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研究]自画像中的我(16)
丁聪自画像
你是谁,如果简单地告诉他人,自报家门我是某某某就是了,一般来说这是例行公事的方式。是啊,在路上见到某人,打个招呼就算是认识的熟人。其实你根本不了解他的趣味与气质,除了名字你根本不知道也不了解他,更别说它的今世前生了。这倒不如看张精彩的自画像来的更直白。漫画家们画漫画像当然更是绝妙,这些我们应该看得很多了,他们如儿童一样的眼光,笑看世情与人性,其细腻的观察与轻松地调侃令人喷饭,即是剖析自我也带着几分犀利。他的性格和气质会毫不掩饰的显露出来。或许不是职业漫画家,往往也能从一幅自画像中读出更多的趣味。偶尔为之是人生的幽默与快慰的扩展,自娱的好玩,在别人看来也是画家真性情的体现。
(下面作者按收稿排序)
画家柴博森自画像
对着镜子看自己频繁了,久而久之,这种形象深入潜意识中,流于笔端。比如画大卫石膏像,每个人画的大卫多多少少都与自己有点像,这个挺神奇的。在不知不觉中你个人的形象就出现在笔下,所以我觉得在绘画或其它艺术创作中,个人的痕迹是无法抹掉的,或者说绘画行为就是在不断地重复描摹自己,它可以清楚记叙生命各阶段的状态。或隐或现,但一定存在。它是个人生命历程的印记,连接起来是一个人的整体面貌。(柴博森语)
画家张迩自画像
我觉得画家应该是不拘形象的,因为他们都不以矫揉造作为美,崇尚自然本真。如果有乱头粗服,不衫不履示人的同道,我们不会觉得奇怪,反而让人觉得更见情性。反之,画家又没有不看重自己形象的,玩造型玩了一辈子,对自己的形象怎么会反而不看重呢?况且形骸样貌受之父母,一生相随,并经岁月浸润与德业雕琢,形象与精神已表里相依,已如作品一样的存在了,那我们对自己的形象怎么能不看重呢?画家之于自己的形象,不必苛求雄奇俊逸,能寄寓安处自己的灵魂就可以了。然而,如果精神高贵,形象自必不俗,这是没有疑问的。于作品说,我们的精神与灵性,又须借助心手挥运才能得以表达,如此,我们对自己的形骸,又怎么能不倚重呢?于是,有很多画家,就特别喜欢拿自己的形象入画,以抒情达意,甚至不厌其烦的表现。历史上,也不乏自画像的名作,可见画家们对自己的形象倾情有多深。这也是自画像往往深刻的原因。(张 迩语)
艺术经纪人潘洪震自画像
己亥圆满欲收官
庚子毒魔侵鼠年
一声令下民闭户
举国不见车马喧
但闻春花传喜讯
怎耐心怀是人间
只待普天曈曈日
方摘口罩露震颜
(潘洪震语)