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道297:读《心若菩提》有感1
297.读《心若菩提》有感1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福耀集团创始人、董事长曹德旺所著的《心若菩提》。曹先生年少坎坷,但通过自已的艰辛努力创办了世界第一大汽车玻璃厂,从1983年第一次捐款至今,个人捐款累计达100多亿元,不愧于人民企业家称号。
此书讲述了他的成长和创业史,值得当下眼高手低的人仔细品读。今天分享的是第一章《贫困童年》。
曹德旺父亲未成家之前,在日本一家布店学习经商。学徒第一年,就是煮饭、煮菜、挑水、倒马桶、倒尿壶、吃的是老板一家的剩饭剩菜。晚上必须对着镜子练习走路,练习微笑,练习鞠躬,练习说话的口型,一直练到自已满意为止。学徒第二年,挑起货担走乡串户销售布匹。第三年,回到店里学习怎么站柜台,怎么接待客人,进货出货。三年一到,就让他离开自已去开店。
他父亲理解到了老板的良苦用心:第一年是练其身骨;第二年教他吃苦;第三年才授其真技。如果前面的苦都吃不了,自然是学不到真本事的。
我也有初中毕业就外出找师父学手艺的学生,和他们聊天的时候,他们感觉到师父都不怎么友好,感觉是“教会徒弟,饿死师父”,所以他们想学东西,而师父就只喊他们帮到师娘做家务,能打打下手,都是觉得是恩赐的学习机会。
现在看来,有传统手艺的这些师父其实也在通过做家长来看徒弟的人品,确定哪些值得教,哪些会提前走人的。真正留下来的,才是真想学手艺的。
所以,进了师父门,修行在个人,能真正学到本事的人不多。
而曹德旺的母亲曾是地主千金,但因为父亲返回老家落户时,载运家财的货船沉没;回到家乡,家乡土地贫瘠,父亲又不会农活,家中七八口人要吃饭,生活变得穷困起来,一天只能吃两餐汤汤水水。母亲告诫孩子们,不要让别人知道家里情况,否则别人看不起他们,出门“要抬起头来微笑,不说肚子饿,要有骨气,有志气。”
母亲读过书,所以知书达理,活得有志气,她常常说:“天下没有人会同情你的贫穷,也没有人为你解决;要摆脱贫穷,只有靠你自已的努力和拼搏。”“穷不可怕,最怕的是没志气。”“做人最重要的是人格的完整,最需要的是取得他人的信任。”
三句话放在现在看来,也是生活的真谛。第一句强调是自已的努力很重要。第二句话强调是做人要不服输,有志气去赢得未来。第三句话强调做人要诚信,人格要高尚。这就是家教。
这几句话,我也常常对我的学生说。希望他们学习知识之前,先正己,这样学到的知识才会一生受益。
曹德旺9岁之前无名,只被叫做“小印度”。9岁之时,送去读书才被长辈赐名德旺。但是他是个小调皮,成天在课堂捣乱,在很多教师眼里他是一个坏孩子。那个时候也是父亲的逆境期,所以他常常因为调皮成为父亲的出气筒。母亲教育他可以哭,不能和父亲顶嘴,也别还手或逃跑。即使被冤枉,也不能。因为打你的是你的亲爸爸。
看来,曹先生是接受传统的“黄荆条子出好人”的教育,如果放在现在的家庭,可能很多心灵脆弱的孩子都受不了,早就离家出走或以死威胁了。当然,这里必须感谢他的母亲,父亲给了他肉体的伤痛,而母亲却给了他心灵的慰藉。一个人心正了,自然不会走歪了。
他在学校做过最过分的事情,就是初一的时候把尿撒在教导主任的头上。这也是导致他辍学的根本原因,从此他成了生产队的放牛娃。但他出了学校依然想读书,于是自已拿了哥哥的书来自学,遇到不认识字或搞不懂的题就问哥哥,还专门购买了《新华字典》和《辞海》来辅助学习,在放牛娃时期,养成了自已阅读的习惯。
为什么教导主任会被他撒尿,是因为他被发现中午不午休,跑到小河沟洗澡,把他在全校作为坏的典型来宣传,这让他很生气。因为他中午要去捡柴,捡完之后浑身是汗就想洗个澡,却没想到自已努力持家却被当作坏榜样,心里想不通。
这也给我们老师提了一个醒:事情没弄清楚来龙去脉之前,别武断下了结论,伤了孩子的心,甚至会把好事办成坏事。
后来,他去农场上班,工作很轻松就是数挖好的树坑个数。但是这个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上容易出错,但是他很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他聪明之处还有很多,他不是忍受生活的折磨,而是从中看到了希望和机遇。
再后来,父亲开始带他做生意。父亲提醒他做事要用心,有多少心就能办多少事。曹先生数了数,觉得有“用心、真心、爱心、决心、专心、恒心、耐心、怜悯心……”。
曹先生说自已事业发展后,能数出来的心,已经不是双手的手指能容得下的了。
想想,人生不就是这样吗?做事要用心和专心、恒心、耐心,做好要有决心,对人要真心、怜悯心,对社会要有爱心。曹先生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成为长为担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开头就提到他个人捐款上百亿。
做小生意其实也是艰难的,机遇和风险并存。早年他跟随父亲贩卖烟丝,有一次差点累死在路上。后来改做水果生意,凌晨两点就得起床去县城批发水果,因为利润薄,又改做烟丝,被查处。
后来,三年自然灾害加上大跃进,特殊的时期,他母亲病了。于是他马上结婚,好有人照顾母亲。然后分家,决定独闯天下。他发现了白木耳的商机,也赚到了一点钱,但是后来也被查处,导致他欠下村民债务。而祸不单行,他被安排去工地挣工分。但是他能够在工地上想方设法做好事,让他有机会翻身,后来在工地食堂做事,解决了食堂面临的三大难题。他是善于思考的人,面对问题,不是顺其自然,而是积极思考解决。而且能够站在农民工立场上想问题,很得人心。后来去大洋农场当果苗技术员,因为某天因为怜悯帮助了一个路人,没想到这个路人居然是某农场场长,把他要去当果苗销售人员了。
在这里,他学到了一个道理“人靠衣装马靠鞍”,知道了要注意穿戴整齐,打扮和自已的身份相当。同时知道“一个没有组织纪律的企业不会发展,一个不会发展的企业不是久留之地。”
他又辞职了,因为他在当时(1975-1976)一年能赚3万多,对很多人来说,这是天文数字,他意识到了那个年代树大招风,果断改行。
人,就是有自知之明才好!
我们都会羡慕那些自带光环的人,却不知道,这光环是经受过多少磨难的洗礼,才会出现在头顶上熠熠闪光!
(2021年7月27日于家中)
PS:明天如果有时间的话,和大家分享第二章《艰苦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