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6残贼必诛悦则取国

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6残贼必诛悦则取国

题文诗:
宣王问曰:放桀,武王伐纣,有诸之乎?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则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也,而贼义者,谓之残也.

残贼之人,谓一.武王,一夫纣矣,

未闻弑君.孟子,齐宣王曰:为巨室则,

必使工师,求大木也.师得大木,王喜以为,

能胜其任.匠人也者,斫而小之,王怒以为,

不胜其任.人幼而学,行之,王曰姑舍,

所学从我,何?今有璞玉,虽万镒,

必使玉人,琢之.于治国家,则曰姑舍,

所学从我,何以异于,玉人,雕琢玉哉?

齐伐燕胜.宣王问曰:或谓勿取,或谓取之.

以万乘国,伐万乘国,五旬举之,但依人力,

不至于此.不取其国,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燕民,悦则取之.古行之者,

武王是也.取之燕民,不悦勿取.古行之者,

文王是也.以万乘国,伐万乘国,箪食壶浆,

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

如火益热,亦运而已.仁至义尽,悦民为本.

【原文】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1,武王伐纣2,有诸3?”孟子对曰:“于传5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6’。闻诛7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译文】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回事吧?”孟子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做臣子的弑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破坏仁爱的人叫作'贼’,破坏道义的人叫作'残’。残贼俱全的人,叫作'一夫’。我只听说过武王诛杀了一夫殷纣,没有听说过他是以臣弑君的。”
 
【注释】
 
(1)汤放桀:汤,商代开国之君;夏桀暴虐,汤兴兵讨伐他,把桀流放到南巢(今安徽巢湖)。
 
(2)武王伐纣: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伐之,纣王兵败,自焚而死。
 
(3)有诸:有之乎;诸,“之乎”的合音字。
 
(4)传:音zhuàn,传记。
 
(5)弑:臣下无理地杀死君主,儿女杀死父母都叫作“弑”。
 
(6)一夫:“独夫”的意思。
 
(7)诛:合乎正义地讨杀罪犯叫作“诛”。

【原文】
 
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1。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2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3于此,虽万镒4,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
 
【译文】
   孟子谒见齐宣王,说:“建筑一幢大屋,就一定要派工师去寻找大树。工师找到了大树,王就高兴,认为他能够担负他的责任。如果木匠把木料砍小了,王就会生气,认为他担负不了他的责任。〔可见要学好一门手艺是很难的。〕比如某人从小学习一门手艺,长大了便想靠它赚钱养家,可是王却对他说:'暂时放下你所学的,听从我的话吧!’那将如何呢?假如这里有一块没雕琢过的玉石,即使它非常值钱,也一定要请玉工来雕琢它。可是一到了治国理政,您却〔对政治家〕说:'暂时放下你所学的,听从我的话吧!’这跟您要教导玉工雕琢玉石,又有何不同呢?”
 
【注释】
 
(1)工师求大木:工师,古代官名,主管各种工匠。大木,大树;不能理解为大木料,许多书证可以证明它。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2)斫:音zhuó,砍削。
 
(3)璞玉:玉之在石中者;璞,音pú。
 
(4)万镒:表示极为贵重;二十两为一镒。

【原文】
 
齐人伐燕,胜之1。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2。取之,何如?”
 
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3。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4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5,亦运6而已矣。”
 
【译文】

 齐国攻打燕国,战胜了它。齐宣王问道:“有些人劝我别兼并燕国,也有人劝我兼并它。〔我想:〕以一个万乘之国去讨伐另一个万乘之国,五十天便打下来了,光靠人力达不到这一目的〔,一定是天意如此〕。如果不去兼并,上天会〔认为我们违反了他的旨意而〕降下灾害来。兼并它,怎么样?”
孟子答道:“如果兼并它,燕国百姓高兴,便兼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武王就是个例子。如果兼并它,燕国百姓不高兴,就不要兼并它——古人有这样做的,周文王就是个例子。以一个万乘之国去讨伐燕国这个万乘之国,燕国的百姓却用筐盛着饭,用壶盛着酒来欢迎王的军队,难道会有别的意思吗?只不过想躲开那水深火热之苦罢了。假设反而是像水越深,像火越大,那燕国百姓也只会奔走逃避而去的。”
 
【注释】
 
(1)齐人伐燕,胜之:事在齐宣王五年(前315年),燕王哙把燕国让给他的相国子之,国人不服,将军市被、太子平攻子之,子之反攻,杀市被、太子平;齐宣王派匡章乘机攻打燕国;燕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燕君哙死,齐因而速胜。
 
(2)不取,必有天殃:类似文字常见于先秦古籍,应是当时流行的观念。
 
(3)文王是也:《论语·泰伯》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服事殷商。
 
(4)箪食壶浆: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筐;食,饭;浆,用米熬成的酸汁,古人用以代酒。
 
(5)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逢彬按,这两句的“如”,是“好像……那样”的意思,不是“如果”的意思。表示“好像……那样”的“如”,其后通常接名词或名词词组,如:“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诗经·卫风·淇奥》)当表示这个意义的“如”后面所接的是一主谓结构时,主谓之间通常有一“之”字:“如川之流,绵绵翼翼。”(《诗经·大雅·常武》)但也不尽然:“诛其君,吊其民,如时雨降。”(《孟子·滕文公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就属于后面这一类。若“如”表示“如果”,则为“如+(非主谓结构的)谓词性成分”。详见杨逢彬《孟子新注新译》。
 
(6)运:徙,奔走逃避。

(0)

相关推荐

  • 孟子日课021丨民主之国,必先有公民意识

    今天是<孟子日课>第21节.欢迎你留言交流.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q ...

  • 易经(254)勇于打残贼

    易经(254)勇于打残贼 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南狩,这是主动出击,不是坐而待毙.以明治暗,一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得其大首,针对最大的敌对势力,其他的都要进行统战. 不可疾,一如 ...

  •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用您这样的行为方法,来求取您想得到的,就如同爬到树上去捉鱼一样可笑.  赏析 这是孟子讲"缘木求鱼"的一句话. "缘木求鱼"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1独乐非乐与民同乐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1独乐非乐与民同乐 题文诗: 庄暴见曰:暴见于王,王语好乐,未有以对. 好乐何如?孟子答曰:王好乐甚.则齐国其, 庶几治乎.他日见王,曰王尝语,以好乐乎? 王变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2仁者得民乐天安民

    题文诗: 宣王问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其有诸乎? 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大乎?答曰民犹, 以为小也.曰寡人囿,方四十里,民以为大? 曰文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雉兔者往, 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3忧民之忧流连荒亡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3忧民之忧流连荒亡 题文诗: 齐宣王见,孟子雪宫.王曰贤者,有此乐乎? 孟子曰有,人不得则,诽其上矣.诽其上者, 然其非也;为民君上,而不与民,同乐亦非. 乐民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4仁政利民好货同民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4仁政利民好货同民 题文诗: 宣王问曰:人皆谓我,毁我明堂,毁乎已乎? 孟子对曰:夫明堂者,王者之堂.欲行王政, 则勿毁之.王曰王政,可得闻欤?对曰昔者, 文王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5遍听于民进贤退奸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5遍听于民进贤退奸 题文诗: 孟子之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 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返则,妻子冻馁, 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者,不能治士, 则如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7诛暴吊民义兵利民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7诛暴吊民义兵利民 题文诗: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问曰: 诸侯将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 臣闻汤也,七十里能,为政天下.未闻千里, 畏人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8仁政民亲创业垂统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8仁政民亲创业垂统 题文诗: 邹与鲁哄.穆公问曰:有司死者,三十三人, 民莫之死.倘诛之则,不可胜诛;不诛之则, 疾视长上,之死不救,如何则可?孟子对曰: 凶年 ...

  •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9从仁如流行止由天

    <孟子>卷2梁惠王章句下诗解9从仁如流行止由天 题文诗: 滕文公问:滕国竭力,以事大国,不得免焉, 如何则可?孟子对曰:太王居邠,狄人侵之; 事以皮币,不得免焉;事以犬马,不得免焉; 事以 ...

  •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2富贵不淫仕必由道

    <孟子>卷6滕文公章句下诗解2富贵不淫仕必由道 题文诗: 景春问曰:公孙衍与,张仪岂不,大丈夫哉? 怒诸侯惧,其安居也,而天下熄.孟子答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丈夫之冠, 父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