们绝大多数是仿品。四个展厅从头看到尾,它们中没有一件展品标注为“仿品”。
展厅内没有灯光,全靠门窗的自然光,拍摄出来效果极差。上图和下八图均为太清宫长子口商周墓出土文物。青铜祭器。
这些清瓷很一般。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